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李渊的小得意(1/0)

肖离一听,清楚了李渊的猜测。

要知道,肖离一直跟在李渊的身边,真可以说是李渊肚子里面的蛔虫。李渊心中有什么想法,即便李渊不说,肖离也能立刻明白。

这是默契。

也是肖离的精明。

肖离清楚李渊的猜测,是认为东宫派人劫杀杜启。不过肖离想了想,说道:“陛下,老奴也不知道哪个不开眼的蠢贼,竟然劫杀长孙大将军一行人。”

“你个老东西,不敢说实话,是吧!”李渊白了肖离一眼,哼声道:“和杜启有仇恨,又恨不得杜启去死的人,除了东宫,还能有谁?这事情,当初长孙顺德没有禀报,如今才报上来,显然是担心此前密奏有影响。如今他们回转,才禀报上来。”

肖离站在一旁,并没有说话。

他就这么听着。

李渊内心对李建成,已经更是不满。不过东宫毕竟是东宫,是国之储君。即便李渊愤怒,可一边是他欣赏的杜启,一边是手背上的肉,李渊愤怒也是颇为无奈。

他更是恨铁不成钢。

李渊按捺住怒气,又继续往下。

长孙顺德密奏的内容很多,从离开长安北上进入河东道,一路上的重要事情,长孙顺德都一一记载清楚。尤其到了雁门后,见到李大恩后的谋划,再到算计苑君璋、执失思力,以及劝降高满政,最后是出使突厥。

所有事情,都记载清楚。

尤其杜启和颉利斗智斗勇,最终杜启在雁门关布局,取得了胜利。这一切的过程,长孙顺德都阐述清楚,把杜启起到的作用,一字不漏的描述出来。

整个记录中,长孙顺德对自己的描述,那就是两个字——信任。他信任杜启,所以给了杜启足够的权势,一切让杜启安排。

所以有了最终的雁门关大捷。

李渊把所有的消息全部看完,足足用了近一刻钟的时间。

李渊长出一口气,赞道:“这次杜启出使突厥,堪称智勇双全。这小子敢于出使突厥,有大勇气;算计颉利,有大智慧。他的所作所为,践行了他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肖离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但老奴还是要说,不管杜启多么的厉害,终究,也是陛下赏识杜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若非陛下的安排,也不可能有如今的雁门关大捷。所以这追本溯源,陛下是真正的慧眼识人,是真正促成雁门关大捷的人。”

“老东西,就你会拍马屁。”

李渊心情大好,微笑着说话。

肖离呵呵一笑。

对李渊喝骂的话,肖离是不放在心上的,继续道:“不过言归正传,杜启也的确厉害。凭一己之力,搅动了突厥风云。又借助定襄郡王李大恩的兵力,在雁门关以极少的损失,重创了突厥。可以说如今的大唐,北边突厥边境在未来数年内,都不必担心了。”

“是这个意思!”

李渊的脸上神情,很是欢喜。

如今的李渊,内心的欢喜,仿佛是他这一辈子最为快乐的时候。

前隋杨广,汲汲营营建立功业。

甚至三征高句丽。

可都失败了,最终反而葬送了大隋的基业。而他如今,不曾御驾亲征,不曾大规模调动兵力,不曾耗费无数民脂民膏,便解决了突厥威胁。

这是属于李渊的功绩。

李渊吩咐道:“传旨,召太子、秦王、齐王入宫,再召裴寂、陈叔达、萧瑀和封德彝入宫,商讨迎接大功臣返回的事情。”

“是!”

肖离得令,立刻去安排。

一切安排妥当,肖离又回到李渊的身旁站着。李渊眯着眼睛,思考了一番后,道:“肖离,你说这一次,该如何嘉奖杜启这小子呢?”

肖离说道:“陛下,杜启的年纪毕竟太小。更何况,杜启也让定襄郡王李大恩少禀报他的消息,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陛下作难。杜启这小子,是个惫懒性子,却也让陛下省心。”

李渊笑着颔首道:“对,对,就是一个惫懒性子。这一点,你说得好极了。但是这小子,又有一腔热血,是个好儿郎。”

肖离道:“陛下英明!”

李渊想了想,道:“杜启的年纪,的确小了些。尤其这小子,不这事情,倒是有些不好办。不过朕虽说不能授予他职官,但赐予爵位,倒是可以的。”

肖离道:“陛下英明!”

李渊瞪了肖离一眼,好似不满意肖离拍马屁,继续道:“按理说,以杜启的功勋,赐开国公,都是可以的。不过也不行,等杜启回来后,给他一个小爵位,再从另外的地方补偿。”

肖离闻言,暗道杜启好运气。

赐予的爵位小,但是从另外的地方补偿,意味着杜启的圣眷更隆。杜启在李渊面前的话语权,就会更大。

李渊今天的话尤其多,继续感慨道:“杜启这小子,还说动了突利可汗什钵苾南下长安,这也是一大功勋。唉,杜启这小子,让人欢喜啊!我大唐有杜启,当有千军万马。”

肖离闻言,赞叹不已。

杜启这小子在朝中的地位,即便杜启官职小,甚至没有职官在身上,但是杜启的影响力,恐怕一般人都比不上了。

时间流逝,很快,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四人进入宫中。

四个人原本就在宫中任职的。

所以很快就来了。

四个人坐定后,李渊一挥手,肖离便把李大恩呈递上来的战报,交给了裴寂看。当裴寂看到了,激动得一下就站起身,道:“陛下,这是真的吗?”

裴寂已经坐不住了。

这消息,太令人震惊。

裴寂的话,令陈叔达、萧瑀等人都是好奇。李渊暂时没有说话,而是等陈叔达、萧瑀、封德彝看完后,他看着一个个震惊的神情,才颔首道:“雁门关大捷一事,的确属实。”

哗!!

几人闻言,都是震惊。

裴寂赞叹道:“陛下,雁门关的这一场大捷,对大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要知道,前隋几十年间,从未有过对北方的重要战事。”

“即便突厥归附前隋,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不服从突厥的。也就是有和亲联姻,才能够稳住突厥的势力。”

“前隋上溯四百余年,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异族,强横得没边儿。中原王朝别说是苟延残喘,能不被奴役,就已然是相当的不错了。”

“也就是魏武挥鞭,才能令胡人胆寒。魏武帝曹操时,北伐乌桓,令北方乌桓、鲜卑、匈奴俯首称臣。数百年时间,也就是陛下如今,取得了如此大捷。”

裴寂接连称赞。

都是称赞李渊的,仿佛这一切,都是李渊的功劳。

李渊老脸上尽是笑容,整个人无比欢喜。裴寂的一番话,说得李渊内心喜滋滋的。

萧瑀道:“陛下,此战的确是大展我大唐威风。”

陈叔达附和道:“陛下,李大恩有功勋。但这战报中,却屡屡提及了杜启。尤其这一战,杜启筹划之功,是功不可没的。”

封德彝也察觉到杜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封德彝面颊抽了抽,有些后悔。当初因为得了东宫太子的请求,他促成了杜启出使。

当时,是要借机对付杜启。

哪知道,杜启这一出使突厥,成了猛虎下山,竟然在北方突厥,掀起了巨大的风浪,还取得了如此的大捷。

封德彝深吸口气,压下内心的悔意,夸赞道:“这次不论是定襄郡王李大恩,亦或是杜启、还是长孙大将军,都出力不少。这一战,的确辉煌。”

一众人,不断夸赞。

气氛更是轻松。

取得了如此大捷,大唐值得大贺。

而在这时,甘露殿外,又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却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兄弟联袂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