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以其口述东方见闻经笔录成书的《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著名,曾在中国为元世祖忽必烈效劳17年(1275—1292)。

威尼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浪漫的,如同中国或日本对于中世纪的威尼斯人一样。即使你到了那儿,威尼斯仍然似乎像是一场梦。那些乳光的圆屋顶和宫殿,看起来像吹制的玻璃那么脆弱,那些雕刻的拱门纤细如花边。你的狭长平底船在夏洛克[218]常出没的里阿尔托桥底下漂流,并经过了称为黛斯德蒙娜的宫殿。在一个安静的小角落,一块指示牌标明:“马可·波罗之家”。马可·波罗!你会大吃一惊,意识到他可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曾经真实生活过的最伟大的威尼斯商人,世界曾经见过的最伟大的旅行家。从他奇妙的旅行故事中,我们有了第一次关于亚洲的亲眼所见的报告。

13世纪的威尼斯是一座水手的城镇,曾听过许多许多故事,可是从地球的另一端回来的马可·波罗的故事,比所有的故事都精彩。马可·波罗谈到他在中国见过挖起来的黑石块会燃烧——一种比木头燃烧得更久的燃料。威尼斯人听后哈哈大笑,喊了起来;对他们来说,煤是异想天开的。他又谈起另一种石头,从那种石头里可以纺出不会燃烧的羊毛——大家都捧腹大笑。石棉更难以想象了。他描述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油的高加索泉水,他们也不相信。

当时,威尼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贸易国家。漫长的水路,扩展到陆上和海上,最终抵达寓言中的城市。威尼斯商人从印度获得珍珠、钻石和蓝宝石;从鞑靼(西伯利亚)得到总督礼服上的貂皮、豪贾妻子的黑貂皮;而香料、樟脑和昂贵的纺织品来自中国。但是,没有一个威尼斯人曾经亲眼看见过这些财宝的来源国。

然而,有两个比其他人更勇敢的威尼斯商人。他们都姓波罗。他们是马可的父亲和叔叔。当他俩在俄罗斯南部做生意时,发觉他们的归途被一场地方战争切断了。既然回不去,他们便勇敢地决定再往前走——进入了未知的东方。通过买卖,学习各种语言和市场,尼古洛·波罗和马菲奥·波罗来到了离家3000英里的中亚中心、伟大的城市布哈拉[219]。他们在那儿做买卖达三年之久。一天,伟大的忽必烈[220]的官员向他们走来。忽必烈的帝国从北冰洋延伸到印度洋,从太平洋沿岸到欧洲中部的边界。忽必烈还从未曾遇到过任何西欧人,他又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人。那么,波罗兄弟愿不愿意动身到中国边远的首都(北京)旅行?

这两位威尼斯商人离开家整整九年。然后有一天,这两位经风吹日晒、眼睛深陷的旅行家回家了——但不是回家居住。他们的朋友忽必烈让他们给教皇带去一封信,要求派一百位学问渊博的修道士,前来使蒙古人皈依基督教,并教授欧洲的艺术和科学。教会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传教机会!但这机会因掌握在不在乎的人手里而错失了。只有两个多明我会的修士接受挑战,开始同波罗兄弟返回中国。可是,一开始他们便得到危险的暗示,于是两个修士也返回了。

随行人员中年纪最小的马可·波罗却没有返回,他才17岁。其他小伙子肯定没人敢于就这么开始一次冒险的活动,或准备好接受这样恶劣的地理考验——达24年之久。马可·波罗出身于贵族家庭,具有他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修养和身份。但他还具有吸收事实的脑子、强烈的好奇心和将自己所学的一切井然有序地贮存起来的记忆力。

从马可的旅行报告看来,他第一次看到奥克苏斯山谷[221]消失在中亚的中心时想必是春天(1274年),因为他说所有的乡村被野生藏红花、水仙花和雪花莲装饰得五彩缤纷。我们几乎可以听见来自满是灰尘的市场上的骆驼发出长声尖叫、马嘶声和牛的哞哞声,闻到正在烹调的加香料食物的香味,看到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鞑靼人、库尔德人、蒙古人、俄罗斯人的艳丽服装——全都用像铙钹和拨弦音似的方言在讨价还价。如今,将近七百年之后,马可·波罗的所有这些故事,还如同当年的春天那么新鲜。当时,杏仁果园正在开花,而南面兴都库什山脉使它们的积雪在蔚蓝、干旱的天空中闪闪发光。

然而大自然也带来了各种危险,波罗家三人冒着暴风骤雨、泛滥的河水、沙尘暴和雪崩前行。他们费劲地爬上帕米尔高原令人眩晕的山坡,从摇摇晃晃的索桥上越过令人生畏的峡谷。他们爬得太高了,甚至飞鸟都绝迹。现在,他们看到大野羊“其羊角足足有六掌尺长”。这些带角的巨大四足兽数世纪以来一直被视为神话——又一个“马可·波罗”故事或弥天大谎。但是现代科学家已获得这种罕见纪念品的标本,如今你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

走出帕米尔高原,波罗家三人来到戈壁沙漠。这儿的水因含盐而有毒;这里,海市蜃楼在怀疑的眼睛面前摇动;这里,沿途遍布人类和动物的尸骨。一个世纪以前,成吉思汗从这一荒芜的兽穴,率领凶猛游牧的蒙古人横行于大部分亚洲,甚至到达布达佩斯。

