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孩走过三个叛逆期
女孩的叛逆期,是指处于心理过渡期的女孩,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控制的某个阶段。为了找到“自我”的心理认同,叛逆期女孩常以大人自居,极力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正是这种极度渴望找到“自我”和“存在感”,害怕被外界忽视的心理,使女孩开始尝试用各种方式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进而做出各种在他人看来比较反常的叛逆行为。
女孩一生中大致会经历三个叛逆期:自我意识觉醒期(2~5岁)、自我意识发展期(8~12岁)、青春叛逆期(12~17岁)。父母要掌握女孩在每个叛逆期的心理特点,给予她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女孩平稳地度过这一阶段,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成长为身体健康、心理稳定、人格完善的生命个体。
2~5岁是女孩自我意识的觉醒期,这一阶段的女孩已经从一个听话的“乖娃娃”,变成一个会简单思考并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小人儿。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最喜欢说的一个字就是“不”。因为在表示反对时,更容易引起外界的关注,更能让她们找到存在感。
这个时期,父母应该转变单方面决策的教养方式,认识到女孩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这一事实,更加尊重女孩的意见,以此来满足女孩自我意识觉醒的心理需求。另外,在此期间,由于心理变化的需求,女孩会变得任性、不讲道理。父母不要过分跟女孩强调事情的对错,相反,有时不妨顺着女孩的不合理要求,让女孩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并承担由此带来的一切后果。在试错的过程中,女孩能够更好地感知到“自我”的力量。如果女孩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会自觉地进行调整和改变,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比父母强迫她做一件事,效果更好。
比如明明天气很冷,女孩却非要穿着新买的裙子出门。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了好一阵子,她就是不听。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妨允许女孩穿上裙子出门,让她自己感受一下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感觉,下次女孩便会知道天冷时不能穿着裙子出门了。当然,父母一定要给女孩准备好厚衣服,在女孩后悔时及时为她添衣。
2~5岁的女孩对是非、好坏的认知度不够,只是单纯地根据“喜欢”和“不喜欢”做出判断和决定。当女孩体验到“后果”后,再给她讲道理,这种做法比打骂、说教更有用。顺着她是为了用事实教育她,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做法。另外,由于2~5岁的女孩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所以父母既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办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导叛逆期女孩。
8~12岁是女孩自我意识的发展期,这个阶段的女孩认知度不断发展,语言及行为能力也有所提高,开始提出反对意见,并会反抗父母的管教。但是因为受到年龄的限制,胆小的女孩对父母的命令多是敢怒不敢言,当女孩积压在心里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时,这种压抑的敌意会促使她更为叛逆。
在这个阶段,父母对女孩要以引导为主,放下身段,以平和、平等、尊重的态度和女孩沟通,学会聆听女孩的心声。在女孩提出反对意见时,父母要把自己的理由及正确的做法讲给女孩听,即使女孩听不进去也不要大发雷霆。父母要让女孩感到被爱着、被重视、被理解与被尊重,女孩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存在感得到体现,她自然会越来越懂事。
此外,父母还可以尝试用“激将法”来激励叛逆期女孩顺着父母的心意做事。比如父母想让女孩帮忙收拾房间,可以这样对她说:“你的小书架这么整齐,是你自己收拾的吗?”当女孩说“是”的时候,父母可以故意提出质疑:“真的吗?能把书架收拾整齐的人也可以把房间收拾整齐,可是你看我们的房间有点乱呀。”这个时候女孩面对质疑,很可能会主动收拾房间,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另外,当女孩圆满地完成一项任务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女孩充分感受到“我长大了”“我能行”的快乐。
15~18岁的女孩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女孩已经完全把自己看作大人了,有时会一意孤行地做一些自认为正确的事,并开始注重保护自己的隐私。青春期的女孩,特别注重时间的支配权和独立做事的权利,父母要给予女孩自我成长的自由,并要尊重女孩的隐私。青春期也是女孩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应该鼓励女孩独立思考、多提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允许她犯错和吃亏,及时肯定和表扬女孩有主见的行为,鼓励女孩果断行事。有些父母担心女孩早恋或受到其他伤害,对女孩管束得很严,这会造成女孩性格上的缺陷,甚至还会加剧女孩的叛逆心理。
