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荣村的春天不如闽西老家望月岭来得那么早,钻进宁徙衣襟的山风依旧料峭,而春的来势已不可阻。“常家土楼”四周已是一片新绿,苎麻地里冒出嫩芽,山地的桑树林下燃起绿茸茸的“火苗”,沉寂一冬的瀑水洋洋洒洒地放开了气势。这时节,小荣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包天戏”,已经演了整整两天的川剧。

常赵两家的后辈们坐在了一起看戏。

戏台子搭在常赵两家土地交界处常家一侧的斜坡地上。这里原先空旷寂寞,现今来了好多的外省移民,四围的荒地都被开垦,新建了许多瓦屋、茅屋、畜圈,随处可见说外省话的大人和小孩。太阳当顶,村里、甲里的乡民们都蜂拥而来,移民众多。都是冲着喧闹的锣鼓声和戏子的说唱声来的。今天是“包天戏”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了。

小荣村如同过年般热闹,乔村长乐颠颠张罗。

宁徙和十八岁的常光莲坐在台下前排,她问女儿:“光莲,你弟娃呢?”常光莲说:“刚才还在呢,不晓得野到哪里去了。”老憨走来:“夫人,遵您的吩咐,我已经叫屋里那些做活路的人都来看戏了。”宁徙点头:“他们也累,来看戏饱饱眼福耳福,也休息一下,工钱照付。”老憨说:“夫人心好。”各自忙去。常光圣领了十六岁的赵燕走来坐下:“妈,这是赵燕。”宁徙看赵燕,好水灵个姑娘,笑道:“坐,一起看戏。”她知道,这是赵书林的大女儿。“常妈,演啥子戏啊?”赵燕笑问,脸上两个好看的酒窝。宁徙道:“戏多。你看,那台柱上挂的牌子上写得有的。有《芙奴传》、《打红台》、《彩楼记》、《三瓶醋》、《秋江》、《五台会兄》、《打渔杀家》、《西厢记》,点啥唱啥。这阵子演的是《三孝记》,是川剧高腔。”

宁徙说时,台上的角儿安安唱:“喂呀,母亲娘。你儿学堂背书难先生打,归家不识字婆婆骂,千思万想来看娘,谁知娘亲又要打。林姑婆呀你不要拉,就让我狠心的娘亲将我打,打死安安免牵挂。”安安的母亲庞三春唱:“喂呀呀,我痛心的儿,为娘话是这样说,怎忍心将我骨肉打。”道白,“儿呀,你在此同娘宿一夜不要紧,倘若你爹爹知道、婆婆晓得,不与为娘添喜反与为娘添忧了。儿呀儿,你各自归吧……”

常光圣问:“妈,安安他妈咋不让她儿子回家来住?”

宁徙道:“儿子,你看完就晓得了。”

常光莲说:“妈,你在重庆府看过这戏的,讲一讲。”

“好,讲一讲。”宁徙说,“这出戏呢,说的是有个叫姜诗的人很孝顺母亲,他妻子庞三春温良贤淑。可是,庞三春的婆婆受人挑唆,强命儿子姜诗把三春给休了。三春无奈,只好寄居在邻居家,每日去芦林拾柴谋生。她儿子安安才七岁,很懂事,每天都把上学做饭的米留下一些,过木桥去送给母亲。母子俩每次见面,安安都不愿离开。庞三春很着急,担心婆婆生怒会累及他父子,只好将那木桥的桥板抽了,迫使安安在他父亲屋里读书。后来,安安高中皇榜,这才合家团聚。”

常光圣说:“是孝子的故事,安安好,他爸爸太迂腐。”

常光莲说:“天下孝为先,他爸爸也难,要对母亲尽孝。”

赵燕说:“他再难也不该休妻。”

宁徙欲言,乔村长走来对她递眼色,就跟了乔村长走去。

乔村长说:“今天人最多,有好几百人,看来有戏。”

宁徙道:“但愿。”

