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的人一般不善于主动与人交往,也不太会表达。而且他们心思敏感,情绪多变,对人际交往比较恐惧,很抗拒和外界接触,遇事容易逃避。

逃避心理的行为表现也是多样的:有的人喜欢安静独处,追求简单的生活;有的人害怕烦琐的事项,遇上工作任务能躲就躲;有的人虽然容易情绪波动,但却不对外显露,如果不能很好地纾解,往往会给自己造成“内伤”。

(一)逃避冲突,逃避交际

内向的人有时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小麻烦会下意识地逃避。比如,邻居老是把生活垃圾放门口不及时处理,而你遇到了就好心提醒,对方却怒气冲冲认为你多事。如果你认为“惹不起,躲得起”,便就此放弃继续沟通,那么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你不想同对方争吵,但你这次退缩了,下次就很难有勇气再开口。而这种逃避行为,使问题被搁置了,你面对着门口的垃圾,只会倍加困扰。

内向性格从来都不喜欢冲突,但情绪积压在心里只会让自己不愉快。这次事件引发的情绪,在下次某个相似的场景出现时,还会继续影响你。为了避免烦恼,性格内向的人选择逃避,但是烦恼却会自己找上门来让人避之不及。逃避只是暂时绕开眼前的麻烦,但这个麻烦会埋在心里成为一颗情绪上的“定时炸弹”,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爆发,最终让人心理崩溃。所以,内向的人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不要把逃避当成一劳永逸的化解方式。

我的一个朋友小冯,在一个杂志社做编辑,他平时走在路上总是低着头,上班下班都走得很快,好像是不希望别人看到他和他打招呼,因为那样会让他无所适从。当别人主动找他聊天时,他会两手出汗,声音颤抖,不敢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身边的朋友都以为他慢热高冷,不好相处。

在生活中,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多多少少都有这种特点。他们不敢和别人聊天,聊天时眼睛不敢看着对方,不喜欢社交场合,喜欢一个人待在安静的地方。如果长时间留在人多的公开场合,他们就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额头冒汗,只有当他们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例如回到自己的小区、看到亲朋好友,才会有安全感。

(二)调整喜欢逃避的心态

内向的人多数不喜欢社交,他们有与人交往的能力,但会尽力躲避一些不喜欢的社交场合。和社交焦虑的情形不同,内向的人只是逃避一些特定场合。比如一个公司职员,某一次在会议上解释项目计划书,一时紧张导致发挥失误,而遭到同事们议论,遭到上级质疑,这种尴尬就会形成不好的记忆印刻在脑子中。之后每每公司开会,他都会感到焦虑不安,都忍不住想要逃离。

很多时候,内向的人也知道这种刻意逃避的方式不好,却没法改变。

如果要改变这种喜欢逃避的心态,应该踏实心境,如果工作上、生活上需要面对和解决一些问题,不应顾忌自己不好的一面被人知道,无须故意掩饰自己的态度。和前面的一些情况类似,可以先从比较熟悉的事情做起。

如果不敢在公开场合当着许多人的面发言,其实可以先进行私下练习,并寻找关系亲近的家人或朋友来帮助自己观察和纠正问题。先在舒适圈中进行练习,等到技巧熟练了,再尝试突破安全区,渐渐熟悉如何在更大的陌生的场合发言。不用太过顾及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只要事先做好准备,就可以义无反顾地迈开步子;也不用事事苛求完美,要明白人无完人,只要认真对待工作,尽力完善方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将事情做到不留瑕疵,就自会迎来成功之神的眷顾。所以,有些困难是无须刻意回避的,只要做好周密的准备和灵活变通的计划,别人就无可指摘。

面对别人对自己提出的一些批评,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既然愿意当面提出看法和意见,就代表了人家愿意跟你建立关系、愿意接纳你,这可能是对方希望你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积极建议,并不是意味着你不优秀。对于某些批评或者争论,你可以从中吸取有用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思考消化,不要总把这当成刻意的针对。

凡事都有两面性,一味逃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在生活、工作中只想着避免麻烦,生怕自己落下失败的阴影,生怕别人对自己产生各种负面的印象,那么实际上自己还是会困在各种难以平复的焦虑不安中。事实上,除非远离人烟,不在社会中生存,否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逃避掉人际交往,因为现实社会中,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到工作中的各种烦琐事务,谁也不能避开与人打交道。

内向性格的人不应该把生活和工作中必要的交际看作某种强迫,虽然性格内向的人渴望过自我满足的、舒适安静的生活,但就像哲学上说的,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自由,而没有绝对的自由。内向也是相对而言,如果不注重心理和情绪的自我调节,就容易产生严重的社交焦虑症,造成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偶尔的累、焦虑、有压力、不自由是正常的,毕竟谁都不能永远处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所以,应该适时地调整和处理好自己的心态,不应该把逃避当成唯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