不同叛逆期的女孩会表现出不同的叛逆行为(本书主要分析青春期女孩的叛逆行为),父母只要根据女孩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女孩足够多的耐心和爱心,与女孩像朋友一样沟通,不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势,不唠唠叨叨,便能赢得女孩的信任,顺利地引导女孩度过叛逆期。
青春期叛逆女孩的过度焦虑
女孩进入青春期后,眼前的世界显得越来越五彩斑斓,吸引女孩注意力的新奇事物也越来越多。同时,女孩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女孩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父母相处时,她们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并且执拗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无比正确。当女孩的意见与父母的意见相左时,父母不恰当的态度可能会加剧叛逆期女孩的焦虑情绪。
一、父母对女孩缺乏信任和耐心,会让女孩深感焦虑
女孩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孩会调节自己以适应身心上的变化。然而有的父母却对女孩的变化反应迟缓。他们依旧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养女孩,习惯于操纵女孩和替女孩做决定,对青春期女孩缺乏信任和耐心,不懂得倾听女孩的心声,武断地认为她们的想法和决策过于幼稚,在不了解女孩想法的情况下就将其全盘否定,造成女孩与父母关系紧张,加剧了女孩的焦虑情绪。
兰兰从初一开始接触微博,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既能获取海量信息,又能进行自我表达,还能与网友进行互动的社交方式。她每天都会更新动态。她在微博写的那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受到很多粉丝的关注和喜爱,这让兰兰很有成就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可是,当妈妈发现兰兰每天更新微博要花费很长时间后,妈妈根本不听兰兰的解释,一气之下就注销了兰兰的微博账号,并强行没收了兰兰的电脑。
从此以后,兰兰变得意志消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像丢了魂似的。不但学习成绩下降了,还经常和父母顶嘴,尤其是跟妈妈的关系相当紧张。看得出来,她对父母非常失望,这种失望之情激发了她的叛逆心理和焦虑情绪。
当父母发现女孩有不符合自己心意的行为时,应该以信任的态度和耐心的方式,认真听一听女孩的想法,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适时地表达足够的理解和接纳。然后再用自己的经验,为女孩提供一些建议,在征得女孩的同意后再对女孩进行监督。
比如上文中的兰兰妈妈应该先听听兰兰的想法,在表达了对兰兰的理解和信任之后,告诉她“要先做必须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妈妈在与兰兰沟通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建议兰兰在写完作业后再更新微博,或者周末再更新微博,做到既发展兴趣爱好,又不影响学习。妈妈为孩子提供有限制的选择,比简单粗暴地扼杀孩子的快乐要高明、有效得多。
二、沉重的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分数的过高期待让女孩身心疲惫
青春期的女孩受到自我认知能力的限制,一般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如何看待考试分数这件事上经常会走极端。当女孩取得好成绩时,她觉得自己聪慧过人,简直是个天才;但当女孩成绩下滑时,她又觉得自己天资愚钝,一无是处。
面对日益繁重的功课和激烈的竞争,女孩会感到压力山大。若这时父母过分地看重女孩的考试成绩,会给女孩造成错误的引导,使女孩更加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当女孩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时,她会因为遭受学业上的打击而对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产生深深的怀疑。当女孩掉进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黑洞时,会体验到巨大的无力感。这时候,她最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鼓励。如果父母不仅不能指引她走出“灵魂的暗夜”,反而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很容易加剧女孩的疲惫感和叛逆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正确地看待女孩的学习成绩,告诉她分数不能代表一切。这次没考好,不代表永远考不好。孩子的成绩出现起伏是正常的,糊涂的父母为孩子加压,智慧的父母为孩子减压。“唯成绩论”会毁掉孩子的一生,网上有很多令人唏嘘的悲剧性事例,希望父母们能从惨痛的教训中得到深刻的警示。
三、青春期身体的显著变化,让女孩不知所措