雍正皇帝颁诏,改革赋税,谓之“摊丁入亩”,把丁银摊入田赋一并征收。各州县都发了告示,严令执行。历代以来,都是地、户、丁分别征税。当今皇上说,这种手续繁杂、赋役苛重的办法得改,就改了。此法对那些没地、少地的人有利,她家的长工就高兴,他们本来就没有地,原先也要上缴丁银,现在就不用上缴了。可是对宁徙却很不利。前朝康熙皇帝颁发的“填川诏”鼓励移民垦荒,将其地亩给为永业,没有说要按地亩加赋。她来川后,插占了上千亩土地,时常沿地界巡查,高兴时还打马沿地界驰骋,而“摊丁入亩”后,要交的税赋就太重了。她那取名为“小荣丝绸夏布坊”所产的丝绸、夏布赚的钱,缴了地亩税赋后就所剩无几了,长此下去会入不敷出的。她去了“跷脚土地菩萨”小庙烧高香,又去了万灵寨对面山上的万灵寺烧高香,求取神灵保佑。乔村长见她着急,说:“宁徙,你干脆卖些地出去。”她想也对,就托乔村长找买主,可是没有人买。乔村长又说:“你如舍得的话,就送些地出去。”她答应送,可送也没有人要。乔村长一筹莫展,她心急如焚,火了:“乔村长,你评评理,他雍正皇帝的父皇康熙帝颁发的诏书咋就不算数了?现在我是捏了个炭圆哩!”乔村长同情:“那是。唉,这老皇帝有老皇帝的做法,新皇帝有新皇帝的做法,这这这……”她怒了:“送不出去算了,老娘一把火把这山地烧个干净!”乔村长发急:“不可,万万不可!”团团转,想到什么,“啊,对了,外乡有人唱‘包天戏’,引来好多人看戏,就把地送出去了。”她听后,竭力平息怒气,让老憨去重庆府请来川戏班子,花大钱办了这“包天戏”,指望有人要地。

戏台上演着一出又一出戏,老憨和桃子在人丛里寻找要地的人,直到黄昏也没有找到愿意要地的人。

有人点了《西厢记》,词曲都优美。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张生唱:“颠不剌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宠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尽人调戏殚香肩,只将花笑拈……”

听说是“包天戏”的最后一天了,赵秀祺耐不住十九岁的宝贝侄孙儿赵庚弟的撺掇,终还是放下手中的银质水烟枪,领了全家人来看戏。她让一家人都坐在人群后面,她不想见到宁徙。赵书林、石淑英、赵庚弟、赵莺、吴德贵和几个丫环都来了。赵秀祺津津乐道看《西厢记》,还轻声跟着哼唱,蓦然心悸,说:“庚弟、赵莺,你们不能看这戏。吴德贵,快些领他们回去。”赵庚弟不从:“姑婆,我不回去,好看,我就要看!”她就不说话。虽然赵庚弟是买来的,可他越发地精灵起来,他是赵家唯一的男孩,她最疼爱他。她寻看身边的家人,皱眉问:“赵燕咋没有来?”石淑英说:“吃完午饭就不见人了,我让丫环找去了。”她道:“还去哪里找,肯定就在这人堆里。书林、淑英,你俩都去找,就这女子野。”赵书林、石淑英应声而去,赵庚弟和赵莺也跟了去。

戏台上,张生与莺莺隔墙对诗。张生吟道:“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酬和:“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宁徙身边的常光圣、赵燕、常光莲看得专注。

戏台上,张生破门而入,惊走莺莺。

满场惊叹。

赵燕的耳朵被母亲揪住,痛得她喊叫,跟了母亲到场外。脾气温和的石淑英死揪住女儿的耳朵:“个死女子,胆敢私自跑来看戏!”常光圣过来抚开她的手:“赵妈,你再揪她那耳朵会掉的!”赵书林看见了坐在前排的宁徙,她正在看他,就拉了石淑英和赵燕走。赵庚弟没有走,目视前排的常光莲。赵莺去拉他:“哥,快走,姑婆要生气。”赵庚弟这才离开。

赵秀祺很爱看《西厢记》,音乐好唱腔好故事好,就是担心孩子们会学坏,远看见宁徙和赵书林在对视,待石淑英拉了赵燕过来,就起身说:“没得看头,走,回去,都回去!”赵庚弟执意不走,她拗不过他,让吴德贵陪他看戏,招呼其他人回家。赵燕伤心落泪。赵书林宽慰女儿:“燕子,不哭,啊!”斥责石淑英,“看你,把女儿的耳朵都揪红了。”石淑英没有答话,她从不跟男人犟嘴。赵秀祺对赵书林严厉对侄孙儿女却宽容:“燕子,听姑婆的话,我们回家,这种戏看不得。”赵燕抽噎:“哥哥咋可以看?”赵秀祺说:“他是哥哥。”

