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不给孙权地盘是需要勇气的,勇气来源于底气——成功占领益州,要兵有兵,要粮有粮,新政权蒸蒸日上,正要大干特干。

外交从来都是靠实力说话的。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刘备自然可以底气十足地对孙权说不。

刘备清楚孙权也不是任人欺负的软柿子,送走诸葛瑾之后,就集结起五万大军,浩浩****东下荆州。

果不其然,火气正旺的年轻人孙权很快就动手了。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荆州的所谓“债务”问题,只有用武力才能清算彻底。

刘备率领五万大军很快到达公安,顾不上与久违的关羽兄弟嘘寒问暖,立即派遣他率领荆州军团南下益阳,阻止吕蒙抢钱抢粮抢地盘的强盗行径。

关羽的三万大军早就蓄势待发,得到刘备命令后,马上开赴益阳。

面对刘备的八万大军,这下轮到孙权紧张了。孙权本人驻军陆口(今湖北嘉鱼境内),连忙命令鲁肃尾随到益阳,以便牵制关羽。但鲁肃手下只有区区一万军队,哪里是关羽三万人马的对手?因此孙权急忙写信给吕蒙,让他放弃零陵,火速回援鲁肃。就在此时,吕蒙设计诱降零陵太守郝普后,立即奔赴益阳。

双方大军云集,大战一触即发。

不过从双方的实际表现来看,都是按兵不动——不到最后关头,谁都不放第一枪,谁都不想彻底撕破脸,谁都不想承担破坏统一战线的责任。

尤其是鲁肃,实在不想开打。主张联合刘备的是他,主张借荆州的更是他,如果闹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就意味着他以前的努力全部泡汤,一贯的策略全部错误,实在没法向老板孙权交代,也无脸面对江东父老。

鲁肃费尽心思谋求和平解决,便邀请关羽前来和平谈判。

自从青年时代追随刘备,关羽就死心塌地为刘备的事业奋斗。创业艰难百战多。三十多年一路走来,关羽已是几番出生入死,身经大小数百战。尤其是刘备、张飞、赵云、诸葛亮相继入蜀之后,偌大一个荆州就全部担在了关羽的肩上。北有曹魏,东有孙吴,关羽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所幸汗水没有白流,努力总有收获。眼看着刘备的事业大踏步前进,关羽的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更明白革命尚未成功,兄弟仍须努力。

率兵下益阳,夺取南部三郡,在关羽的军事生涯中算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任务。

此时的关羽,已经不是百万军中取颜良首级的那个猛将阶段了,而是一位大踏步走上名将之路的统帅,已经被许多人称作是万人敌!他手下能够机动作战的就有三万人马,还有刘备的五万大军做后盾,士气十分旺盛,又在自己的地盘主场作战,优势非常明显。而对方鲁肃加上吕蒙,合起来才不过三万军队。

关羽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只要刘备决心开打,他就第一个动手。在没有接到动手的命令之前,他部署军队蓄势待发,严阵以待,震慑敌军。

就在此时,关羽收到了鲁肃的约会邀请。鲁肃的条件是: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

大战在即,此时安排一场约会,自然不是把酒话桑麻一醉方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那么简单,说不好又是一场鸿门宴。

去还是不去?关羽决定,去。

出来混,就不怕死。何况关羽个人武艺十分了得,是罕有匹敌的盖世勇将,敢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有何惧哉!

约会的气氛不大融洽。打过招呼之后,双方就直奔主题——讨论荆州的归属。

单刀会成了辩论赛。

孙权辩论队一辩鲁肃的中心观点是借了东西就要还,何况只要三个郡。

刘备辩论队一辩关羽的中心观点是分地不能说“借”,荆州土地是刘备应得的。

两位一辩保持着最大的克制,遵守辩论赛规则,讲文明讲道理,决不无理取闹,绝不进行人身攻击。

客观来讲,不管刘备一方当初是不是心甘情愿,既然接受了“借”荆州的条件,如今赖着不还总是有些理亏的。因此,孙权队一辩鲁肃越辩越勇,渐渐占了上风。

在鲁肃咄咄逼人的质问下,关羽一方有人坐不住了,噌地跳出来,扔下一句狠话:“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这句话透露出刘备集团的真实立场,自认为仁德所在,天下土地都应该归刘备!言外之意是荆州就是刘备的,不可能给你,你不服,就开打,打到你服为止。

鲁肃一直在遵守辩论赛规则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讲了半天口干舌燥没有一点效果,正窝着一肚子火,被这人强词夺理一搅和,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厉声呵之,辞色甚切”——史书中也没有记载鲁肃到底说了什么,估计是忍无可忍破口大骂了。修养再好,也怕胡闹。

对方一辩被气得暴跳如雷,关羽自然要给个交代。他手按刀鞘站起来呵斥:“这是国家大事,你小子知道什么!”将犯规的辩手轰了出去。

此后辩论赛继续正常进行,但辩论双方最终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因为这是一场没有裁判的辩论赛,再辩上几天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即使刘备队一辩关羽有些理亏,他也不可能把三郡土地让给鲁肃。

何况乱世有乱世的潜规则——靠枪杆子说话。天下诸侯弱肉强食,抢钱抢粮抢地盘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怎么可能按照法理有借有还?如果遵守法理,那天下土地都是大汉天子刘协的,孙权、刘备、曹操还争个什么?

单刀会与辩论赛的结局注定只能是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