步入青春期的女孩会经历月经初潮、胸部隆起、体毛疯长等一系列生理变化,有的还会不停地冒青春痘。对于懵懂无知的女孩来说,这些突然出现的身体变化,可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进而导致焦虑、烦躁、叛逆等行为。
这时,父母,尤其是妈妈,应该及时给女孩讲解相关的生理知识,告诉女孩青春期会有哪些身体变化,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比如告诉女孩月经初潮时身体会有哪些反应,教女孩提前做好准备;告知女孩胸部发育的相关知识,为女孩挑选合适的内衣;为长青春痘的女孩准备无刺激性的护肤品,阻止女孩抓挠,引导女孩合理地饮食和睡眠,避免皮肤发炎或留下疤痕。
对于女孩来说,青春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像玫瑰般娇艳,又像玫瑰般长满了刺。父母要关心女孩的身心变化,尊重女孩的成长规律,用正确的方法缓解女孩的焦虑情绪,引导女孩顺利地度过叛逆期,让女孩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父母要告诉女孩:“玫瑰上的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为了扎伤别人。”
帮助不是控制,别让爱成为负担
处于青春期、叛逆期的女孩,热切地渴望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她们刷存在感的方式,其实家长们并不陌生,有些可能还是家长们玩剩下的。比如喜欢穿奇装异服,喜欢另类的饰品或妆容,喜欢反抗父母,喜欢说新鲜度高的时代流行语,甚至会尝试一些出格的事情,故意犯错。青春期女孩不遗余力地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其目的就是引起他人的注意,向父母宣告自己已经长大了。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还按照原来的方法,把青春期女孩当成任人摆布的小孩子来管教,试图改变女孩的个性,强迫女孩顺从,不仅起不到帮助和引导的作用,还会让女孩变得更加叛逆,离父母的期望越来越远。
一、帮助是尊重,不是控制
父母要接受女孩已经长大的事实,给予女孩更多的尊重,让她独立地去做一些决定。这样,女孩的判断力、决策力、执行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少了来自父母的掌控和压迫,女孩的情绪会稳定、平和得多。父母千万不要打着“帮助”的旗号控制女孩。不管女孩是喜欢打篮球还是喜欢跆拳道,是喜欢裁剪缝纫还是喜欢拆卸机器,父母都不要横加干涉。不要因为女孩的爱好不符合自己对女孩未来的规划,就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幌子,试图把自己的梦想变成女孩的梦想,试图把自己的喜好变成女孩的喜好。
二、帮助是耐心沟通,不是强行压服
对女孩真正有用的帮助,一定是在了解和尊重女孩想法的前提下,耐心地与女孩进行沟通,鼓励她发展正当的爱好,引导其自觉地改变一些不好的想法和行为。如果采取高压手段,强行逼迫女孩服从,势必会对女孩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有的女孩习惯于向强势的父母妥协,变成没有主见的人,什么都等着父母安排;有的女孩与父母离心离德,故意与父母对着干。智慧型父母懂得正面管教女孩,懂得尊重女孩的意愿,懂得给予女孩一定的独立自主的权利,让女孩学会独立成长。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在和谐的亲子关系中,女孩才有安全感,才不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三、帮助的前提是接纳,是包容
帮助的前提是接纳。有的青春期女孩喜欢穿奇装异服,比如破洞牛仔裤、一只袖子的上衣、紧身的衣服;还有的青春期女孩喜欢在校服上做手脚,添加饰品或者图案。父母要明白,女孩这么做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代表她学坏了。父母越大惊小怪,女孩越来劲儿;如果父母表现得并不在意,女孩反而觉得无趣。
父母要让女孩明白,展现个性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弹古筝、会滑冰等。在穿衣打扮上做文章,并不高级。父母要引导女孩提升核心竞争力,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穿衣打扮上。父母要引导女孩注重内在美,因为从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美才是岁月抹不去的美丽。
父母对青春期女孩的包容,也是对她的一种帮助。青春期女孩有时会出现明知是错的,却偏要试一试才肯罢休的心理。究其原因,多半是因为女孩对自己的能力、对任务的艰巨程度、对一意孤行的后果缺乏正确的评估和认识。或者,当女孩对自己的表现不够满意、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接受不了父母的指责时,也会故意放纵自己,所谓的“外强中干”,说的就是用外在的强悍,掩饰内心的虚弱。还有一些女孩喜欢跟自己较劲,当她们跟自己较劲时,也会故意犯错。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所以,父母要对青春期女孩多一点包容。
总之,父母要理解青春期女孩各种怪异的心理,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弄明白女孩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做,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还是因为过度焦虑?如果是后者,父母要引导女孩用正确的方式释放压力。因为有些代价过于昂贵,女孩一生都承担不起。