夜幕降临,《西厢记》落幕,三天的“包天戏”结束。

戏班子登台“打加官”,其管事将会首宁徙恭请到戏台上,向她作揖道谢。宁徙回谢,让老憨和桃子等人将一条剖成两半的肥猪肉挂到戏台的柱子上,说是奖赏给戏班子的。管事又施礼道谢。看戏的人喝彩。宁徙走下戏台。老憨和桃子就招呼下人把猪肉抬下来,将半边猪肉送给戏班子的管事人等,将另半边猪肉切成七块半,分送给戏班子的各行徒弟,各行徒弟作揖道谢。宁徙看着笑,笑里带苦,忙乎了三天,地还是没有送出去。

看戏的人们陆续散去,场地里剩下沮丧的宁徙,她转身走时,发现夜幕里站着个人,是赵书林。

“你,也来看戏了。”她走过去问。“来看戏了,我姑妈也来看戏了。”赵书林答。二人不由自主走。赵书林叹气:“不想地多了也难。”宁徙说:“就是,地多了也难。”赵书林说:“我们家的赋税也多。”宁徙说:“你们家水田多,旱地又肥,收成好。”赵书林说:“倒是。”又说,“其实,你也可以不送地,让山地的野树长高,甚而还可以种些树,可以卖木材。”宁徙摇头:“这荣昌县到处都是树子,不缺木材,没得人买。”赵书林点头:“咳,要是有经销木材生意的商人过来就好。”一句话点醒了宁徙,她想,可不,要是焦大人在就好了,他任过重庆知府,会认识做木材生意的商人的。可是,自从那次铜鼓山剿匪后,宣贵昌指控焦达犯了私通土匪罪,说他私下放走了被俘的匪首,被押解去了州府。宣贵昌与赵宗合谋写了奏章上报朝廷,添油加醋罗织了焦达的“种种罪行”,圣批斩首。问斩那天,围观的民众不少人落泪,哀叹如此少见的清官竟会落得这般可悲的下场。她是焦达死后数月才知情的,悲憾万分,为焦达焚香祷告,祈望他在天国得到安宁。赵书林不知她在想焦达的事,关切问:“宁徙,你夫君常维翰的尸骨找到没有?”宁徙摇头。赵书林说:“他也许还在人世。”宁徙眼潮:“我装扮成采药人去过铜鼓山,土匪又多了,我探问过,都说是维翰摔死了。”赵书林担心:“啊,你去铜鼓山了,那可是土匪窝子!”宁徙说:“我不怕。”吴德贵提了灯笼走来:“老爷,老夫人在找你。”赵书林赶紧朝宁徙拱手:“告辞了。”跟了吴德贵走。

看着消失在夜幕里的赵书林,宁徙怅然若失。

是夜,勇怀远在总督大人家里对弈,盘盘皆输,乐得总督大人手舞足蹈。其实,勇怀远是有意让着总督大人的。勇怀远是常维翰另取的名字。他与宁徙一别八年,从军后德才皆佳,参加朝廷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战功显赫,从正八品千总荣升到从五品招讨使。坐镇西宁的总督大人很看重他,给予了重用。

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他能从军全仰仗了焦达的相助。与宁徙分别后的第二天,宣贵昌和焦达统兵攻打铜鼓山。因内部有人通风报信,孙亮盘踞的山寨损失惨重。混战中,他被绳索绊倒被擒。时值午夜,抓住他的人是焦达的亲信兵丁,他被押送到焦达的帐篷时,焦达连声哀叹,斥退身边人,锁眉想,为他改名换姓为勇怀远,说这姓名不会让人产生联想,望他记住远方的家人。草书了一封信,让他携信投奔青海他的一位挚友曹德处。叮嘱他暂时别回四川,以免连累家人。叩谢焦达后,他风尘仆仆奔赴青海找到曹德。曹德当时是武职正五品宣慰使司佥事,见焦达信如见其人,知道他任过荣昌县把总且武艺超群,安排他任了千总。他能够官至招讨使,也与曹德的举荐有关。

