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榜客商赚到了钱,客商分出一点给羊倌,可以理解。

市场都需要拉拢这些做事的人,包下牧场使用权的客商难道就不需要吗?

因此方程并没有从黄安的话里感到不对劲。

毕竟市场方面,总不能禁制客商感谢吧。

“说的怎么复杂,不如我来说!”

看着黄安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李延年开口道。

“你懂你说!”

黄安翻了翻白眼,说实话他是真没想到,话说到这地步,方程为什么没反应过来。

“放牧期间,对待羊倌,我们采用是包吃包住的政策,如今客商塞了红包,送了东西,理论上一年下来,羊倌不需要在花什么钱,那么雇佣费,红包合起来就是纯赚,短时间来问题不大,可时间一长,过上个三四年,四五年,这些羊倌手上的钱就会越来越多!”

“如今没想法,可架不住未来他们有想法!”

“境外是什么情况,我不知道,但在北面有主却空闲的牧场很多,买可能不够,但租下来一片小的,再买点牛羊,一个家就能重新撑起来……有了家,有了业,户籍就能重落,人不在飘,很多过去不敢想的事也就能做了。”

武人的社会里,对羊倌这个群体没什么排斥,毕竟大牧场主对羊倌的需求是恒定的,没有足够的羊倌帮忙,族里的牧场搞不好就开不起来。

甚至一些特殊的年份里,大牧场主还得求着羊倌,尤其是那些掌握配种秘术的资深羊倌。

可问题是,羊倌无产,行踪飘忽不定,今年在这个县,明年在另外一个县城,其子女弓马娴熟,却因为黄册,也没资格参与府兵选拔,更不要说从军入伍。

家族的未来一眼看的透。

过去,没钱的日子里,日子能过一年就过一年,羊倌们不敢有长远的计划。

可现在,钱虽然不多,可梦想却可以有,一年三四十两的入账,攒个五六年下来,哪怕不在放牧,找个小县城落脚,也够一个家庭去放手一搏。

“延年说的就是我想说的!”

黄安对于李延年这话不能再同意,“草原羊倌我们可以不管,但境内的不能不管啊,北地羊倌不少,可多数都是有主家,今年我们能凑齐,是因为我们联合北地氏族,豪门,而且境内各类风险小,家有牧场的,要么是武家出生,要么就是发展多年,另外有营生,前者人脉在,后者家族联合,只要不遇到百年一遇的旱灾,雪灾,北地是不可能再有新的羊倌!”

“眼下这批没了,我们以后只能就雇佣草原上的!”

“而这显然不现实!”

北地缺少,可社会结构稳定。

老话虽言“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可这只针对上限,并不影响下限,武朝是有规矩的,规矩在,人不死牧场还在就能翻盘。

而且牧场和良田是不同的,对于良田人心贪婪,地主,豪强,富商,巴不得名下的良田越多越好,只要是有机会,恨不得将到手的田亩都吞下了,可牧场呢……多的都已经管不过来,更不要说别家的。

一是不需要,二是彼此相识几代人,一路互帮互助下来,根本撕不开那个脸。

再配合军功制,单一依靠放牧为生的北地,羊倌没机会翻身,同样得武家也很难垮台。

“明白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方程明白了。

羊倌这个群体,是躺平的代表之一,可咸鱼都知道翻身,更不要说有钱后的羊倌,不为了自己,为了孩子,这个身也得翻。

这些羊倌又不是和他们签了卖身契,就算签了,方程他们不可能按着这些羊倌不翻身。

短期内,问题不大,可过了五六年,这些问题不处理就会面临暴雷。

而关键点在于,期货市场不是一杆子买卖,日后规模随着参与人员变多,道路状况改善,海港修成,羊倌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之前你们没通知我,显然是有解决的办法,说来听听……”

方程在的时候,那些二代一个个好像跟屁虫,可这些二代真的只能做跟屁虫,显然不是,能力不够,骨子里的骄傲也不会让他们像老牛一样跟着方程。

“我们的打算是以青姑屯设镇,不过这件事还只是计划,如何和朝堂沟通还需要方师你来处理。”黄安给出答案。

“疯了吧!”商钟大叫到,“设镇!你们竟然打算将羊倌编户造册?”

“为什么不行?”

黄安着实是被商钟瞎了一跳,不过很快反击道,“不说未来羊倌需求会越来越大,光说现在青姑屯现在的情况,人口,经济,都远超北方各县,我们都不需要设立什么关卡,只需要将入屯的手续费,换算成城门税,别说设镇了,设县都有没问题!”

羊倌身上的不确定,与其工作内容有关,可当市场准备将羊倌绑在身上后,羊倌身份的不确定就不存在了。

大不了,从这批羊倌身上收一笔人头费好了。

有了户籍,有了稳定的收入,黄安相信这些羊倌肯定会稳定下来。

“话是如此,可名额你想过怎么解决吗?”商钟反驳道。

武朝的行政归属,背后无不涉及到具体的参军指标,每一个指标的背后都已经过一轮轮博弈,更关键是这一套东西运行到今天,只有减没有增,因为一旦有空缺,瞬间就会被抢走。

一个镇,不算人口规模,每五年至少也得分下十几个名额。

别看方程做的那些事情,指标要起来很简单,可之前指标都是一时的。

可以青姑屯设镇,将境内的羊倌全部注册进来,再算上其他乱七八糟的人口,这个镇的规模至少得有千户,五六千人……

这个规模,都快比得上一个中县了,这指标得给多少?

“你急什么?”

“我不信你在太安城内,没听到关骑军,鹰扬军重建消息,以前对于这类问题,朝堂是什么态度,现在又是什么态度?”

“加之各国现在什么是情况,短期内扩军可能性不大,但就长期来说,持续扩军将是必然,现在没有名额,等好了……”

“而且我们现在考虑本就是五六年后的事,五六年后到底如何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肯定,那就是关骑军,鹰扬军重建后,两军也需要稳定的兵源,到时候将青姑屯塞进去,难不?”

一府供一军,历来是武朝军制的基石,当然这供不是钱,而是人。

除非遇到像编制重建的情况,及一些有特殊背景的,各地名额基本上都是向单一军队供应,一家三代共在一个军营参军的例子不要太多。

第2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