在电视剧《小欢喜》里,英子在跳河前,对妈妈喊出这样一句撕心裂肺的话:“我就是想要逃离你。”中国的父母大多控制欲太强,付出很多却费力不讨好。把自己搞得很累的同时,也把孩子逼得近乎崩溃。所以父母在管教女孩时,一定不要越界。不要因为控制欲太强而成为孩子的灾难。
满足“乖乖女”渴望独立的成长需求
对于女孩来说,从对父母说“不”开始,就意味着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萌发,从此以后,她将义无反顾地走上一条追求独立的道路。也许走得跌跌撞撞,但那是她的自我实现的需求,父母应满足她的这种需求。
从小被父母捧在手心的“乖乖女”,凡事都由父母代劳,可是突然有一天,女孩像变了个人似的,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当女孩变得叛逆,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时,很多父母措手不及,无法接受女孩的改变,甚至会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他们想不明白,往日听话、乖巧的女儿,怎么变得如此陌生?其实,这是女孩渴望独立的表现,是生命内在的成长需求。父母要做的就是遵循女孩的成长规律,淡定地接受女孩的变化,适时地满足女孩渴望独立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帮助女孩完成精神断奶,使她真正地“长大”。
3岁的妞妞最近性格突变,从一个事事听从、依赖父母的“乖乖女”,变成一个乖张、叛逆的女孩。刚学会一些英语单词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NO,NO,NO”,不管父母是顺着她的心意说,还是逆着她的心意说,妞妞都条件反射似的拒绝,本能地想要反抗一切。
妈妈满怀焦虑地对爸爸说:“这孩子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好好的一个又可爱又乖巧的小姑娘,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乖戾?”妈妈说着说着竟忍不住抽泣起来。
爸爸安慰妈妈说:“知道你照顾妞妞照顾习惯了,她不让你照顾,你心里不好受。可是你想过没有,就算你给女儿再多的保护,为她做再多的事情,你都不能代替她成长。女儿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自己去做选择和决定,早晚她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妞妞现在的种种表现正说明她在表达自己,她在寻找独立的自我,这是成长的第一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女儿感到高兴才对。”
妞妞爸爸的话很有道理,女孩总要独自学着长大,当她以叛逆者的姿态说“不”时,她想显示自己的主意与众不同,她想知道自己的反抗有没有力量,这正是女孩渴望独立的内在需求。这时候父母不妨满足女孩的需求,让女孩通过摸爬滚打,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如果父母在女孩自我意识觉醒的叛逆期给予女孩独立成长的空间,满足女孩自我成长的需求,那么当女孩进入青春期时,她会更愿意接纳父母参与自己的成长。因为幼时的经验告诉她:父母是通情达理的,是值得信赖的。父母能够接受自己独特的个性,并会竭尽全力帮助自己成长。充分的信任感可以使父母与女孩的沟通更顺畅,使父母对女孩的管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青春期女孩想有自己的交际圈,对父母干涉自己的交友自由很反感,常常会产生任性的行为。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通过和女孩谈心,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成长故事,引起女孩的共鸣;再像朋友一样关心女孩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女孩吐露心声。当女孩肯敞开心扉,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小秘密时,对于父母的规劝,她可能就不会那么反感了。因为她抗拒的是封建家长式的说教,不是朋友式的谈心。
所以父母在养育女孩时,一定要尊重女孩自我独立的成长需求,鼓励女孩完成从被照顾到独立自主的转变,给予女孩锻炼的机会,帮助女孩树立强大的自信心,让女孩充分发展自身的能力。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决定了孩子与他人的互动模式。父母退一步,孩子才会进一步。如果女孩从小习惯于被父母控制,那么她长大后也容易被他人控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老师说:“童年时得到真爱的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哪怕有很多坎坷,也不会活得窝囊。哪怕不小心踏入一段不良关系,也会很快警醒,有力量从恶劣的关系中走出来。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有自信,懂得爱自己,长大以后不被别人控制。”
父母要为女孩的成长打好底色。与其培养一个事事顺从的“乖乖女”,不如培养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独立、坚强的女孩,她不用依附谁,就能获得幸福。所以,当女孩说“不”时,父母应该高兴才对。
鼓励叛逆期女孩多与人交往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女孩喜欢把自己当大人看待,但事实上她们并不能确切地理解生活的艰辛,也不能真正明白社会的复杂,对自我的评价也不客观,要么过高,要么过低,所以当她们显露出“尖尖角”,向生活发起挑战时,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对于那些棱角分明、桀骜不驯、孤芳自赏的女孩,父母要教导她们学会与人交往,让友谊为青春增添明媚的色彩。
