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送来了潼关战事的密报。

苏烈打开一看。

笑着对身边的说道:

“存孝果然是勇不可当,一个人就干掉了韩遂八部将中的四人,提气!”

众人闻讯。

纷纷向苏烈表示祝贺。

只有毒士贾诩,双眉微微一紧。

非但没有开口祝贺,反而面色有些沉凝。

苏烈注意到了贾诩的异常反应。

直截了当的说道:

“文和,有话就直说,别憋着。”

贾诩张了张嘴。

似是有什么话要说,但又没想好该怎么说的样子。

随即又把嘴闭上了。

苏烈收起了笑容。

认真的看着贾诩追问道:

“是不是有什么不妥?你尽管说。”

贾诩向来是明哲保身。

没有九成以上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开口的。

苏烈猜到贾诩一定是在担心什么。

但苦于没有真凭实据。

所以并没有主动说出来。

因为他担心在苏烈的兴头上,说出一些大煞风景的话。

会引起苏烈的不快。

这和他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在苏烈的一再追问下。

贾诩这才缓缓开了口:

“大王,据臣所知,韩遂手下有个谋士叫做成公英,是韩遂的死忠。”

“此人性格阴狠毒辣,韩遂如今吃了这么大的亏,他是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苏烈眯了眯眼睛:

“你是说,成公英这个人会暗中搞事情?”

贾诩点了点头:

“没错,可臣也猜不到他到底要怎么做、做什么。”

苏烈低头思索了片刻。

目光重新落到了贾诩的脸上:

“文和,你有‘毒士’之称,天下再毒的人也毒不过你吧?”

“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

贾诩不假思索的答道:

“两个办法,其一便是掘开渭河之水,倒灌潼关。”

“第二嘛,绕开地形险要的潼关,沿子午谷奇袭长安,打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既然贾诩深谙明哲保身之道。

那么他在出征之前。

自然把局势反复推演了好几遍。

站在韩遂的角度,找到了这两个阴狠歹毒的办法。

如果成公英要搞事情的话。

肯定也是在这两个办法的范畴之内。

或者是双管齐下。

两个办法同时进行。

无论是哪一个办法。

一旦落到了实处,都够让苏家军合上一壶的了。

苏烈眼中精光爆闪。

盯着贾诩叹道:

“不愧是毒士啊,你可真毒!”

贾诩微微笑了笑。

把苏烈的评价,厚颜无耻的当做了夸奖。

一旁的刘伯温凑过来说道:

“如果叛军真的采用了这两个办法,倒真有点棘手了。”

“子午谷的方向倒还好说,派一队人去守着就是了。”

“可韩遂要是真的想掘开渭河的话……不好搞啊!”

苏烈点头表示赞同。

渭河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上游。

河水一旦汹涌爆发,关中八百里立刻就会被汪洋覆盖。

到时候别说击溃叛军了。

恐怕连行军的路都要被淹没了。

而在洪灾之后。

苏烈必定要忙着救援百姓、调度粮食。

军中携带的一切物资都要向灾区倾斜。

随军出征的将士们怎么办?

吃什么、用什么?

苏烈扫视了众人一圈。

沉声问道:

“大家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文臣之首刘伯温最先给出了解决办法之一:

“大王,此时必须要防患于未然,臣建议立刻派兵赶往子午谷,提前一步堵死危险的源头。”

苏烈颔首表示认同:

“这件事就交给仁贵去办吧。”

薛仁贵麾下有五千北府兵。

是苏家军的十余支精锐之一。

能在苏家军中被称为精锐的。

无不以一当百。

再加上薛仁贵的武力。

守住子午谷绝对没有半点问题。

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来。

那么剩下的,就是渭水这件事了。

房玄龄站出来说道:

“大王,臣以为孟起将军与其族弟马岱,对西凉、潼关一代的地形十分熟悉。”

“且西凉大马善于闪电奔袭。不如就让他们率军深入敌后,在有可能囤积水源的地方详加查探。”

“若发现有人想要掘开渭水,杀之!”

苏烈想了想。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

除了马超和马岱之外,就算苏烈派更多的人去探查。

很可能也找不到准确的地点。

毕竟想要掘开一条汹涌大河,选择的地点很重要。

既要河水充足,又要便于开掘。

不是熟悉地形的人,很难同时掌握这两点。

苏烈转头看向马超:

“孟起,你有没有把握?”

马超用力的点动着头。

大声说道:

“大王放心!潼关以西,哪里的地形适合做些什么,末将早已烂熟于胸!”

苏烈喝道:

“好!事不宜迟,你即刻与马岱率兵先行,巡查渭河上游!”

苏烈身边的马超和站在稍远一些的马岱。

两人同时高声答道:

“诺!”

二人并肩离去之后。

杜如晦斟酌着说道:

“大王,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臣建议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军要多备一些船只、木筏等水用之物。”

“并传令各地,利用排水渠、护城河等现有的设施,做好最坏的打算。”

从苏家军的行军之处赶到潼关以西。

路上时需要时间的。

虽然马超和马岱已经出发了。

可他们要是万一赶不及呢?

或者说,他们没有找到成公英呢?

一切皆有可能。

还是要早作准备为好。

别等渭河真的被掘开了,洪灾到来之际再去做准备。

那可就为时已晚了。

“妥!”

“孙权、陆逊!你们立刻按照克明所说,传令各地早做准备!”

“同时收集沿途渡船、让将士们砍伐树木做成排筏,以备不时之需!”

苏烈转头看向了孙权、陆逊。

把杜如晦的建议稍作补充之后。

让他们去落实了。

孙权、陆逊不敢怠慢。

连忙转身而去。

苏烈的目光转回到了贾诩脸上。

看着贾诩老谋深算的面庞。

开口问道:

“文和,你觉得哪里还有补充的吗?”

贾诩保持着足够的谦逊。

向苏烈深深一躬:

“大王深谋远虑、高瞻远瞩、算无遗策,臣没什么可补充的了。”

“只是臣觉得,各部大军都动了起来,谛听是不是也该动一动呢?”

谛听密探犹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虽然势力范围还没有真正渗透到西凉。

但在关中,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还是瞒不过他们的。

如果渭河决堤。

第一个发现情况不对的,一定是谛听!

“你这个老狐狸……”

苏烈笑着伸手点了点贾诩。

然后对武将之列的两位女将说道:

“云禄、银屏,该怎么做,你们知道吧?”

马云禄和关银屏同声答道:

“末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