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型人格具备很多长处,而一般人不太容易觉察。这些特点有时候还被误认为是缺点,例如内向的人不太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就会被认为不合群,不爱和大家交流,其实这恰恰体现了他们更善于集中精力专注做某件事情。
在纷繁嘈杂的社交型场合,假如性格内向的人被强制要求参加,出于基本礼貌,他们也会同其他人交谈,但纯粹是敷衍性的。内向的人一般不会进行华而不实的闲聊,他们会认认真真地倾听和吸收他人的话,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尽量集中精神给予尊重,不会在意自己要说什么,而是通过用心倾听来学习应该说些什么。
多数内向的人避免去人多的场合,主要是因为他们喜欢安静。他们一般不想成为别人的焦点,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心里背负了多少压力,被多少情绪困扰等。在他们眼中,人多的礼节性场合,大家七嘴八舌讨论的话题一般很没有价值。
内向的人并不希望被其他生活琐事干扰分心,希望应酬交际越简单越好,令他们满意的交流往往和其兴趣爱好相关,并且是专业而专注的。他们尤其讨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内向者更喜欢独处,喜欢与简单的、志同道合的、有默契的人相处,而不喜欢在那些看似浮华、应付场面的社交关系中浪费时间。因为他们能够沉浸在深入交流的事业或爱好中,真正集中注意力探讨专业的事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多数被人们称道的、取得非凡成就的内向者,有很多是这种非常不喜欢热闹,但做事异常专注的人,例如传奇股神巴菲特。
这两年,一部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再次把众人的目光引向他。他是全球向往财富的人心中的神话。这部纪录片简单直白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成为巴菲特的秘诀其实人人心里都知道,就看你是否做得到。这个秘诀只有两个字—专注。
小时候的巴菲特,每周只有五美分的零花钱。他觉得不够用,于是五岁就开始学着做生意。最开始他上门推销可口可乐、口香糖,还卖过邮报。巴菲特回忆说,自己喜欢送报纸这个差事,因为这样他能规划自己喜欢的路线。性格内向、喜欢安静的他,早上五六点钟就出门做事,那时候没有人能打扰他。用巴菲特的话说:“我完全是我自己的老板啊!”他每天差不多要送500份报纸,每份报纸赚一美分,看起来当然微不足道。但每天攒下一美分,很快就有了几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巴菲特从小就喜欢挣钱,11岁时便已开始学着炒股,16岁还没上大学时就赚了53000美元。
另一方面,巴菲特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在大半辈子工作的日子里,他的早餐费不超过3.17美元,并且经常在上班的时候去麦当劳买早餐。这个全世界人人敬佩的成功人士,座驾不是劳斯莱斯、宾利,而是一辆开了八年的凯迪拉克。他住的房子居然是1958年买的,只花了3.15万美元,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这也导致他家附近所有的住宅一直都在热卖,因为地产经纪都把“你可以同巴菲特做邻居”拿来做广告。
虽然巴菲特是全球极成功的金融投资者,但这个天才在生活上简直“低能”,他找不到家里灯的开关,搞不清家里墙壁的颜色,而且出了名的抠门儿,用优惠券请比尔·盖茨吃麦当劳这事,已经成为名人之间的经典调侃笑料。
通观所有细节就会发现,巴菲特这一生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很少,可以说是不太讲究。但是,他终身都在专注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赚钱。他赚钱不是为了挥霍,而是因为他的专业与爱好在于此。所以,他赚钱以后自己用来享受的从来不超过收益的1%,而且他也花了很多钱做慈善。
显然,巴菲特的时间从来没有浪费过,他不会纠缠在不喜欢或是不擅长的事情上。他和比尔·盖茨一样,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非常用心和专注。大多数内向的人身上也具有专注的毅力,虽然我们普通人很难有像巴菲特或比尔·盖茨那样突出的优势,但我们人人都可以学习他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这种精神是可以借鉴和复制的。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生活中大多数人虽然无法成为那种偶像式的人物,但每个人都会遇到均等的机会,性格内向的人也是一样。这就好比在学校里,总有几个比较积极的学生滔滔不绝地发言。假如一向沉默寡言、性格腼腆的人突然举手,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转过头来,好奇地看着这个人。但是,内向的人一般不会为了突出自己而争取表现,一旦他们利用这种“在场”的力量,做了充分准备进行发言,那么就很容易获得关注。他们的就会在其他人的意外中树立起一种沉着冷静的积极形象,让人对其刮目相看。
那么,内向的人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性格禀赋呢?
1. 通过自我激励提升专注力
毋庸置疑,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可以消除分心,无须等待任何人的确认和批准,内向的人会以承诺作为激励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这有助于使他们成为高效率的企业家。
2. 沉着冷静地听取意见
一般而言,外向的人总喜欢主导每一次交流,但内向的人喜欢保持安静,并倾听周围的人所说的话。就创业而言,后者更容易成为一个卓越的领导。
这不仅对公司业务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员工工作和团队合作也非常重要,内向型企业家更擅长解决问题并推动公司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