一、培养女孩随和、开朗的性格,引导女孩友好地待人处世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个班里都有几个不合群的女生,有的傲慢,不可一世;有的孤僻,不与人交往。其实每个青春期女孩都有与人交往的意愿和需求,她们期待自己受欢迎、被人喜欢,希望有三五个肝胆相照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与悲伤,想和一两个能交心的人讨论自己喜欢的那个男孩。可是确实有一些女孩存在人缘差、不会与人相处的困扰。她们羡慕那些与人交往时落落大方的女生,尤其是能和男生打成一片的女生,认为她们不是漂亮就是学习好,一定有过人之处。如果女孩在青春期遇到交际方面的问题,只会羡慕别人,不去从自身查找原因并积极做出改变,是解决不了这个难题的。
父母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无论是表现得不可一世的女孩,还是沉默寡言的女孩,其内心都是非常脆弱的。这样的女孩期待有一个人可以主动走进她的生活,走到她的心里,把她当作“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知己。她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只是不善于与人交往。她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却又不想暴露自己的这一弱点,于是就通过不屑一顾、特立独行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脆弱和渴望。这时就需要父母去做那个打开女孩心扉的人,主动解开女孩的心结。父母可以推心置腹地告诉女孩不必压抑自己内心与人交往的渴望,听从内心的召唤才是真正的勇敢;父母应该有意识地提升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她懂得谈话的技巧、表情管理、善于倾听、换位思考、诚实守信等人际交往法则;父母应该多赞美女孩,让她发现自身的优点,相信优秀的自己一定能够结交优秀的朋友。怀揣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女孩才能做到自信、开朗、随和,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二、引导女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快速融入集体生活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得不少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少女孩是家里的独生女。这样的女孩常常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多多少少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这种思维模式和做事方式会让女孩在集体生活中碰壁。一个自己不做事却喜欢吩咐别人做事的女孩很容易引起周围人的反感,以至于没人愿意与她交往,甚至会被孤立。因此,父母要引导女孩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着重培养女孩的奉献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爱帮助他人的女孩,自然会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父母要鼓励女孩多参加健康的、高质量的聚会,提高女孩的人际交往能力。青春期是女孩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这不仅指身体方面和心理层面的过渡,也指女孩能力的提升。父母要充分利用这个黄金阶段,培养和锻炼女孩的各项能力,尤其是社交能力。通过鼓励女孩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让她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处世之道。
与异性的适度交往,对于青春期女孩的成长很有必要。父母不要草木皆兵,不要对女孩与异性的交往过度猜疑,更不要粗暴地阻止女孩与异**往。如果女孩不能与异性正常交往,对女孩以后的恋爱和婚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青春期的女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育,往往让她们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迷惘;紧张的学习、繁重的功课,让她们不敢有丝毫的松懈;父母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干涉,往往使她们不堪重负。于是她们会做出各种叛逆行为,以彰显自己的个性,补偿“渴望独立”这一内在需求未被满足的失落感。叛逆的结果是女孩无法与所处的世界和解,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力不从心。这时父母要鼓励女孩做出改变,变孤傲为谦逊,变高冷为热心,在前行的路上有朋友,让真挚的友谊带给她温暖、信心和力量。
俗话说,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真挚的友谊能缓解青春期女孩在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压力。压力小了,女孩自然不会过分焦虑和叛逆,自然能够与人为善。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女孩必将快乐地完成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
