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1995年的4月,公安题材影视创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期间,我和魏人、孙卫华在泼水节的喜庆气氛中开始启动了30集电视连续剧《警察家族》的创作。到年底时,初稿基本完成,而且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但是,影视创作永远是一种赌博式的游戏,和许多部作品一样,《警察家族》也在种种的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着,至今没能搬上屏幕。

这期间,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田珍颖老师多次热情地鼓励我进行长篇小说创作。我灵机一动,便想到了这部电视剧。当初我们三个人分工是每人写10集,当然框架、梗概是集体研究构思的。而我写的前10集恰恰可以改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为什么不把它改成小说呢?这样想了,便动起笔来,于是有了今天的(昨日风尘)。

因此,这部书的完成首先要感谢魏人、孙卫华两位和田珍颖老师。因为这部书里也包含了两位好朋友的心血,因为是田老师不断的鼓励才使我鼓起勇气进行这对我来说很艰苦的写作。另外,还要感谢的是文联出版公司的邓壮先生,他对本书的修改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

从电视剧本改写的小说已很多,但像样的少。因为这两种艺术形式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别,如果抱着一种图省事、走捷径的思想去改写,必然弄出个“四不像”的东西来。我不愿这样去做,所以我的改写基本上是重写,我希望我写出的东西即使不是部好小说,起码它应该是小说。

我一向持这种认真态度对待我的创作,我不想改变。

这便使这部书的写作很难,也很慢,因为我还同时要做许多别的工作。我首先是一名编辑和一名警察,业余才是作家。陆陆续续地,直到1997年元旦那天,我才在稿纸上画下了最后一个句号。然后,又是修改,历时一年。到1998年初改完,才舒了一口气。

从电视剧《警察家族》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我们要表现的是几代人民警察为了人民的利益,一代一代地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以及他们在长长的历史跨度中由于他们的职业所经受的与常人不同的考验与磨砺。和电视剧一样,我的小说也仍然是这个主题。在公安系统,父子甚至爷孙都当警察的情况很普遍,这被形象地称之为“子弟兵”。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子弟兵”。也许有人会指责这种现象的种种弊端,但是这种现象所包含的东西却太多太多,绝不是一两句话可以下定义的。从客观上说,我们这些“子弟兵”往往从小便生活在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里,我们很少见到父母,更不用说得到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即使偶然见到他们,我们听到的也往往是很严肃的话题。这样的生活环境,使我们养成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使我们过早地窥见这个社会黑暗的一面,同时也往往使我们在文学、艺术、音乐等等现代人极为重视的素质方面有所欠缺。这是公安人员的一种鲜为人知的奉献,他们为了别人的孩子能够安心地学习而不得不忽视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这样的我们长大之后最适合干什么?当然是接班干警察。而从主观上讲,从思想上说,父母那种对公安工作的热爱和忘我投入早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脑海了,我们也许命中注定要接过父母手中的枪,继续为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全而忘我工作。

更何况,警察这种职业本身就是有很鲜明和很重要的历史延续性。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警察。警察就是社会的一种粘合剂,把形如散沙的人们粘合到法律的范畴之内;警察又是社会的一种防腐剂,它消除一切不安定因素使社会的肌体保持洁净和健康。从事警察职业便意味着光荣而责任重大,然而每一个当警察的人又必须在规范别人之前先把自己更严格地规范起来。

这种规范就是一种奉献和一种牺牲。因为它有时需要一个警察改变自己的人格掩盖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当着某种疯狂使天下大乱的时候。

警察在混乱面前就是悲壮的代名词。

我不知道我在我的小说里是否已阐明了我的观点。我是个拙笨的作者,我的笔时时在稿纸上留下生涩的痕迹。面对读者,我十分惭愧;面对我要描写的那一群人―我的长辈和我的战友,我同样惭愧。如果我能写得再好一点,我将非常高兴。

现在我只能把这部不成熟的作品奉献给亲爱的朋友们。假如你们可以从中品味到警察的一点苦衷,那我也就算基本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