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绝不是一个破坏者,而是一个文明的人。听说波罗家三人的缓慢到来,他派出一支护送队,使他们最后一个月的旅行变得异常愉快。因此,一路上几乎走了四年后,波罗家三人在一番铺张的庆祝中,来到整个亚洲在他面前发抖的忽必烈面前。马可注意到,忽必烈是个相当瘦小的男子,“有一双大而漂亮的黑眼睛,鼻梁挺直,俊俏的面容很容易脸红”。忽必烈回头盯着他们,他问年长的波罗:“这位年轻的豪侠是谁?”尼古洛·波罗骄傲地把马可·波罗带到前面,说:“他是我儿子,陛下,也是您的仆人。”

忽必烈从一开始就喜欢这个年轻人。他领着马可骑大象带着猎鹰打猎,还把马可带进他行宫的“富丽堂皇的快乐殿宇”。马可连续三年任富裕城市扬州的地方长官;他作为特使团被派往缅甸、到中国西部未开发地区、到西藏的边境以及印度的南部。迄今,他已掌握了四种东方语言。他对这些使命的栩栩如生、绘声绘色的描述,他对成千上万细节的记忆力令忽必烈着迷,也使皇帝容忍了其他官员索然无味的报告。

马可看见并描述了一个伟大、奇妙的文明,以及中世纪稳定的、爱好和平的中国。从马可提及的对他来说是值得赞美和新颖的事物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远比欧洲先进:宽敞的大街、纸币、警察夜间巡逻、像现代出租汽车车队的公共马车、高到足以让桅杆帆船从底下通过的桥梁、街道下面能带走明沟水流的排水沟、用双排植树来美化的马路两旁、升高的超级公路等。

马可侍奉忽必烈十七年,而他父亲和叔叔则靠做生意致富。然后,他们突然思家心切——渴望亚得里亚海空气的独特味道、渴望圣马可[222]教堂闪闪发亮的圆屋顶、渴望平底船船夫那萦绕在心头的喊叫声和悦耳的意大利语。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允许离开,但总是遭到拒绝。突然,他们的机会出现了。忽必烈的甥孙、遥远的波斯统治者派来一支使团。这位甥孙的妻子刚去世,他妻子的最后遗愿是:他应该从中国宫廷她自己家族成员中挑选一名新娘。一个17岁的姑娘被选中了——“非常漂亮和迷人”,观察力敏锐的马可说道。现在,这支使团要求皇上恩准著名旅行家波罗家三人作为他们回波斯的护卫。忽必烈勉强同意了。

这位少女受赠嫁妆,而波罗家三人则获赠一大笔黄金。一应用品整整配备了十三条船。他们启航了。整个旅程多灾多难,丢失了好几条船和随行人员。三年后,1295年冬的一天,三位样子奇特、风尘仆仆、衣衫褴褛的人,抵达威尼斯圣克里索斯陀莫运河上的波罗家门口。他们的面孔陌生、他们的语言是蹩脚的意大利语。仆人拒绝让他们进入。这三人带来一阵喧嚷,波罗家族的成员从家里冲出来。但即便这些亲戚也怀疑地摇摇头。

为了使全威尼斯的人信服,波罗家三人举行了一次宴会。每上一道菜,他们都穿着不同的服装出现,一件比一件昂贵和光彩夺目。最后,他们穿上他们抵达城里时穿的那些褴褛的衣衫。在那些惊愕的客人面前,他们撕开这些破衣服的衬里,大量珍贵的宝石翻滚了出来——正是这样的伪装,这些商人才能带着这些财富,安然地渡过困扰他们的各种危险。

他们整个冒险经历的奇妙故事,若非战争的时运,本来会随着讲述故事的人的过世而消失。在威尼斯同热那亚进行的某次冲突中,马可担任威尼斯西班牙大帆船的“君子指挥官”,并被俘虏了,幸好和一个抄写员关在同一个牢房。为了消磨时间,也为了澄清是非,马可口述了这本我们珍惜为《马可·波罗行纪》(又名《东方见闻录》)的书籍。在此书中,惊讶的欧洲人第一次可以听到庙宇大钟的铿锵声,闻到沙漠荆棘和牦牛粪营火会的气味。在这儿可以读到有关日本、高丽、印度支那半岛、缅甸、爪哇、安达曼群岛、西伯利亚、埃塞俄比亚和马达加斯加的描述。对于许多人来说,此书依然全是“马可·波罗故事”;当这位伟大的旅行家70岁去世之前,人们要求他收回他的谎言,因为他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他的回答是:“我还讲了不到一半呢。”

马可·波罗从未想到世界是圆的,但是,将近两百年以后,他的“一个大洋在东部与亚洲接壤”的报告给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启发,即穿过大西洋往西航行,人们可以抵达中国。于是一本《马可·波罗行纪》,伴随着哥伦布在一次重要的航行中发现美洲。时至今日,此书还是引人入胜的。没错,我们和马可·波罗热爱的那个中国之间的关系已经结束,但是他的冒险经历——人类心中友好的证据——使我们希望有一天,中国和西方可以在和平的基础上再次会合,彼此交换友谊的礼物。

唐纳德·卡尔罗斯·皮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