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别人帮忙的时候,怎么说才能让对方爽快地答应呢?”相信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烦恼。

如果能让对方感觉“他这个人很好,如果是他的话,再忙也得帮一把”,或者“做这件事对我自己也有帮助,我就帮他一下吧”,那就非常成功了。反之,有的时候拜托别人办事会让对方心生反感,心想:“他难道不知道我很忙吗?拜托我也没用”甚至是“岂有此理”。

想要让别人帮忙,首先要知道对方是否有时间,以及对方是否具有相关的技能或知识。如果这是一件有些难度的工作,努力完成后可以成为一件业绩的话,一定要告诉对方。

平时一点都不亲近,只有遇到困难才会来求别人帮忙的人,往往不会受到欢迎。因此,如果想让对方爽快地答应自己,一定要自己多主动与对方进行愉悦的互动。

第10条

如果工作上的指示做得不具体,有可能会引发严重失误。

在做一些比较细致的工作时,有人经常会说“请做得彻底一些”。这种说法和本书第32页中列举的“一点时间”一样,有些暧昧不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举一个比较好理解的例子。在施工现场和工厂经常会听见类似的说法。负责指挥的人经常会对从事危险工作的人说“一定要彻底、严格地做好安全保障”。“彻底”是一个语气很强的词,人们经常以为只要基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就没有什么问题了。然而在工作现场也有很多外包的工种,这些工人可能对业务的内容理解得不够透彻,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由此引发的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也不在少数。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做出指示时最好更加精确一些,比如:“为了确保安全,这个工作要做到……的程度。”将指示进行量化,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理解。除了“彻底”以外,“深入”“扎实”等类似的词语也经常出现在日常交流中,说者与听者之间如果不通过沟通进行具体确认,很可能会引发误会。

如果不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清楚,对方就不可能理解。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来与对方认真沟通,才能让工作顺利推进。

第11条

不要使用暧昧不清的表达方式,将时间和日期准确地传达给对方。

“可以占用你一点时间吗?”这句话在日常交流中经常出现。然而“一点时间”对不同的人来说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的人觉得“一点时间”应该是3分钟,有的人觉得应该是30分钟或者1小时,还有的人觉得干脆一边吃饭一边谈比较好。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彼此之间容易产生误会。

比如说,当你给某办公室打电话时,对方说:“现在负责人不在,一会儿我让他给您回电话。”那么,此时的“一会儿”究竟意味着多久呢?我在做企业培训时曾经问过这个问题,结果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短一点的有“5分钟”“10分钟”,长一点的有“30分钟”“几小时”,甚至还有的人回答“今天内”或是“最晚明天”。从“5分钟”到“明天”,可以说是相差甚远了。

所以,如果想让对方留出时间,或是让对方等待回复,可以将日期或时间传达得更加具体一些,例如:“可以占用你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吗?”或者:“明天中午之前会给您答复。”一旦无法遵守约定,一定要提前向对方道歉,并将更改后的时间告诉对方。

第12条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早点”这种意思不明确的词语十分危险。

无论是与对方面对面交流,还是发邮件或者在社交软件上聊天,很多人在拜托别人时,都会使用“如果可以的话”这种表达方式。这样的说法一般是为对方着想,不想过分催促,可是对方听到后往往会觉得“那做不到也没关系”,然后把事情的优先级向下调整。

而如果对方事务繁忙,经常需要调整各项事务的优先顺序,看到这样暧昧不清的说法,反而会觉得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所以,还是将自己的想法清楚地传达给对方吧,告诉对方“希望您能在这个月底前发给我,如果时间上有困难的话,请和我联系”。如果留有太多余地,对方可能会反过来告诉你:“你也没说一定要,我最近工作太忙了还没开始动手。”“尽量早点”这句话也是同理,对方可能会觉得“如果只是‘尽量’的话,那应该不用马上开始”。“早点”这个词的含义也有些含糊不清,不同的人理解的意思不一样,容易产生误会,所以也少用为好。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跟对方说清楚:“能不能麻烦您本周五下午5点前把这个做完给我?”这样的话,对方就可以直接回答“能”或是“不能”,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沟通也就能够顺利进行了。

第13条

“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和“过度的客气”是滋生误会与纠纷的土壤。

过分在意别人的感受导致误会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拜托别人做事时,如果将对方方便与否放在第一位,经常会用“如果你不忙的话”“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不急着要”等说法。

上司在给下属布置工作时如果使用这样的措辞,以后询问进度时,对方可能会回答说“因为没抽出时间来,所以还没开始做”。这时候上司如果觉得很生气,大声怒吼“怎么还没开始做”,就有可能会落得一个“因职权骚扰而被员工投诉”的下场。

对任何人来说,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除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所有事都会被一点一点往后拖延。人们会将最为宝贵的“空闲时间”优先用在自己的身上。当然了,也许真的有那种不紧急,做不做都行的工作。但是无论是什么工作,都一定要把期限说清楚。

当需要拜托别人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将期限明确地告知对方,比如“最晚也一定要在两周内做完”。如果时间上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一定要尽快了解对方的意见并做出回复,否则时间过得越久,对方的日程也会排得越满。因此,不如尽早将自己的要求告诉对方,然后加上一句“请明天前给我答复”,在短时间内确定清楚。