去年冬天,雍正皇帝来青海视察,有得闲暇,要去打猎,皇帝倡导尚武精神,认为打猎可以锻炼队伍。总督陪同皇上去,他任护卫。一只野鹿跑过,雍正拉弓射箭,没射中。却见一支箭“嗖”地飞出,那野鹿倒下了。是他射中的。“勇怀远,你行!”雍正龙颜大悦。他拱手道:“全托皇上洪福!”雍正笑道:“难怪你平叛立功!啊,勇怀远,你成家没有?”他欲言又止,担心说漏嘴会累及家人,说假话又愧对宁徙,似点头似摇头,模棱两可:“在下一心为大清建功立业……”皇上呵呵笑:“朕明白了,那义亲王的女儿,就是朕那侄女泓玉,心高气傲,都十九岁了,还没有看上如意的郎君,朕把她说给你如何?”他诚惶诚恐:“在下不才,万不敢高攀……”话音未落,一骑枣红马驰来,马上的穿华贵猎装的泓玉扔下那只死野鹿来:“皇上真行,一箭封喉!”嘻嘻笑。雍正下马,众人都赶紧下马。雍正拔出野鹿颈上的箭:“嗯,好箭法!泓玉,这不是朕射死的。”指勇怀远,“是他射死的。”泓玉就看勇怀远,面飞红霞,打马而去。雍正呵呵笑:“朕这个侄女呀,非要跟了我来青海。看来,她怕是找到了。”总督问:“皇上,她找到什么了?”雍正道:“她怕是找到如意郎君了!”泓玉还真是看上了他,且执意下嫁青海。皇上高兴,说这是英雄配美人的好事情,下旨将泓玉嫁给他。君无戏言,择日拜堂成亲。他万般惶恐、内疚,又有口难诉。婚礼盛大,总督大人亲临,曹德也参加了,曹德并不知道他已有了妻室。自幼习武的泓玉找到了知音,与他情投意合。搂着肤如凝脂的年轻美貌的泓玉,他那心好乱,愧对宁徙和孩子们了,责怪自己没有早些回川与家人团聚,哀叹命运不济,想与宁徙团聚又怕牵累她和孩子们。他是一直在寻找时机返川的。那日,曹德将他叫去,还未开口就双目噙泪:“怀远,我那挚友焦达他……”他担心问:“他怎么了?”曹德哽噎道:“他,被斩首了。”他震惊:“啊,为啥?”“因为你啊,他身边的人被那个一直想置他于死地的宣贵昌买通了,指控他放走了一个被擒的匪首。”“这样啊!”他泪如雨下,面朝巴蜀方向叩响头:“焦达大人,大恩人,都怪我啊……”曹德竭力宽慰。他更不敢返家连累家人了,苦泪酸泪恨泪往肚子里咽,发誓要杀宣贵昌报家仇,为恩人焦达报仇。万般后悔那次打猎不该在皇上面前显摆,否则,就不会陷于这不拔之境了。泓玉生性高傲,对他却百般温顺。高官厚禄贵妻使他享受到了快乐,却倍思宁徙和孩子们,为他们默默祈祷,祝福他们平安。也想,自己是被逼无奈的,有朝一日说明实情,也许泓玉会谅解的,宁徙也会理解的。他从来青海做生意的商人那里探得信息,知道宁徙办了“小荣丝绸夏布坊”,一家大小都平安,心里得到慰藉。

“将!”总督大喝,落下棋子。勇怀远看棋盘,心想,自己总输也不好,总督大人会没劲的,就走了几步狠棋。总督乱阵,输了这盘棋,很不服气,摆棋子:“来来来,再来!”泓玉来了,嗔道:“夫君,你还下呀,饭菜一直闷在锅里的。”总督说:“泓玉,让老夫再跟他下一盘,老夫要赢回来!”泓玉就将棋盘抚乱:“你不心疼他我可心疼他。”拉了勇怀远走。总督遗憾、扫兴,为自己的爱将攀上了皇亲而高兴。

