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做公益的过程是我们不断挖掘自身优势,向内探求的过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发现,做公益可以很直接地提升我们的利他能力。利他能力的提升,不仅能让我们更有效地去做善事,也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认识自我、认识事物的能力。

比如,当我想要利用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做慈善时,需要清楚地认识两件事。

第一,自己有什么优势。

第二,能否利用好自己的优势。

这就需要不断地向内探求。在第一步,我分析出了自己可以利用的优势主要有三种:信息传播、平均资源和女性力量。那么,下一步我就需要分析自己性格中的哪一部分,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利他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自己性格中有三个特点有助于利他:

·我是一个有自信且野心外露的女孩,这个特质可以启发我身边的人与互联网上的朋友。

·我是一个追求实操和理性的人,这个特质可以帮助朋友走出难关和困惑。

·我是一个踩过很多坑又非常愿意分享的人,这个特质可以提醒身边的人避免犯下同样的错误。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性格特质,也意识到我可以努力“发扬”这些特质,进而帮助别人。在利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这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也更加勇敢。很多20岁出头的年轻人总担心自己过于“自信”,觉得谦逊、低调是好品质,但我认为,只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我们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赛道,并坚定地努力前行。

我的第一次“利他”是在19岁,当时我接触了一家普升机构(Project Access),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弱势群体的孩子考进名校,而我的身份是首席研究员,负责对威尔士地区的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并帮助他们。在两个月的研究分析结束后,我发现,在高考成绩水平同等的情况下,相比于英格兰的学生,威尔士的学生更容易放弃名校。背后的原因除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外,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心理上的“恐惧”。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担心自己被排斥、恐惧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进而神化了牛津、剑桥的学生,并认为自己“不配”上名校。

在我组织的多次线上和线下的分享中,越来越多的当地学生了解到牛津学生的现状,了解到原来大家都是怀抱着不安和自我怀疑的态度进入名校的,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在与牛津学生的接触中,他们逐渐树立了自信心,也弥补了信息差。

对于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打破信息差所带来的迷茫和怯懦,认识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这段经历也帮助我树立了“要自信迈出那一步”的心态。

我相信,在做慈善的路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我更相信,任何人都有利他的能力。当我们努力地去利他的时候,我们开始懂得如何有效地“善良”,也开始懂得善良不是一句“鸡汤”,而是需要切实的行动、积极的努力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