第14条

要求说得太笼统很可能造成职权骚扰。

有的上司总是满不在乎地丢出一堆笼统的要求,让下属摸不着头脑。有时这甚至会造成职权骚扰,导致被下属投诉。类似于“这个再改改”这种笼统的指示或命令,就很具有代表性。

以前我就接到过这样的咨询。来咨询的人说,他把做好的资料交给上司后,上司总会说“这个再拿回去改改”,这样反复了很多遍,导致他陷入了抑郁。他也问过上司具体哪里需要修改,可上司总让他自己想。结果他认真修改了很多遍,感觉快要把自己给逼疯了。

未来在职场中,上下属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多。我们在对待下属时,也要注意不要成为职权骚扰的加害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做出指示时可以更加具体一些,比如“这一部分有点难懂,请修改一下”或者“能不能把这里改成这种形式”。

为了让沟通顺利进行,在拜托别人,或者希望别人快一点的时候,也最好将时间和内容准确地传达给对方,比如:“这个必须这周内交货,这一部分能不能帮我做一下?”或者:“这个文件请明天前做好给我。”

第15条

在指派工作时,高高在上的态度会造成对方的反感。

当上司给你指派工作时,“这么简单的工作,你应该能做吧”和“这个工作我想交给你来做”,这两种说法哪个更能让人开心地接受?前者似乎有些看不起人,想要考验别人,让人心生反感。而相反,如果能够在指派工作时让对方感受到上司的信赖和期许,那对方在接受工作时一定也会觉得干劲满满,想要对未知发起挑战。

所以,哪怕指派的是同一个工作,不同的说法也会让对方产生“被轻视”和“被期许”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

被指派工作时,员工会很想知道上司看重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如果上司只是一副随随便便的态度,那员工的心里就会很没底,工作动力也会一落千丈。

还有,不同的人对“会”与“不会”的定义也有很大的区别。我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人问自己的员工会不会用电脑,有一个员工说“会”,他就把制作资料的任务交给了这名员工。结果实际上这个员工只会用电脑收发邮件,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反而另一个回答“不会”的员工只是因为自己对PPT的应用技巧没有自信而已。人和人的思维方式经常会相差甚远,所以一定要把“会什么”和“会到什么程度”确认清楚。

第16条

注意“麻烦您了”的使用方式。

工作中经常会使用“麻烦您了”这句话。说这句话是“不合适的说法”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不解,心想:“那以后我们该说什么好呢?”事实上,大家不必过度担心,这句话并不是不能用,只是需要在使用方式上注意一下。有时,出于方便而滥用“麻烦您了”这句话,可能会招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以前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咨询。来咨询的人说,有人给他发了非常长而且非常难懂的邮件来交代工作,然后在结尾写了一句“这些就麻烦您了”,他觉得非常生气。我问他为什么生气,他说:“写了一堆看都看不懂的东西全都扔给我,还说要麻烦我,他怎么想的?”其他人听了他的牢骚也觉得感同身受。大家在工作中一定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将想要拜托别人的事情写清楚,比如“这个资料麻烦您做一下”。

不仅如此,有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对方回信时还说“以后还要继续麻烦您”,这也让很多人心生不快。所以在使用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滥用,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第17条

用“顺便”来让对方帮自己做事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今,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临时工和正式员工的心态并不相同,新员工和老员工之间也存在代沟。比起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私人时间,拒绝做自己分外的工作,不愿意加班。有的人甚至会因为“工作手册中没有这一条”而拒绝参加公司的晨会。

然而,在老一辈员工中,很多人都不把加班当作是苦差事,而是选择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公司。所以当他们理所当然地用自己的观念去要求新员工时,就会出现矛盾与对立。

“请你顺便做一下这个”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句话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有的人认为工作中就是应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有的人却希望将自己分内和分外的工作划分清楚。

特别是对于一些接受其他公司外包工作的人和自由职业者来说,想用这种方式来占便宜是行不通的,这样的拜托方式甚至可能会让对方认为这是一家黑心企业。

就算是自己公司的员工,总是接到这样的指派也会觉得自己没有被尊重。所以,为了避免让对方产生抵抗心理,请将不同的工作单独进行指派,例如:“这个工作你能不能也做一下?”还有,既然是追加的工作,在拜托对方以前,一定要事先做好被对方拒绝的心理准备。

第18条

在提出要求时要用肯定形式,不要用否定形式。

当你顺手要把门关上,而对方想让你开着门的时候,“请不要关门”和“可以把门开着吗”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听起来更舒服呢?

这两种说法都是表示“希望门能保持开着的状态”。只是前者用了否定形式,后者用了肯定形式,结果给人的印象就完全不同。比起“否定形式的命令”,“肯定形式的请求”更容易让人接受,这一条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下都适用。

在指出下属的错误时也是同样,比起用“请不要这样做”来否定对方做过的事情,不如用“下次请这样做”来针对以后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才能让下属积极地向前迈进。举个例子,比起说“这个资料千万别交晚了”,还是说“这个资料一定要按时交”更能让人充满干劲。

和朋友说话时也是同样。“这个月太忙了所以没法见面”听起来容易让人感到失落,而“我下个月有时间,到时候见面吧”听起来就好多了。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尽量在对话中使用肯定形式。说话总是使用否定形式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消极的人,使印象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