勇怀远跟泓玉回到还贴有“囍”字窗花的华贵住屋,泓玉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来:“夫君,饿了吧,快吃,我亲手为你煲的鸡汤。”任性的她时常下厨为他做饭菜。喝了暖心的鸡汤,吃了可口的饭菜,搂了美貌的泓玉,他真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真是一会儿地下一会儿天上啊。

宁德功奉旨进京面圣时,正是他那从未谋面的女婿常维翰搂抱皇上的侄女泓玉进入梦乡之时。护卫过康熙皇帝玄烨的他没想到又要来雍正皇帝胤禛身边应差。在福建省任宣慰使的他多次向雍正皇帝上奏,祈望派他去四川任职,却不想,一道圣旨宣他进京。

京城的初春还冷,宁德功跟随太监进到养心殿时,已过天命之年的雍正帝披着裘皮衣在烛火下批阅摆满御案的奏章。

宁德功顿首:“我皇万岁万万岁!”

雍正没有看他,对太监说:“赐座。”敲击眼前的奏章,怒道,“胡扯,难道历朝历代没有的朕就不可以做!”

宁德功坐下,心想,皇帝也不好当。他听太监说过,雍正帝几乎每日都要召见大臣,常常批阅奏章至深夜,一年之中,也就是生日那天才歇息。

“宁德功,你说说,这‘摊丁入亩’难道不好?”雍正问。

“皇上,臣拥戴。”宁德功说。心里也想,遵先皇诏谕填川的那些圈地多的移民,就难以承受这税赋了。

雍正愤然起身踱步:“这是朕深思熟虑的一项重大赋税改革,却有不少人反对。是的,历朝历代都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都要缴纳人头税。可那些雇农呢,他们根本就没有地,为啥也要缴税?”

宁德功说:“皇上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的多少确定纳税额。地多多纳,地少少纳,无地不纳。一举取消了人头税,于贫民有利,皇上是体察民情的。”

雍正说:“民事大于天。‘摊丁入亩’有利于贫民,对于地多的财主就是要多出血,我大清子民多数还是贫民……”

太监来报,法国传教士贝鲁格求见。

雍正帝息怒,说:“宣。”

雍正反对洋教在民间传播,对洋人和洋教却无恶意。雍正五年,博尔都噶尔派使臣麦德乐来京觐见,皇帝给予了优待。

年轻的贝鲁格快步进来,拱手拜道:“皇上万岁万万岁!”

雍正帝展颜:“赐座,上茶。”

二人饶有兴趣地摆谈,宁德功好奇地听。

“我们传教士的惊讶或许更来自对比。路易十四根本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有一次,他的科学家为全国测绘地图,结果比他认为的要小。路易十四很生气,说,我的科学家比我的敌人让我失去了更多的领土。”贝鲁格说。

雍正哈哈笑:“路易十四的国土再大,也没有大清的疆土大。”

贝鲁格说:“这倒是。”笑道,“有意思的是,完全不爱科学的路易十四,早在1666年,却以国王的意志支持了科学。他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国王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每个礼拜,他们都在皇家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聚会。”

雍正帝不屑:“这有啥,康熙五十二年,父皇就发布过圣谕,在蒙养斋设立了‘算学馆’。”

宁德功拱手插话:“先皇还令人翻译了你们西方的历算书籍,编写了《律历渊源》。”

雍正颔首笑:“德功所言甚是。”盯贝鲁格,“父皇对数学十分精通。”

贝鲁格点头:“这不假。毫无疑问,两位君主倡导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统治。路易十四期望科学家们为他建造漂亮的宫殿、美妙的喷泉,以显示他的权威。你父皇希望通过数学获得更准确的历法,更好地治理洪水与河道。他们都希望通过科学的测绘,获得自己精确的版图。”

雍正帝说:“划疆而治,这是天经地义之事。”

贝鲁格说:“只是,到了康熙晚年,你们的历法之争已不存在,公开讨论天文预兆和历法研究就都被禁止了。而欧洲呢,他们的科学家们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他们无须经过国王的同意而工作,也不必谁来告诉他们应该学什么做什么。随着他们研究的深入,科学成了不那么大众化的领域。”

雍正和宁德功都有些听不懂。

贝鲁格继续说:“我想,这是因为在中国和欧洲的文化中,科学的地位有所不同。欧洲的科学工作者逐渐有了自己的地位,而你们大清强调的是‘四书五经’,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学问。”

