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让镇国公他们都没想到的是,国师的效率会这么高。
翌日一早,嘉陵帝就在朝堂上提出了这件事。
嘉陵帝提出来的,跟城王提出来的反响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堂上,至少八成以上的大臣都觉得这件事可行,反正搜刮的都是那些富得流油的商贾,不要他们这些当官的出来当头,他们何乐而不为。
再说了,这又没到捐官的程度,只是给捐款的商贾一个秀才的名额,秀才离入仕还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呢,对朝廷选拔人才来说,也没有任何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老学究站出来反对,觉得这样做有背组训,但嘉陵帝可不乐意听他们念叨,直接大手一挥,就直接将这件事交给镇国公去办了。
镇国公暗道国师果然是个心机深沉的,他们让他出面提这件事,就是不想担风险,谁知道国师还是把他们拉了进来。
但不管怎么样,事情好歹是成了,至少城王那边的麻烦能够解决了。
镇国公回到府上后,就立即给城王传信,跟他说了这件事,让他放心,粮草的问题用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了。
荒北难得的停了两天的雪,城王正在城中看着工人在空地上来回的做工。
随着灾民越来越多,安置的地方已经不够了,城王也没有太多大型空置的宅子,他们只能现在临时赶工,要在短时间内造出一座安置灾民的宅子来。
“王爷,京中有消息传来了。”向阳走到城王身边扬声道,这里实在是太吵了,说小声了根本就听不到。
城王点点头,示意自己听到了,随后跟着向阳回到马车上。
“外祖父这么快就回信了。”城王说着,将回信打开,快速的看了起来。
在看到镇国公说,事情已经征得皇上同意之后,他大大的呼出一口气来。
不过看到后面时,他又皱起眉头。
“这事怎么跟国师扯上了关系?”
向阳好奇的凑过去,一目十行的看了下来,越是看到后面,他眉头就皱得越紧。
“公爷说,国师主动找到皇贵妃,当先跟她说了这个主意?翌日,公爷才收到了王爷的信,这天下竟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城王沉沉的吐出一口气,他不相信,觉得不可能会这么巧,更何况这个主意还不是他想到的,而是唐沐汐想到的。
你说国师想到一个类似的也就罢了,这个给予秀才之名的奖励也一模一样,就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了。
“随着队伍来的人中,很可能有国师安排的人。”
这件事知道的人就那么几个,国师是在镇国公收到他传信的前一晚就跟皇贵妃提出这个主意的,证明这个得了消息的人,在知道这件事后就第一时间给国师传信了。
所以间隙很可能就在跟他商议此事的那几个官员中。
“找派人暗中看住随行来的官员,看看谁有问题,不要让他们发现端倪。”
“是。”
城外。
唐沐汐查房后,回到小屋中准备歇息,谁知刚坐下,就看见一抹高大的身影走了进来。
她抬头一看,竟是已经消失了好几天的傅渊。
她朝门外看了一眼确定没人后才开口道:“这几天你到什么地方去了?”
傅渊走到她跟前,握住她的手来到炭盆前暖了暖身子。
“去查一个人的行踪。”
唐沐汐挑眉,“什么人这么重要,需要你亲自去查。”
傅渊浅色的眸子柔和的望着她,“若是知道人在你这里,我就不去了。”
唐沐汐皱眉,不知道他到底在打什么哑谜,“到底是谁啊。”
傅渊感觉身上暖和了些后,才抱着她道椅子上坐下,“当年给太后接生的产婆。”
唐沐汐眉心一跳,想到了那姑娘的祖奶奶。
“找到了吗?”
傅渊点点头,又摇摇头,“说是在入冬的时候就死了,不过她还有一个重孙女,叫做绿芽,在发生雪灾之后,就跟着村子里的人逃灾去了。”
唐沐汐闻言,一下从他怀里站了起来,“你说当年给太后接生的接生婆的重孙女,叫做绿芽?”
“嗯,是不是在你这。”
唐沐汐跺脚,可不就在她这,绿芽,就是那拥有龙纹玉佩的姑娘。
那姑娘这两天伤势好了些,得空的时候还拉着她断断续续的跟她说了好些,她祖奶奶的好些事。
说她当年抱着她到了村子后,是用身上唯一的一点银钱在村子里买下了一间旧屋子,之后让里正给办了户籍落脚的。
因为有一手绝佳的接生的本事,所以多年来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都喜欢找她接生。
正是凭着这门手里,祖孙两人才能在村子里站稳脚跟,有一口热乎的吃的。
她还曾跟绿芽说过,她是在京城出生的,家中三代往上都是做接生的活计的,家族熟知的经验,岂是常人能够相提并论的,不然,之后也不会被宫中的人选中,进宫为太后接生。
不过她最终也没有将这门手艺传给绿芽,迎接新生是好事,但这新生却带着血腥,难免会出事,就如同她一般。
“王爷的意思是说,绿芽的祖奶奶就是当年给太后接生的人?”
傅渊点点头,“没错,就是她。”
有时候,唐沐汐觉得这个世界很大,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但有时候,她又觉得世界很小,处处又充满了巧合。
“不对,王爷要找她做什么?”
傅渊看着她,轻笑道:“那你又为何让葡萄去查,那个玉佩的出处?因为好奇?”
当然不是,让葡萄去查,则是因为她心中的猜测。
她看着傅渊,难道他的猜测也跟她一样。
“王爷去查这个接生婆的原因,是……因为国师。”
傅渊捏住她的手,没想到她这么聪明,竟能够将这两个不相干的人联系到一块。
“没错,是因为他。”
傅渊在派人去查国师的底细时,发现很多事情都被他抹得干干净净。
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有些事,既然做了,就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最终,还是让他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