教叛逆期女孩学会控制情绪
青春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会经历以前未曾经历过的生理变化,比如**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月经**等。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女孩的心理也会产生波动;而且青春期是女孩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女孩一时难以适应,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变得易怒、暴躁。
芊芊一向乖巧懂事,可是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发现她的情绪十分不稳定,经常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大发脾气。妈妈看到她烦躁不安,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便关切地问她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芊芊却声嘶力竭地冲妈妈吼道:“不要你管!”当爸爸过问芊芊的学习时,芊芊也表现得心不在焉,一直望着书本发呆。有时芊芊会莫名地高兴,有时她又会莫名地惆怅。爸爸妈妈看着女儿捉摸不定的情绪变化,最终一致认为,女儿一定是恋爱了,而且很可能是单恋或暗恋。但实际上,这只是父母的胡乱猜测。
事实上,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女孩的正常反应。青春期女孩心理上渴望独立和自由,但是认知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还停留在孩童阶段,这种自我期待和实际能力的不同步、不平衡,导致女孩充满矛盾、喜怒无常,情绪高涨时像火山爆发,情绪低落时则像泄了气的皮球。
面对青春期女孩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有的父母会呵斥女孩,有的父母会猜疑女孩谈恋爱了,这些错误的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女孩更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部分女孩会和父母对着干,个别头脑简单的女孩甚至会产生离家出走的危险念头。
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是: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其次,接纳和认同女孩的情绪。第三,教授女孩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帮助女孩把情绪稳定下来。
一、告诫女孩不要在愤怒时做决定
人在情绪激动时,智商往往为零,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女孩来说,更容易冲动,所以父母要教导女孩不在愤怒时做决定,等情绪平稳后再从长计议。这样既能有效地避免女孩做出错误的决定,也能避免女孩因承担不起严重的后果而引发更大的情绪波动。
女孩在愤怒的时候,不管有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决断,都要先把它放一放。父母可以引导女孩去听听音乐、看看书、看场电影、跑跑步,然后再做决定。经过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定才是理智的决定。在不太离谱的情况下,父母应该支持女孩慎重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二、教导女孩运用积极的方式发泄坏情绪
当女孩受到坏情绪的困扰时,首先,父母应该及时地安慰她,站在女孩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感受女孩的情绪,理解和接纳她的情绪,允许女孩软弱、悲伤和发怒。接下来,女孩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坏情绪,比如伤害自己或他人。这时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做好疏导工作,陪伴在女孩身边,时刻关注女孩的情绪变化,引导女孩采用积极、正确的方法去发泄负面情绪。比如依偎在父母的怀里放声哭泣;到大自然中临山观水、栉风沐雨;美餐一顿;到健身房健健身,出出汗;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蒙头大睡一觉。
青春期女孩的情绪,就像天气一样变幻莫测。当女孩情绪失控时,父母不要试图说服她。此时此刻,父母的理解和包容才是最好的治愈良药。父母要教给女孩一些行之有效的化解坏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倾诉、大哭、呐喊、运动、唱歌等,引导女孩合理地发泄情绪。经过不断强化正向的体验,女孩的自控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总之,父母要教导女孩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青春期的坏情绪犹如一头野兽,女孩要想办法驯服它,而不是被它吞噬。
如何让无理取闹的女孩冷静下来
