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忠当着所有人的面,承认自己杀了王振,其实是一件相当冒险的事,毕竟王振并没有被定罪,而且朝中还有不少王振的党羽,如果这些人追究起来的话,樊忠很可能难逃一死。
“樊将军,王振既然是你杀的,那你可知他的尸体在哪?”
邝埜再次问道,不是他疑心大,而是王振的生死关系重大,所以必须要搞清楚。
“当时情况危急,我痛恨王振将十几万大军带入死地,于是把他的脑袋砸的稀巴烂,尸体也随手扔到地上,然后我就保护着陛下撤退了,尸体估计是找不到了,不过我还有几个活着的兄弟,他们都亲眼见证了我杀了王振。”
樊忠声音虽然有些虚弱,但依然十分坚定的回答道。
“我明白了,樊将军为国为民除掉王振这个奸贼,实在是我大明的功臣!”
邝埜这时郑重的向樊忠深施一礼道。
他这一礼,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同时也是为樊忠杀了王振这件事定性,属于有功而无过,毕竟这次兵败,肯定要找人负责,已经死了的王振是最好的人选,另外还有王振的那些党羽,日后也都要一一清算。
随着邝埜的表态,其它大臣也都纷纷对樊忠杀掉王振的举动表达了赞赏,这让本来抱有必死之心的樊忠也松了口气。
樊忠的伤势太重,朱瞻壑很快让人把他抬下去,然后又和张辅、邝埜等人商议了一下撤军回京的事,确定没有异议后,这才让众人退下。
在此期间,除了刚开始曹鼎提了一句营救朱祁镇的事外,其它的大臣谁也没有再提朱祁镇的名字,一来是他们都知道营救朱祁镇不现实,二来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朱祁镇也颇多怨言,甚至认为朱祁镇落到现在这种下场,完全是咎由自取。
第二天一早,朱瞻壑下令大军开拔,离开土木堡撤回北京,在收拢这些败军的同时,朱瞻壑将这些乱军打散重编,现在已经完全由大汉接管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
对于朱瞻壑这位大汉皇帝,明军上下也并没有任何排斥,一来是朱瞻壑及时赶到,救下他们的命,二来朱瞻壑本来就是朱家人,朱高煦当年在军中的威望,可是比张辅还要高,朱瞻壑也曾经跟随朱棣北伐,所以对于明军来说,朱瞻壑本来就是“自己人”。
几天之后,朱瞻壑率领着这支大军抵达北京,一路上十分的顺畅,居庸关的守军已经得知了前线的消息,对朱瞻壑也十分信任,十分痛快的就打开城关。
不过在抵达北京城下时,北京城依然是城门紧闭,朱瞻壑留下的大军依然在各处城门外封锁,并没有进入城中,显然城中的人依然对朱瞻壑抱有十分的警惕。
朱瞻壑也不急于进城,而是直接在北京城外扎营,然后让张辅、邝埜、于谦等大明的重臣先进城,好让他们与城中留守的大臣通一下气,商量一下再决定接下来该怎么办?
张辅他们刚进京城,立刻就被接到皇城之中,毕竟这段时间京城被汉军封锁,他们对外界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
武英殿中,胡太后坐在帘子后面,胡濙、王直等重臣也全都在这里,一个个都是面带焦急,直到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他们才站直身子向外看去。
只见张辅与邝埜等人迈步进到殿中,率先向胡太后行礼,这才又与胡濙等人互相见礼。
“英国公,陛下怎么没有回来?”
王直第一个忍不住问道。
其实京城虽然被封锁,但外界的一些消息还是隐约传进来一些,比如现在京城都在疯传,说朱祁镇被瓦剌人俘虏,甚至还有人说朱祁镇战死了,这些流言闹是满城风雨,但谁也不敢肯定这些流言是假的。
“臣等无能,在土木堡被瓦剌人击溃大军,导致陛下被瓦剌掳走了!”邝埜这时叹了口气回答道。
“什么!这个消息竟然是真的?”
王直与胡濙等人也全都是大吃一惊,同时他们也立刻意识到,这大明的天恐怕真的要变了。
“陛……陛下真的被瓦剌人掳走了?”
这时珠帘后的胡太后也声音颤抖的问道,她一个妇道人家,虽然没什么见识,但也能感觉到,随着朱祁镇被俘虏,再加上大汉的军队就在城外,恐怕她们这些孤儿寡母,就要面临一场天大的变故了。
“太后,土木堡之败,完全是因为王振一意孤行,胡乱指挥,这才导致大军之败,现在王振已经伏诛,陛下虽然被掳走,但暂时没有性命之忧,城外的汉皇已经答应,会尽力营救陛下,也许日后陛下还能平安归来,请太后宽心!”
这时只见张辅上前向胡太后解释道。
“那陛下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
胡太后虽然不懂政务,但也听出张辅后面的话并不可信,所以这才再次追问。
“这个……”
张辅这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幸好就在这时,只见胡濙忽然打断胡太后,表情凝重的说道:“太后,相比营救陛下,还是处理眼下的局势更加重要,比如城外的汉军如何安排,大明的皇位又该交给谁,毕竟总不能陛下一日不归,大明的皇位就一直空悬吧?”
胡濙的话虽然不好听,但却十分现实,殿中的其它大臣听后,也都露出沉思之色。
“陛下有子嗣,现在他不在,自然要立见深为太子,择日为他举行登基大典称帝便是!”
帘子后的胡太后这时再次开口道。
不过胡太后的话音刚落,就见胡濙立刻反对道:“太后,皇子太过年幼,现在还不足三岁,我大明正处于生死攸关之时,若是国无长君,恐生大乱,所以还请太后三思,万不可立年幼的皇子为帝啊!”
“胡尚书所方极是,皇位万不可交由幼儿之手,可惜陛下没有兄弟,我看不如从皇族之中选一位英武之主接替皇位!”
这时之前出使大汉,并且跟随朱瞻壑回到大明的使节杨善也站出来提议道。
杨善的话一出口,殿中所有人不约而同的想到了城外的朱瞻壑,皇族之中论才能、论威望,恐怕没有人能和这位大汉皇帝相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