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一决定动手,庞统就来精神了。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方能体现出一个谋士的价值。

庞统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他一连想出上、中、下三个计策。上计是挑选精锐,偷袭成都——冒险碰运气的成分太大,被刘备否了。下计是退到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以荆州为依托,再慢慢进军——这样深入益州不就是白跑一趟,做了无用功吗?也被刘备否了。

最后刘备采纳中计。中计是先除掉白水关守将杨怀和高沛,然后收编他们的军队,以葭萌关和白水关作为据点,南下进攻成都。

这个计策的关键在于,杨怀和高沛两人会乖乖前来送死吗?庞统认为会,而且想好了技术层面上的操作方案:刘备先宣传要撤回荆州,让两人来送行,两人“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一定会来。

人才就是人才,不服不行啊!事情的进展,完全在庞统的意料之中。

刘备斩杀杨怀和高沛之后,入据白水关,收编了刘璋的守军。除了收编将士,刘备还把他们的家属也集中在一起,安置在关内。这么做名义上是安排人手照顾好弟兄们的家小,解除后顾之忧;实际上是拿家属当人质,让守军死心塌地跟着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随后,刘备留中郎将霍峻(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人)率几百人守卫葭萌关,自己与黄忠、卓膺、魏延等将领统率大军,南下进攻成都。

刘备南下的时候,刘璋也在筹划对策。

虽然老板刘璋不怎么样,但益州政府还是有些人才的。其中有一个叫郑度的秘书(从事),提出坚壁清野的策略,认为只要将人民南迁、仓库烧光,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不过百日,刘备就该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然后趁势追击,定能擒获刘备。

郑度的对策听起来很不错,但一个策略最难的是落实,君不见许多好政策执行起来就完全走样了吗?以刘璋为核心的益州干部的执行力来看,这个策略能不能奏效,实在很难说。

更为出乎意料的是,刘璋在一开始就否决了郑度的对策,而且还罢了郑度的官!这个恪守教条的领导,认认真真地搬出书本知识:“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在他的大脑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才是人间正道,把老百姓迁来迁去对付敌人是非常不对的。

随后,刘璋调兵遣将,派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等人守卫涪城,李严、费观等人前往绵竹,扶禁、向存等人率领一万多人迂回围攻葭萌关。三路大军齐出,阻挡刘备大军南下。

刘备南下不只是孤军远征,而且是悬军远征——悬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必须取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却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有着必胜的信心。路过一些城池的时候,如果地方官不投降(比如梓潼县令王连),他也不强迫,反而竖起大拇指说对方是好样的(义之),然后选择绕城而走。

可见,即使在武力夺取的时候,刘备依旧秉承着一贯以收服人心为上的思路,绝不学习曹操不投降则屠城的做法。

倒是郑度坚壁清野的策略让刘备有点担心。不过他刚刚提出这个忧虑,熟知敌情的另一位谋士法正,当即料定刘璋不会采纳,劝他放松心情不必担心。

刘备没费多少力气就到达去年约会的老地方——涪城。不同的是,这次在涪城等待刘备到来的不是热情似火的刘璋,而是严阵以待操着家伙的刘璝、冷苞、张任、邓贤、吴懿几位将军。很明显,这几位将军不打算与刘备搞联欢。

重兵把守的涪城不同于梓潼,这时候如果绕城而走就是找死。

刘备挥军进攻涪城,让益州军队见识了什么叫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很快将守军打得大败,侥幸逃跑的人退守绵竹和雒城(今四川广汉),组成第二道防线。

中郎将吴懿更是认清形势,直接前来投降。刘备立刻抓住典型,任命他为讨逆将军,让弃暗投明的将士们学习吴懿好榜样。

刘备攻克涪城,顺利逼近成都,心情非常愉快,开了一个庆功会。庆功会上,刘备兴致很高,喝得醉醉醺醺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真是太尽兴了!”(今日之会,可谓乐矣)

庞统作为刘备集团的骨干成员,当然也很重视集团的企业文化——仁义,就在不正确的时间,说了一句正确的话:“夺取他人的地盘还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不是仁者之兵啊。”

刘备正在兴头上,被庞统这么一讽刺,立刻发火了:“武王伐纣,也是又唱歌又跳舞的,难道就不是仁者吗?”(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

他不但拿周武王做挡箭牌,一怒之下还把庞统给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刘备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对,就派人又把庞统请了回来。

庞统的定力也真好,被轰出去不说什么,被请回来也不说什么,坐在原来的位子上照样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十分淡定,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

刘备心中却有些不安,就问庞统:“刚才讨论的话题,我们两个究竟谁是谁非?”(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庞统回答说:“我们都有不对。”(君臣俱失)

刘备听后放声大笑,不再介怀,尽兴宴乐。

后人对这件事评论很多,褒贬不同。其实仁者之兵也罢,打天下也罢,上班也罢,该快乐的时候就得快乐,该放松的时候就得放松,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压抑之下。否则即使老板愿意做苦行僧,员工却不一定受得了。

任何一个人,在大获胜利的情况下,都会非常开心。这是释放压力、放松心情,与仁义无关。因为一个人是否仁义,不是看他嘴上说了什么,而是看他到底做了什么。

倒是刘备君臣之间有话就说,知错就改,亲密无间,令人追慕。

攻占涪城之后,刘备以为益州已经是囊中之物,进入成都只是个时间问题。为了早日迎接胜利,他决定抽调荆州大军入蜀。

这里有一个谁留守荆州的问题。这个问题令很多人百思不解,也让很多人痛惜不已。

刘备在做这个决定时,其实毫不犹豫,留守荆州的人选只有一个人——关羽。

关羽作为追随刘备三十多年的老兄弟,忠诚度天下皆知。他还是刘备的第一大将,相比年轻而未经战事的诸葛亮(此时三十三岁),更有威望和战争经验;相对另外两位猛将张飞和赵云,更能独当一面,有当统帅的气质和经历。

除此之外,关羽还有一样他人没法比的优势——水军。刘备在荆州的地盘,尤其是江陵和公安两处军事重地,都在长江边上,在这里作战离不开水军。而刘备的水军,正是关羽一手带起来的。

关羽兄弟,就是你了。

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接到刘备的命令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刘备在荆州时,在阿斗出生前收的养子)等人率军沿水路入蜀。

从此守卫荆州的重任,由关羽一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