青春期的女孩最难教育,因为这一阶段的女孩,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变得越来越强,更善于观察事物的细节,更喜欢独立思考,更愿意自己做出判断和决定,常常因自己的敏感多疑而受伤。青春期的女孩不仅好面子、爱挑剔,而且脾气大、争强好胜、内心脆弱。在父母看来,她就是在无理取闹,却又打不得、骂不得。跟她讲道理也不行,因为她根本听不进去。她宁愿自己待会儿,也不愿意听父母唐僧念经似的唠叨。如果父母试图和女孩讲道理,只会让女孩情绪失控。
当女孩没事找事、无理取闹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说教,而是共情;不是训斥,而是安抚。父母不妨给女孩一个温暖的拥抱,表示对女孩的理解,让女孩的情绪稳定下来,回到理智状态。如果父母不分场合地对女孩进行说教,女孩会觉得很丢脸,认为父母不可理喻,从而跟父母疏远,甚至对父母充满敌意。
当父母对无理取闹的女孩进行安抚时,需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有时候,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表达方式不同,产生的沟通效果往往有天壤之别。即使是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在不同的场合讲出来,也会让心思敏感的女孩产生迥然不同的反应。所以父母在说话时,要讲究一点艺术性。
比如当女孩因为学习压力太大、学习成绩退步而乱发脾气时,父母尽量不要责备和批评。如果不知道说什么,就什么都不要说。可以给她倒杯水、切盘水果,等她情绪稳定下来再进行沟通。即使女孩确实学习不够努力,父母确实需要敲打敲打她,也应该委婉地提出批评,而且要就事论事,不要七拉八扯,更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比如,可以说:“如果你戒掉游戏,你至少能在班里进步10名,要不咱们试试?”千万不要说“你真是太笨了”“你就是不爱学习”“你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材料”这类侮辱孩子人格的话。
面对无理取闹的女孩,父母要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女孩进行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女孩有脾气,父母也有脾气。父母与女孩的区别就在于,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知道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父母要拿出应有的修养和气度,春风化雨般走进女孩的心里,睿智地帮助女孩解决问题。同时,以实际行动给女孩做出榜样,让女孩知道,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坏情绪,而是善于控制自己的坏情绪。
青春期女孩自尊心很强,当众批评女孩会激起她的反抗心理。父母在女孩面前树立权威固然重要,但是与其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地命令女孩,不如成为女孩的朋友。父母只有像朋友一样和女孩进行沟通,才能赢得女孩的信任。否则,父母说什么,女孩都听不进去。无论父母多么苦口婆心地对女孩进行教育,也是无效的教育。
女孩在情绪失控时,最怕的就是父母的唠叨和批评。有些父母以为女孩不按自己说的去做是因为没听懂自己的意思,或者是女孩的改错意识不强,所以一遍遍地重复那些女孩已经听腻了的道理。父母喋喋不休地唠叨的结果就是让女孩不愿意听,也不愿意说,拒绝向父母敞开心扉。
爱唠叨和批评的父母不相信女孩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给女孩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时间。父母唠唠叨叨,不仅让女孩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而且让女孩的负面情绪呈爆发式增长。聪明的父母会认真倾听女孩在说什么,给女孩留出自我梳理、自我剖析、自我治愈的时间。亲子之间互相理解、接纳,才能做到有效沟通。
一位心理学家说,孩子发脾气,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其实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存在沟通障碍,父母和女孩往往会曲解对方的意思,尤其当女孩无理取闹时,沟通就变得难上加难。作为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智慧,成为那个打破僵局的人,成为女孩青春岁月里的引路人。父母要以包容的态度,让无理取闹的女孩觉察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回到理智状态。
帮助叛逆期女孩走出迷茫,走向成熟
作家刘同在《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书中说:“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的贵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