雍正说:“‘四书五经’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宁德功附和:“‘四书五经’须深读细读才能理解运用。”

贝鲁格笑:“这是至理名言,然而……”

雍正想听贝鲁格对他制定的政策的看法:“说说你对朕颁布的‘摊丁入亩’的看法。”说完喝茶。

“这,”贝鲁格也喝茶,“一项新政的实行总是有优点的,具体情况我还不太清楚,不敢妄加评论。我知道的是,你们大清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一言九鼎,我对皇上敢于改革历代君主制定的税赋政策深表钦佩……”

贝鲁格拜别后,雍正让宁德功坐下说话,问了福建的事情,又说到了新举措“耗羡归公”。

雍正帝说:“银两的兑换、熔铸、保存、运解有损耗,征税时有附加费,谓之‘耗羡’。这‘耗羡’一向是由地方州县征收,有的就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民众负担很重。朕实行‘耗羡归公’,是将此附加费作为朝廷法定的税款,固定其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公用外,还作为‘养廉银’,既可减轻民众负担,也可提高你们这些官员的俸禄,是有利于推行廉政的。你是在父皇身边当过差的老臣,你以为如何?”

宁德功说:“臣拥戴。”

雍正呵呵笑:“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嗨,扯远了,你是否又要说去四川的事情?”

宁德功说:“正是,微臣已向皇上奏报过,微臣迫切希望去四川。”

雍正帝说:“唉,难得你有这片心,你已近耳顺之年,朕是不忍心让你再远去四川了。”他这么说却另有盘算,他要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欲更好地独揽军政要务,“宁德功,你乃朝廷的股肱之臣,父皇对我说到过你,你和你的经历都非凡。父皇说,你廉洁且忠君。朕呢,是要你来京任军机大臣。”

宁德功诚惶诚恐:“微臣不才,恐难担此大任。”

雍正说:“军机处是给朕出主意、理政务的机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处理政事要务要迅速、机密。凡军机大臣,都可直接与各部各地打交道,以了解实情,传达朕的旨意。朕一定要实行奏折制,现在,官文的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拖时又不保密。朕要奏折直接呈朕,不同身份的官员都可以随时上奏,使朕能洞察下情、制定良策。也可使官员相互监督,使朕能随时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和操守。所以,朕意已决,要选像你这样的信得过的臣子。”

宁德功不敢说不。

宁德功拜别时,雍正关切地问:“宁德功,听说你还是独身一人?”宁德功说:“谢谢皇上关心,微臣一个人过已经习惯了。”雍正叹曰:“你呀,吃的苦太多了,朕理解你那心情。不过呢,还是有个伴儿好。”宁德功感激:“微臣有友人为伴,有下人照顾,请皇上放心。”心里想着柳春,还想着那个在湖南慈利县山道相识的他搭救过的女子。雍正摇头:“嗨,你这个人哪。”

宁德功走出养心殿走过隆宗门时,已是凌晨。他期盼去川建业去看望家人,又为皇上的重托而跃跃欲试。

天无星月,下着蒙蒙细雨。

雨濛中,站在高高的白玉石台阶上的他,眼光越过重重殿宇朝西南方眺望,思绪飞过万水千山念想遥远的荣昌小城。他向四川去闽的官员、商人和返闽的移民打听过,得知,是有个叫常维翰的闽西人当过荣昌县的把总,实是武陵山的土匪头子,差点儿被斩首,后来被发配川西充军去了。又有说他是铜鼓山的土匪头子,在官兵追剿时失踪了。说他夫人叫宁徙,曾抱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去杀场喊冤,拼死搭救他。没有打听到柳春的情况。高兴、伤感、担心。这么说,自己的家人是在荣昌县了,可他们是在县城里还是在乡下呢?咳,常维翰为啥要当土匪头子?土匪可是十恶不赦的。担心匪首常维翰会连累他妻女和外孙娃。他没对皇上说在川家人的情况,就是因了这担心。心想,待上任军机大臣后就寻找机会去四川,去寻觅家人。啊,我的爱妻我的爱女,你们和我那外孙儿女们可都安好,我一定要找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