德阳市扬嘉镇的街道背后,在那高大的桉树林中,坐落着五幢连成一排的两层楼房子。当我们叩开其中的一扇房门,见到这位名叫杜兴涛的移民时,我不禁怔愣住了。我与他握手,他伸出来的却是光秃秃的手臂。“炸鱼炸掉的。”他不问自答地道,“我过去在铁路四局搞施工,全国各地跑。在江西瑞昌的时候,工地下面有条小河,于是下班以后带了雷管和炸药去炸鱼,一不小心,把双手炸飞了。”他讲得很轻松,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想知道这位工人是怎样变成移民的。“你属于病退?”“不,内退。”他说,“八小时之外负伤,不是工伤,但负伤不是得病。我吃得饱睡得着的,哪有啥子病。没有手,还是可以干工作,单位上喊我当巡守,就是在野外工地上看看材料,守守工棚。这样干了八年,我也五十多岁了,所以内退回家,在家里当巡守。这样又干了八年,儿子是外迁移民,我和老婆也就随迁过来当移民了。”

说完他朝老婆努努嘴,老婆则从他的衣袋里取出一支烟,他用光秃秃的双臂夹住,然后送到嘴上。与我同来的镇长叶有贵掏出打火机,准备给他点烟,他却麻利地使用着老婆递来的打火机,待我定睛看时,他那光秃秃的手臂早已被烟火熏得焦黄了。杜兴涛继续对我道:“你是晓得的,我们开县本不在长江边上,但是三峡成库后,江水却会从云阳县小江支流倒灌进来,我家所在的汉丰镇中原村也就成了淹没区。有一句话叫做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这句话对我也适合,大水把我从开县冲到德阳,我就可以不当巡守了。老家是没有办法,做活路要爬山,我拿啥子去爬?这边一马平川,我可以种庄稼,可以种蔬菜,还可以……”“提到种蔬菜,让我跟黄同志说几句。”叶镇长打断杜兴涛的话,有些按捺不住地道,“我们扬嘉镇虽然地势平坦,但是过去是不产蔬菜的。原因是土壤板结,叫做泥田,一锄挖下去,泥巴用不掉,所以两万多人吃的蔬菜,大都是从什邡、广汉甚至成都贩运回来的。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通过宣传引导,群众虽有一些觉悟,但仍然未有大片成规模的蔬菜种植。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局面被来自开县的移民打破了。他们敢‘吃螃蟹’,一来扬嘉就种蔬菜,而且颇具规模,极有气势,令当地村民大吃一惊!”杜兴涛却显得平平静静,他对我说:“我的蔬菜不如我大哥种得多,他现在搞了三个大棚,我只有亩把地……”“是你种还是你老婆种?”望着他光秃秃的手臂,我忍不住打断他的话。“当然是我种。”他明白我的意思,“土地是拖拉机平整好了的,浇水淋粪的时候,我用双臂夹紧瓜瓢,比别人舀得少一些,动作慢一点而已。我老婆的任务是割鱼草,她割满一背篼我就去背回来。我们家主要的副业是搞鱼塘,我这个鱼塘占三亩地,而且就在公路边上。除了把鱼卖给镇上的贩子,也搞休闲垂钓,五块钱一斤,鱼竿鱼食都是准备好了的。惟一的麻烦就是需要巡守,每晚上都要起来看几遍。管他的哟,要挣钱,就要吃苦,过去不挣钱也要吃苦哩!”我问杜兴涛:“听说你搞鱼塘投进去七八千块钱,现在成本收回来了吗?”“收回来了,早就收回来了!”他喜上眉梢地道,“他们说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看来这句话是真的。你不要看我的家庭摆设一般化,实不相瞒,乌龟有肉在肚皮头,我在这个扬嘉镇,也要算个不大不小的有钱人。”

讲到这里,他的老婆又走来了,对我说话的时候,竟带着几分夫贵妻荣的神情:“上个月开县电视台来采访他,说要给他拍部《人残志不残》的电视剧,他跟我商量,要是真的拍了,我们还打算赞助一点给人家哩!”杜兴涛盯了老婆一眼,“人家不收钱。那天我给他们打电话才晓得,要拍的不是电视剧,是啥子专题片,要拍的也不是我一个人,片名好像叫做《开县移民在扬嘉》。”叶镇长对我道:“扬嘉的开县移民的确值得肯定。我不是一个喜欢说过头话的人。我在部队当过排长,转业后当过区武装部长,在很多时候,我还非常挑剔。但是,那天,移民的第一批蔬菜开始出棚的时候,看到蔬菜在地里就被周围村民买光的情景,我对镇党委书记说,开县移民给扬嘉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这时,杜兴涛的老婆又递给丈夫一支烟,叶镇长执意为这位移民把烟点燃后,才继续对我道:“鉴于移民素质较高,没有不良嗜好,在扬嘉镇有口皆碑,镇党委和政府除了号召全镇村民向移民学习而外,还向德阳市委、市政府和省移民办提出要求,因为扬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耕地在德阳位居前列,所以希望能够继续引进移民,从而进一步改善扬嘉人口结构,提高全镇村民的综合素质。当然,我们这个要求也是根据村里的愿望提出来的,各个村委会都向镇党委和政府递交了申请报告。”我对这些报告立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到镇政府后,在叶镇长的办公桌上,我很快见到了它们。其中有两个村过去不曾安置移民,现在正式提出申请。下景村村委会的报告说:“经我村两委会研究决定,申请外迁三峡库区三十户移民来我村安家落户。我处地处川西平原,自然条件好,物产资源丰富,种什么都可以获得高产。我村距扬嘉镇两公里,水泥路面,距德阳市九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安置移民既可解决我村人少田多的矛盾,又可解决还贷款的困难。特此申请,敬请大力支持。”高坪村村委会的报告说:“为了带动我村第三产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在勤劳朴实的移民身上学到科技致富的本领和结构调整的先进经验,经村两委会结合村实际情况,审时度势,认为在二、六、八组安置移民完全具备了条件。现特提出申请,望上级有关领导予以重视,尽快给予安排为感。”附在这份报名后面的,是二、六、八组全体村民的签名,三个组加起来,有好几百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