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虞山名士钱谦益

钱谦益比冯梦龙小十多岁,他们当年同是诗社社友一度时期他还是犹龙先生的部下,因为那个时候的冯梦龙因为少负才气被众才子推为韵社社长,但是钱谦益后来居上,成名比梦龙早,官当得比梦龙大。后来钱谦益因为靦颜事清成为贰臣,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年自称蒙叟,也自谓东涧老人,万历十年(1582年)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常熟境内因为有虞山雄踞,县治所在地又名为虞山镇。虞山山体呈北向西绵延20多公里,怀抱整个繁华喧闹而富庶的江南古镇。

虞山耸立在一望无际的的坦**平原上,海拔281米,为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制高点。山上古木森森,古墓林立,亭台寺院参差错落,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太王时期。泰伯和仲虞为了满足父亲希望小儿子季历(后来的周文王)继位的愿望,以替父采药为名,远离渭水,避祸江南,断发纹身、兴修水利、组织生产、传播礼仪、教化民众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后来建立强大的吴国。泰伯和仲虞先后为吴王,是为江南始祖。

如今仲虞的墓就在虞山半山腰,山名地名均以他的名字而声名远播。登虞山之高远眺,昆承湖、阳澄湖、烟波浩渺,尽入眼底,因而常熟城又被誉为“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山水福地之间多寺庙,据崇祯十二年龚立本《常熟县志》载,虞山南面有延福禅院、维摩寺、宝岩寺,北面有顶山寺、兴福寺、刘神庙。钱谦益小时候就经常出入这些寺庙嬉戏玩耍。钱家世代礼佛,钱谦益的祖母卞氏、叔祖钱顺化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就是在这个自然山水清丽,人文传统醇厚,佛教氛围浓郁的环境中长大,对于他后来的学术思想的形成和个人性情的孕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钱谦益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成为进士,为殿试第一甲第三名,也就是牧斋先生是作为探花进入翰林院,受编修职务的。不久因为父亲去世,回乡丁忧守孝。天启辛酉年(1621年)回朝廷后恢复原职,去浙江主持乡试,因为失察钱千秋贿赂打通关节的舞弊案,受到扣除俸禄的处分,告病回乡。甲子年(1624年),启用为翰林院谕德,进詹事府少詹事,也就是太子的道德教师。而熹宗皇帝没有太子,钱谦益是不是充当过朱由检的老师不得而知。当时魏忠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加以打击,作为东林大佬的钱谦益被削籍回到了家乡常熟闲居。这使得满腹经纶自视甚高且热衷功名欲图报国济世救民的老钱感到十分落寂。

崇祯帝登极改元,魏忠贤伏诛,开始启用东林党人,钱谦益被提拔成詹士府正詹事,转礼部侍郎。这时恰逢朝廷会推内阁成员,廷臣们将老钱也列名其中。那时温体仁、周延儒主政,老钱受到猜忌。老温借浙江科考弊案大做文章,老周从旁攻击,两人合谋将老钱的入阁美梦击碎。老钱受到廷杖罚款处分,并被夺取官籍,削职再次被赶回老家闲居。在家乡一待九年,又为同乡奸民张汉儒举报攻击,竟被锦衣卫逮捕入京,在自证清白后被释放。

弘光皇帝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即位后,被南明小朝廷任命为礼部尚书,等到清朝大军平定江南,老钱投降,被顺治皇帝任命为礼部侍郎兼管内院学士事,不久以年老体弱为理由,告病还乡。

顺治四年(1647年)又受江阴黄毓祺事件牵连,被逮捕下金陵狱,在小妾柳如是倾全力营救下,被释放回家。官场的沉浮使得钱谦益对朝政心灰意懒,完全沉湎图书著述和宠妾的诗词酬唱,在游山玩水中消磨着时光。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现象,骨子里前朝遗老的心态在柳如是的暗中支持下,释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汇进东南半壁江山的反清复明潮流中,继续发挥作用,直至这缕光焰,在清政府的武力高压下灰飞烟灭。

钱谦益诗、古文词冠绝近代,进入官场,自诗、词、台阁文章,没有能够超越他的,然而仕途坎坷,屡次起复,屡次放逐,中年常常郁郁不乐,遂不顾惜名节,晚年愈加放纵于声色,只是青楼名妓堪称女中豪杰柳如是的介入,才使他状如槁木的萎顿人生有了一丝活力。

柳如是,出身娼妓之门,秀外慧中,善于诗词。老钱和小柳结为伉俪后,两人晨夕酬唱,以为娱乐。老钱常想俢撰《明史》,写了一半就将稿子用火烧了,乃皈依佛门,用作自我消遣。钱谦益著有《初学集》《列朝诗集》《开国群雄事略》《楞严金刚心经蒙钞》。康熙三年(1664年)卒,享年八十三岁。

[1] 本篇钱柳部分资料引自《清佚名·绛云楼俊遇》,岳麓书社,1994年,第19—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