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那会如何?

你正在阅读这本书,保持着静止状态,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在运动着的。你在一颗行星上,这颗行星每24小时自转一周。运动速度取决于纬度:以意大利为例,在纬度45度的地方,你以1200千米/小时的速度绕地轴旋转。这速度可不慢,以这样的速度,只需要1个多小时就能从意大利的北部到达南部。赤道上的速度还更快,达1670千米/小时。也就是说,随着我们远离赤道,旋转速度也越来越慢,到了极点速度就减为零了。但我们感受不到区别何在,理由很简单:转动速度始终不变。

设想一下这种情况:一个人在开车,而你在车上睡着好觉。车速为120千米/小时,但你对这个速度并没有感觉。把汽车换成地球,情况是一样的。你坐在沙发上,但实际上你身处一个每小时自转1000多千米的星球之上。当然了,坐汽车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司机不知道前方堵车。突然,他踩住刹车,停了下来。此时车速就变了,在短短几秒内从120千米/小时变为了零,但由于惯性,你还是会按照原来的速度运动。希望你系好了安全带,不然肯定会撞到挡风玻璃上。那么,把汽车换成我们的地球,如果地球突然停止自转,那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你可能会在一瞬间死去,“凶手”仍是惯性。地面上任何没固定住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除了山以外的所有东西)都会以原来随地球自转的速度继续运动。我们已经说过了,这个速度非常快——比地球现有记录的最强风速还要快4倍以上:赤道上约1700千米/小时,罗马所处的纬度为1256千米/小时。人、动物、车辆、城市、森林,甚至海洋,尤其是空气——整个大气层及其包含的一切(所以也包括我们)都会被迅速地从西部抛到东部,正如我们突然刹车时,车上物体(或者是人)会被抛到前面。光是惯性就足以消灭一切:想象你以超过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撞上一堵墙!如果侥辛活了下来,你要承受的也许是多几秒的痛苦。剧烈的风会吹走所有东西,城市会被夷为平地,少数的幸存者也会被风“撕碎”——不光是风,还有空中大量的碎屑物,这些碎屑就像是从四面八方发射过来的子弹。我们想象的这场全球风暴也许只会持续几分钟,却足以毁灭地表上任何一种生命。

只有少数生物能在狂风中存活下来,但最终它们还是会消失在一道巨大的“水墙”里:狂风大作的同时,海啸也在酝酿之中,数千米高的海浪能够摧毁陆地上一切物体,同时天空中还会下起大暴雨。由于受到侵蚀及摩擦力的作用,短短几分钟内,大地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要想活下来就必须躲到两极去,因为那里风的角速度为零,但纵使距离遥远,两极地区的大气、海洋很快也会出现剧烈变化。破坏力极大的狂风与海啸同时来临,导致大量海水雾化(比如海面波涛汹涌时的情况):溅起的海水汽化后上升数千米,在空气中形成浓雾,雾气可能会维持数天。由于海浪过强,在一段时间内人们将无法分辨出海平面的位置。

如果一个人在这些灾难中幸运活了下来,他还要面对另一个问题,一个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地球一旦停止自转,就无法再产生磁场,现有磁场很快也会消失。别说是再也看不见极光了,就连抵挡紫外线辐射、宇宙射线以及其他高能粒子的保护屏障都没了。幸存的一切生命都将被毁灭,地球将成为一片荒芜。

要是某个人在地下深处成功躲过了上述所有灾难,再重回地面时,他看见的将完全是另一个星球。事实上,就连地球的外观都会变化。前面说过,我们的地球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准确地说,由于自转速度非常快,地球呈两极略扁的形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地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赤道处的海平面也更高。如果地球停下来不再自转,离心力就会消失,各处的引力不同导致海水将会重新分配,移向两极地区,使赤道附近的海平面降低8千米。随着海洋平均深度减小,地球上的水将汇聚在两极地区,形成两个大洋,中间由一块陆地隔开。那时,沿着中间的陆地一直走,就能完成一趟环球之旅!整个大自然将会彻底变样,地球外形也将变得无法辨认。和两极地区一起被水淹没的还有许多地方:加拿大、格陵兰岛,以及西伯利亚、亚洲、欧洲的北部平原。非洲将与马达加斯加融为一体,而澳大利亚将与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融为一体。至于意大利,只有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大区能够幸免于难,它们将会变成新大陆的北海岸。意大利北部将只剩下小片露出海面的陆地:加尔加诺半岛(Gargano)、马耶拉山(Maiella)、格兰萨索山(Gran Sasso)以及阿尔卑斯山脉最高的几座山峰。喜马拉雅山要将“世界屋脊”[1]的头衔让给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Chimborazo)了,后者的海拔高度将达到13 600米!

稀奇古怪的变化还不止以上这些:最令人惊讶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一年里都将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这将给幸存者造成严重影响。太阳会从西边升起,6个月后再从东边落下。由于空气不再流动(因为地球不再自转),朝向太阳的半球会变得酷热难耐,另一个半球则变得特别寒冷,每个半球上不同地方的温差仅仅取决于纬度差异。比如在向阳面上,赤道地区气温最高。每隔6个月,地球会缓慢地翻转一次,原本处于寒冷黑夜中的半球将会变成可怕的炼狱,那里的气温将会超过100℃,冰川会融化形成湖泊或河流,然后这些水会蒸发。从长远来看,不同纬度间的温差会改变大气循环模式:空气会从赤道流向两极,但不会像现在这样再从两极流回赤道。太阳每年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只会呈现出季节性变动,即或上或下,且偏向南半球,因为地球仍在公转,并且地球的中轴线与太阳之间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如果真有生物幸存下来,那能去哪里生活呢?人这一物种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为我们有发达的科技:现在人们可以生活在很极端的环境中,有人住在沙漠里,也有人住在两极地区,然而,在上面假设的新环境中生存下去仍是一项几乎无法克服的挑战。当然,黑夜中我们可以点灯,天冷或天热时我们可以使用暖气或空调。但在这个新世界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农作物能够存活吗?植物能长大吗?哪些动物能活下来?整条食物链会不会受到威胁?说不定我们会找到新的农作物,也说不定我们可以改造现有的农作物,让它们有能力存活下去,通过研发高新技术来应对这一巨大的生存挑战。那时,最理想的居住地也许是灌木丛带。而太阳辐射不再会被地磁场过滤,为了躲避辐射,也许会出现地下文明。

这一切真的只是想象吗?实际上地球的自转速度已经在减慢了。由于地球与月亮间的潮汐力,我们的卫星——月亮,真的在给我们减速。不过提前说明,后果并不会太严重:地球减缓的速度非常细微,我们人类其实感觉不到。想想近一百年内,一天的平均长度才增加了1.7毫秒!越往回追溯,地球的转动速度越快:4亿年前的地球上一年有400天。假如继续按照这样的节奏减速,等到地球上的一天如同一年般漫长之时,还需要数百亿年呢(如果地球能活这么久)。到了那时,周一可就真是永无止境了。

[1] “世界屋脊”在中文里一般指青藏高原,但意大利语中有时也用它指代喜马拉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