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费尔德曼说:“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向人家撒谎,而且很多时候连想也不想,谎言就随口而出了。”人是爱讲空话、大话、假话的动物,说谎似乎是人的天性,有时成人的世界也需要善意的谎言来维护和缓和人际关系。
父母大多能理解成人撒谎的心理,但面对撒谎的男孩,常常会忽视他的撒谎心理,常把撒谎与道德相联系,认为撒谎是品德不好的表现。其实,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男孩有意无意的撒谎行为是他们社会认知能力不断发展的表现。
儿童有一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认知”,它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随着儿童心理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所了解的、所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不同,并开始明白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性格和认知水平所决定并推动的。
3岁以下的男孩不会撒谎,因为他不具备这种心理认知能力。这个年龄段的男孩还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如同梦魇的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一样,在他的脑海里还不能清晰地定义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想象的世界。比如去过恐龙博物馆的男孩会说“我见过恐龙”;刚看完一场宇宙大作战电影的男孩会说“我去过外太空”。
3岁之后,男孩的心理认知能力开始发展,他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有所觉察,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3岁也是男孩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阶段,他往往只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行事,觉察不出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所以总会撒一些显而易见的谎。比如把碗打翻了,他会说“桌子上的碗是自己掉落的”;接过爸爸手中的零食却不想给爸爸吃,便会说“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你不能吃”。4岁以后,男孩的心理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他开始对他人的内心有所觉察,能初步推断出他人对自己行为的看法。这个阶段的男孩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会使他人不悦或有可能使自己受到惩罚时,他往往会用撒谎来掩饰错误和推脱责任。但是由于他的执行能力发展得不是很成熟,不能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所以成人一般可以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和表情轻易识破他的谎言。比如不想写作业的男孩会假装肚子疼,但是随便一件令他兴奋或好奇的事立马让他原形毕露。对于男孩低龄阶段的无意识撒谎,父母只需要简单地纠正和预防即可;而对于大龄男孩有意识的撒谎,父母则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一、父母需以身作则
在日常生活中,男孩也许分不清哪些谎言是善意的,哪些是故意而为之,但他能很快学会父母说谎的行为。所以父母在为人处世时一定要言而有信,也许随口的一个谎言就会教出一个爱撒谎的男孩。
父母尤其不能对孩子撒谎,对他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即使做不到也要向他解释清楚,或用其他方法进行补偿。比如父母答应男孩写完作业带他去游乐场,但当男孩完成作业后,父母却不以为意地说“骗你玩的”,这样自以为可以哄骗男孩的行为不但会失信于男孩,还会使他自然而然地学会撒谎,并且由于缺乏负罪感,他会持续地撒谎。
二、不给男孩贴“撒谎”的标签
男孩撒谎有时是为了好玩,有时是迫于压力,以撒谎推脱责任来逃避父母的惩罚。他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对错,认为撒谎只是为了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更不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坏孩子的表现。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把他的行为定义为实际意义上的撒谎,并以此批评他在道德和人品上有瑕疵,便会给男孩的内心留下阴影,最终导致恶劣的后果。他或许因此背负“撒谎”的标签,认为自己是个爱撒谎的坏小孩,不断地用撒谎的方式去反抗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长此下去,他身上很可能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品问题。
三、帮助男孩解决具体问题
男孩犯错时会因为害怕父母的指责、惩罚而撒谎,所以当父母与男孩进行沟通时,不要逼迫他承认错误,而应引导他客观地陈述事实,帮助他解决问题,并告诉他以后如何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发生。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放心地说出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改掉说谎的毛病。
四、正面激励男孩诚实的行为
父母在纠正男孩的撒谎行为时,可以向他讲述不撒谎的好处,在他认识到自己的撒谎行为并加以改正时,要及时表扬并鼓励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当他言而有信地完成一件事时,父母可以着重强调他的守信行为,以此强化他做诚实守信男孩的信念。
所以在面对男孩撒谎这个问题时,父母一定要破解男孩撒谎的心理密码,了解男孩的心理需求,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解决途径。没有人天生爱撒谎,引导男孩做个诚实守信的人,男孩才会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