确实,每个人都是从迷茫的青春期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相比于男孩的大大咧咧,女孩的性格较为内向,心思较为缜密,做事较为谨慎。很多时候,女孩不像男孩那么大胆和自信。由于缺乏对外部世界的掌控力,女孩更容易陷入迷茫之中。这个时候,父母更要用心地去教导女孩,激发她的潜能和自信,鼓励她努力前行,逐渐从迷茫走向成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女孩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自卑,因为自卑而看不到未来,因为看不到未来而愈发感到迷茫。有的女孩觉得自己发育迟缓、身材不好,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有的女孩因为学习成绩差,害怕被人嘲笑,于是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女孩性格内向、过分害羞,不敢与人交往,要么踽踽独行,要么一个人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郁郁寡欢。青春期女孩的这些表现,都说明她比较自卑,自我评价过低。父母应该及时对女孩加以正面的引导,帮助女孩找到她身上的闪光点,告诉女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必妄自菲薄。另外,父母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女孩自卑的原因。有些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是问题,而是女孩自我要求太高了。比如,有的女孩对自己的容貌不太满意,父母可以告诉她:“你不算漂亮,但也不难看。你是独一无二的。”有些问题确实是问题,比如女孩学习成绩差。对于这个问题,父母要与女孩一起进行分析,是不够用功,还是学习方法不对?是课堂上没有专心致志地听讲,还是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只有克服自身的弱点,女孩才会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重拾自信和勇气,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女孩自我评价过低,往往是因为缺爱造成的。内心的匮乏感会让女孩形成低自我价值感。明明很优秀了,仍然觉得自己不够好。父母过于严厉,亲子关系疏离,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气氛压抑,父母不在身边,缺席孩子的成长,诸如此类的原因,都会引发女孩的焦虑和迷茫情绪。青春期的女孩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父母的关心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女孩未来的人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父母一定要承担起正面管教女孩的责任,给予女孩足够多的温暖和关爱,让女孩有信心、有底气从迷茫的荆棘丛中走出来。
父母可以像朋友一样,和女孩谈谈她的梦想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在此过程中,父母切记不要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女孩的梦想,更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女孩。父母可以适当地为女孩提一些建设性意见,但前提是尊重女孩的想法。
在古希腊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刻着一句话: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以此作为座右铭,提醒自己对自我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父母也应该引导女孩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女孩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青春期女孩的必修课,对女孩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女孩还应该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可以与女孩一起探讨她的近期目标、远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谈谈她的兴趣爱好、想考的大学、想从事的工作、想过的生活。女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会全力以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遇到困难和失败也不会动摇。女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拒绝一切不必要的干扰和**,才能活得洒脱,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人”不过一撇一捺,却难写难做。父母在教会女孩做事之前,先要教会她做人。父母要让女孩清晰地知道“成人”应该拥有哪些责任、义务和权利,这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青春期的女孩愿望美好,经验单薄,大多数父母都愿意拿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心血,给女孩当养料。但是切记不能越界。父母可以给女孩传授经验,却不能代替她去体验青春的欢乐和疼痛。父母可以让女孩学会如何学习,但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接纳、自我突破,必须由女孩自己去完成。女孩只有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砺,才能从迷茫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