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又早熟的吴国少主孙亮亲政后,让权臣孙十分头疼。

因为孙亮总是就大小政事提出质疑,摆明了就是对孙不信任。此外,孙亮亲政不久还做了一件事,更加表明他正在逐步收回天子大权。

那是东吴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七月,孙亮(时年十六岁)忽然下了一道诏书,把几年前被孙峻废为庶人的五哥孙奋重新封为章安侯。

这个举动,并不是说孙亮对这个智商不在线的五哥很有感情,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换言之,孙亮是要借此达到两个目的:

第一,借封侯之事,独立行使生杀予夺的天子大权;而拿自己的五哥来做文章,只是在比较容易入手的地方投石问路,后续一定还会有更多动作。

第二,因为孙奋当初是被孙的堂兄兼前任孙峻废黜的,孙亮如今把他重新扶起来,等于是在拨乱反正,也无疑是在敲打孙。

如此种种,无不让精明的孙惶惶不安。

为了防备孙亮突然下手,孙索性称病不朝,躲进了自己位于朱雀桥南的豪华宅邸中。

人虽然暂时躲开了,但禁军的兵权,他还是牢牢抓在了手里。

事前,孙便做了一番周密的布置,命自己的四个弟弟——威远将军孙据、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进驻皇宫的苍龙门及各处重地,而孙本人则躲在家里遥控指挥。

很显然,孙这四个弟弟所掌握的四支禁军部队,其眼下的首要任务已经不再是保卫皇帝了,而是恰恰相反——防备并监视皇帝。

对此,孙亮当然不能忍。

这个专权跋扈的孙不除,他孙亮就不可能真正亲政,也永远不可能夺回属于自己的天子大权!

然而,要对付权倾朝野的孙,哪有那么容易?孙亮虽然聪明,但毕竟年仅十六岁,亲政的时间也还短,在内宫外朝都缺乏必要的根基,更没有自己的心腹。所以,他必须找几个可靠的盟友,才有可能一举扳倒孙。

孙亮第一个锁定的结盟对象,就是他的大姐、全公主孙鲁班。

这么多年来,这个长袖善舞的女人早已深度介入了东吴帝国的朝政,在内宫外朝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只有拉她入伙,孙亮的夺权行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不过,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个满腹权谋、心机甚深的女人同意入伙呢?

聪明的孙亮并没有傻乎乎地直接劝说,而是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开始追究其二姐、朱公主孙鲁育的死因。孙亮很清楚,二姐之死跟大姐肯定脱不开干系,所以他故意翻起这桩三年前的旧案,目的就是要将全公主一军。

全公主做贼心虚,颇为恐慌,就把罪责推到了朱公主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身上,声称当初就是他们想投靠孙峻,才诬陷自己母亲参与了孙仪等人的未遂政变。

这种鬼话,孙亮当然不会信。

可是,孙亮要的本来就不是这个案子的真相,而是想利用这个案子跟全公主进行政治交易罢了。所以,无辜的朱熊、朱损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这场交易的牺牲品,在朱公主蒙冤而死三年之后,又步其后尘,双双被孙亮砍掉了脑袋。

孙亮此举,说好听点叫作杀伐决断,说难听点就是心狠手辣。小小年纪便这么狠,日后若夺回大权,必是一个乾纲独断的雄霸之主。

眼看朱熊、朱损兄弟转眼便身首异处,全公主内心的惊惧可想而知。而当孙亮在这个时候提出要跟她联手对付孙时,全公主是没有胆量,也没有理由拒绝的。

第一个强有力的同盟就这样搞定了。紧接着,孙亮又搞定了禁军将领刘丞。最后,孙亮找到了自己的老丈人全尚和大舅子全纪。

全尚(全琮之侄),时任太常、卫将军,掌握着京畿卫戍部队;全纪,时任黄门侍郎,属皇帝近臣,可以作为内宫外朝的居间联络人。

有了这帮实权人物加盟,孙亮觉得是时候跟权臣孙亮剑了!

这一年九月的一天,孙亮单独召见了全纪,把除掉孙的整个计划和盘托出。

孙亮说:“孙专权,不把孤放在眼里。之前寿春被围,孤命他火速登陆驰援,可他却留在巢湖的船上,不肯上岸一步;然后又把战败之责推给朱异,擅杀功臣,事先也不上表奏闻;如今又躲在朱雀桥南的家中,不再朝见。如此逍遥自在,无所顾忌,孤岂能长久忍他?现在,孤打算采取行动。你父亲是京师卫戍部队的都督,你告诉他,暗中集结部队,随时做好准备,孤当亲临朱雀桥,率精锐禁军包围孙宅,下诏命其部众放下武器,就地解散,不得违抗。若能如此,大事便成了。你出宫后,一定要严格保密,尤其要叮嘱你父亲,不要让你母亲知道。女人不懂军国大事,而且你母亲还是孙的堂姐,万一走漏风声,就误了孤的大事了!”

