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康谈坐上围绕王、裴的,尚有一批相当不错的清谈家。其中最厉害的角色是郭象(252—312,字子玄),他的口才连王衍都赞赏不已,说他清谈起来,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285]《世说新语·文学》一九条载他与裴遐的一次清谈,相当精彩:

裴散骑娶王太尉女,婚后三日,诸婿大会,当时名士、王裴子弟悉集。郭子玄在坐,挑与裴谈。子玄才甚丰赡,始数交,未快;郭陈张甚盛,裴徐理前语,理致甚微,四坐咨嗟称快。王亦以为奇,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这显然是一次清谈盛会,时间大致可以推算出是在元康后期[286]。正始以后,这是我们首次看到的此类记载。郭象的清谈对手裴遐(字叔道,裴徽之孙,裴楷之侄[287])看来也是相当不错的角色,该条注引邓粲《晋纪》云:“遐以辩论为业,善叙名理,辞气清畅,泠然若琴瑟。闻其言者,知与不知,无不叹服。”又《世说新语·品藻》三三条说东晋时人以清谈高手殷浩与他相比。可惜有关裴遐的情况,我们所知也仅只此了。

郭象不仅是一流清谈家,而且是一流思想家。他的《庄子注》至今仍然是研究庄子最有用的参考书,同时又是一部有自己思想体系的哲学著作。关于郭象的哲学思想,则已超出本篇范围,此处暂置不论,近代学者亦有许多论述,可以参阅[288]。在既是优秀的清谈家,又是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这一点上,郭象不仅超过王衍,也超过裴,而可以和正始间何晏、王弼并驾齐驱。当时人对郭象已有这样的评价,《世说新语·文学》一七条注引《文士传》云:“象字子玄,河南人。少有才理,慕道好学,托志老庄,时人成以为王弼之亚。”

在元康谈坐上活跃的清谈名士,除乐广、王衍、裴、郭象、裴遐以外,还有不少。那时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清谈人才辈出的时期,与正始时代先后比美。现根据史料,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1.裴楷(约237—约291)

裴楷年辈较早,元康初年已去世[289]。严格说来,不算元康谈坐上的人物,现为方便起见,放在一起叙述。裴楷字叔则,是正始时著名清谈家裴徽之子,裴从叔。《晋书》本传说他“博涉群书,特精理义”,“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290]《世说新语·德行》一八条载他答人讥其“乞物行惠”之语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言语》一九条载他巧为晋武帝释疑之语云:“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都是随口引用《老子》,足见他对《老子》之熟悉以及口才之敏捷。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清谈处于低潮的时候,所以我们很少看到他参加清谈活动的记录。但到他晚年,当太康清谈复苏以后,他显然也是活跃人物之一,《世说新语·赏誉》三八条云:

庾太尉在洛下,问讯中郎。中郎留之云:“诸人当来。”寻温元甫、刘王乔、裴叔则俱至,酬酢终日。庾公犹忆刘、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这是清谈家庾亮回忆少年时一段往事。其中提到的几个人物:庾敳、温几、刘畴、裴楷,都是一时清谈名士,他们的“酬酢终日”,自然也少不了清谈这个节目的。

裴楷曾与乐广清谈,通宵达旦,对乐广非常赏识,荐之于贾充,已见前文。但他和王衍却一直没见过面,直到病重时,王衍受诏省疾,才见到。他不禁感叹道:“竟未相识。”而王衍也非常佩服他,说“死而有作,当与之同归。”[291]

2.王戎(234—305)

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但那时他不过十七八岁,其实只是跟着混混而已。不久就忙着做官去了,正好又碰上清谈的低潮,所以他的“善发谈端,赏其要会”,恐怕主要还是太康以后的事。他活到元康以后,从前引《世说新语·言语》二三条看来,他那时还是很活跃的。

3.庾敳(262—311)

庾敳字子嵩,与王敦、谢鲲、阮修俱为王衍所亲善,号为四友[292]。他自谓是老庄之徒[293],对《老》《庄》很有会心,《世说新语·文学》一五条云:“庾子嵩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又很佩服注《庄子》的郭象,每说:“郭子玄何必减庾子嵩!”又对郭象本人说:“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294]他清谈的本领不算出色[295],但在当时名气颇高[296],也很活跃。

4.阮修(270—311)

阮修字宣子,也是王衍的谈友。《晋书》本传说他“好《易》《老》,善清言”,连王衍都叹服:

王衍当时谈宗,自以为论《易》略尽,然有所未了,研之终莫悟,每云“不知比没当见能通之者不?”衍族子[297]敦谓衍曰:“阮宣子可与言。”衍曰:“吾亦闻之,但未知其亹亹之处定何如耳。”及与修谈,言寡而旨畅,衍乃叹服焉。[298]

至于《世说新语·文学》一八条载王衍赏识他的那个有名的“三语掾”故事,《晋书·四九·阮瞻传》说是阮瞻与王戎间的事,恐怕应以《晋书》为是。原因有二:第一,王衍为太尉在309年,此前阮修已做了鸿胪丞[299],似不应再为王衍所辟;第二,此条下又有“卫玠嘲之”云云,按卫玠生于286年,少阮修十六岁,而与阮瞻年相若,卫玠嘲阮瞻较合情理,如嘲阮修就未免有点轻狂了。

阮修和他的从弟阮瞻都是无鬼论者,《世说新语》《搜神记》和《晋书》本传都载有他们这方面的故事。而论鬼神有无也是当时清谈话题之一,我已在“清谈内容考察”一章中讨论过,兹不赘。

5.王敦(266—324)

王敦自是枭雄式的人物,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政治、军事方面,是东晋初期野心勃勃的著名军事强人。但是王敦在年轻时却以名士自居,“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300],《世说新语·文学》二〇条注引《敦别传》也说他“少有名理”,可见是善于谈辩的。他是王衍四友之一(见前),王衍对他评价甚高,许为天下名士[301]。由此推测,元康时他也应当是谈坐中风云人物。

6.欧阳建(约270—300)

欧阳建字坚石,以文学称,为贾谧二十四友之一,死于赵王伦之乱。他在清谈方面无迹可考,但他留下了一篇重要的清谈论文《言尽意论》。《世说新语·文学》二一条说王导过江止道三理,“言尽意”为其中之一。从现存的《言尽意论》看来,欧阳建对当时的清谈命题是很熟悉的[302],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也是元康谈坐中的积极分子。

7.张华(232—300)

张华字茂先,与裴同为元康间执政重臣,以文学与博物称,但从前引《世说新语·言语》二三条看来,他也是清谈坐中人。

此外有阮瞻、王承、刘畴、王导诸人亦头角初露,以后会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