全纪奉诏,旋即回家,把少帝的计划和叮嘱原封不动地告诉了父亲全尚。

然而,孙亮万万没料到,事情坏就坏在他这个老丈人全尚身上。孙亮明明已经千叮咛万嘱咐,不可把计划告知丈母娘,可全尚却没当回事儿,一转头就把事情透露给了老婆。

不过,即便如此,只要孙亮这个丈母娘不犯糊涂,诛杀孙的计划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尚的老婆得知后,竟然丝毫不替自己的皇帝女婿和皇后女儿考虑,也不为自己的老公儿子考虑,偏偏只为堂弟着想,第一时间就暗中派人把这个惊天秘密告知了孙。

真实的历史往往就是这么不讲逻辑。按理说,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人,在这关乎一家人性命的重大关头,都没有理由胳膊肘朝外拐——可全尚他老婆却颠覆了我们的常识,愣是朝外拐了。

在此,我们唯一能够想到的理由是:也许在全尚老婆看来,年仅十六岁的女婿一定斗不过权倾朝野的堂弟,所以与其陪着女婿一块玩儿完,还不如把他卖了,以此换取堂弟孙的谅解和宽宥,从而保住自己老公和儿子的性命与前程。

得知少帝果然要动手了,孙立刻抢先行动,于九月二十六日夜,出兵袭击了全尚府邸,生擒了全尚。

倘若全尚老婆向孙告密的动机是为了保住老公和儿子,那她显然失算了。孙绝非善男信女,更不会因为她告密有功就放过全尚父子。这个靠政变起家的权臣,绝不会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对任何人心存怜悯。更何况,全尚毕竟是孙亮的老丈人,仅凭这一身份,孙就绝不可能放过他。

生擒全尚的同时,孙命弟弟孙恩在苍龙门斩杀了禁军将领刘丞。次日晨,孙命部众包围了皇宫。

孙亮闻报,又惊又怒,立刻带上弓箭,跳上马背,对左右怒吼:“孤大皇帝嫡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从者!”(《资治通鉴·魏纪九》)

一旁的近臣和乳母见皇帝竟然要亲自上阵,慌忙冲上去抱住了他,硬是把他从马上拉了下来。

孙亮万般无奈,遂以绝食相抗,然后满腔怒火无从发泄,只能指着皇后的鼻子怒骂:“你父亲就是个老糊涂,败了我的大事!”

接着,又命人去把全纪叫来。全纪又惊又愧,黯然对来使道:“臣父奉诏,却不谨慎,辜负了皇上,我没有脸去觐见。”说完就自杀了。

孙轻而易举就掌控了局势,旋即命人去祭告太庙,表示要废黜孙亮,降封为会稽王。随后,他召集文武百官,当众宣布:“少帝病了,精神错乱,不可再占据大位、侍奉宗庙,我已告知先帝,要废黜他。诸君若有异议,尽管提出来。”

百官早都吓傻了,哪还敢有异议?旋即异口同声道:“唯将军令!”

孙随即命人收缴了孙亮的皇帝玺绶,然后发布文书,历数孙亮的各种罪状,欲昭告吴国全境,并要求百官在上面联合署名。尚书桓彝不肯署名,孙当场就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废了孙亮,该由谁来继任皇帝呢?

禁军将领施正建议孙——拥立琅邪王孙休。

孙权的七个儿子中,老大孙登、老二孙虑、老三孙和、老四孙霸皆已不在人世,老五孙奋不成器,老七孙亮被废,所以唯一有资格入继大统的,也就只有老六孙休了。

孙接受了这个建议,遂命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前往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市)迎接孙休,同时命将军孙耽把已废为会稽王的孙亮遣送到此,恰好令两兄弟互换了位置。

同日,孙下令将全尚流放零陵郡,将全公主流放豫章郡。

全尚刚走到半道,就被孙派出的人追杀了;同时被杀的,应该还有他的老婆。至此,一家人全都死于非命,并未因告密而得以保全——如果这个女人是出于糊涂去告密,她就是死于愚蠢;如果是出于自保而去告密,那她就是死于自作聪明。

全公主孙鲁班流放豫章后,史书便再无她的消息,最后不知所终。

至于废帝孙亮,失去权力并不是他人生悲剧的终点。在会稽抑郁寡欢地住了两年后,即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冬,当地突然传出一则谣言,说孙亮会回朝复位,重当天子。紧接着,孙亮身边的一个侍女又向朝廷告密,声称孙亮暗中命巫师设坛作法,且“有恶言”,大概就是诅咒孙休之类的。

有关部门当即上奏。孙休遂将孙亮废为候官侯,并命人将他遣送到封地候官(治今福建福州市)。据《三国志·孙休传》记载,孙亮走到半道上就自杀了,负责护送的人随后全都被治罪。不过,在裴松之注引的《吴录》中,却记载着这么一句话:“或云休鸩杀之。”

意思是:也有人传言,是孙休命人用鸩毒杀害了孙亮。

这则传言,想必不会是空穴来风。毕竟作为孙亮的六哥,孙休很清楚,这个老七从小就聪明,否则老爹孙权当年也不会把皇位传给他。而对于孙亮亲政之初的种种亮眼表现,孙休势必也都看在了眼里。所以,不把这个聪明过人的老七除掉,孙休的皇位是坐不稳的。

由此来看,所谓孙亮“当还为天子”的谣言,以及侍女随后的告密,都有可能是孙休一手炮制的。

孙亮死时,年仅十八岁。不论他是自杀还是被孙休鸩杀,这个结局都令人十分唏嘘。

假如全尚当初不那么大嘴巴,能够谨守秘密,又或者他老婆不那么糊涂或自作聪明,让孙亮顺利除掉孙的话,那么假以时日,孙亮极有可能成为跟青年孙权一样的有所作为的雄主。倘若如此,后来的东吴就有可能长期据有半壁江山,跟北方的晋朝划江而治,而不会那么快被晋朝攻灭。

然而很可惜,人生无法重来,历史也不能假设。

孙亮用尽全力也没能除掉权臣孙,反因失败过早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对付权臣”这项艰巨的工作,也只能交给他的六哥孙休了。

那么,孙休能完成这个未竟的事业,夺回旁落已久的天子大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