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重看李银河老师的《人间采蜜记》,她细致入微地回顾了自己的初恋,然后发出了一句很有意思的感叹:“当时我不知在哪里看到一句话,如果一个女人在二十三岁之前还没有陷入恋爱,她的一生就不会再爱了。因为爱是迷恋,岁数一大,一切都看明白了,就不会再迷恋或者说痴迷了。”
李银河与王小波的爱情被传为佳话,但初恋那会儿李老师也不过二十岁出头,刚刚开始陷入爱情,是个典型的外貌协会、无脑迷妹,她的初恋,起于皮相,止于心脏。
“这段感情把我害得相当惨,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那段生活不能叫作生活,只能叫煎熬。”
二十二岁的李老师在山西的沁县插队,遇上了一个高富帅,两人的父母彼此相识,门当户对,是很合适的结婚对象,而且那个男孩长得也深得她心,书中原话形容如下:
“他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高个,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瘦长,轮廓分明,有点像欧洲人。他笑的时候很特别,总是一边笑一边斜睨着人,很有感染力。
“我对他几乎是一见钟情,没过多长时间就能在几秒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是爱使我的感官变得敏锐。
“形式就是这样急转直下,我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对他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中。从那时起直到我们最终分手,痛苦的折磨就没有片刻停止过。”
如果说二十三岁是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恋爱deadline(最后期限),那李老师的初恋也算是赶上了末班车。不过这样天资聪颖的女孩在当年那种环境下还是精神过于苛刻,灵魂基调与其他青年大有不同。两人处着处着,发现在最基本的生活作风上格格不入。
纵使如此迷恋,分手理由也荒谬至极—从小被教育“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的男生当然理解不了李老师文学少女的小资情调,在那样的年代,这是比恋爱观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五官迷人却三观不合。没办法,于是两人分手。
直到二十五岁那年,李银河进入《光明日报》做记者,从朋友那看到《绿毛水怪》的手抄本,结识了王小波。
故事中的陈辉和杨素瑶拍拖的时候写出了四句极好的诗:
这首诗写的是走在有雾的路灯下,李老师跟着故事主人公懵懵懂懂地走近了王小波,她惊异于王小波的文学才华,在他的文字里找到了纯粹而浓烈的soulmate(灵魂伴侣)的感觉,但见到王小波本人后,耿直的李老师不留情面地吐槽:
“一见之下,觉得他长得够难看的,心中暗暗有些失望。”
两人的感觉始于三观,也没少吃五官的苦头:一次分手就是因为小波长得不好看,毕竟有过貌美的前任,后来的都得往标尺那儿站一站,被划分出了三六九等(颜值上的)。
王小波得知后气了个半死,回赠一封信:“你从这信纸上一定能闻到二锅头、五粮液、竹叶青的味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末了他还不忘补上一句:“你也不是就那么好看呀。”
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这儿我被逗乐了,女孩要是被说不好看多半得气个半死,但如果那句话来自一个深爱而不得的失意者,靠气话留着最后半斤面子,像个吃不到糖嘴硬说不想要的幼稚的孩子,女孩会笑着原谅他的。
因为一个人真正陷入爱情的时候是藏不住的,所有的委屈、贪心、无赖和脆弱会一并在爱的人面前涌出来。可以不顾年龄和世俗眼光地尽情撒娇,真是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
二十三岁才有初恋,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有点夸张了吧。但我简单采访了几个身边朋友之后惊奇地发现……这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可能在每一个时代,在一群人扎堆讨论恋爱话题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知道牵手和拥抱的滋味,比起咬对方的嘴唇,他们宁愿去咬奶茶的吸管。
这些自嘲为母胎solo(单身)的人,并不是不想恋爱,而是根本没有想恋爱的意识。也不要怪他们,谁让当代年轻人的自我建设KPI(关键绩效指标)太难完成,哪有更多的精力去虚度时间呢,光是完成自己每天的工作和学习都得费好大的劲儿。
这不是某种无欲无求,也不是盲目地清醒自持,我觉得很难形容。那种感觉可以解释为:“尝过爱情的人会知道什么是饿,但更多的人连爱情都没尝过,就没有饿的感觉了。”
还没有一个感觉足够对的人来将他们唤醒,于是某种渴望还在沉睡。
英文里有一个表达叫作:“I had a crush on somebody.(我疯狂迷恋上了某人。)”
我一直很喜欢“crush”这个词里包含的张力。它作为动词的时候代表着“碾压、击垮”,有强势暴力的意味,作为名词时却特指“短暂而热烈地恋爱”,仿佛忽然温柔地降落,像爆炸过后弥漫的粉尘,把万物包裹。
组合起来,就是“甜蜜的暴击”。
但很可惜,这份粉红色的暴力也是有赏味期限的,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会有人说自己心中老鹿蹒跚,对爱情没有过多憧憬,横亘在眼前的更多只是现实问题,反而害怕与一个人过多地相处和纠缠。
在生活的各种细碎底下,所有柔软的触角都会逐渐收起来,变得坚硬而理性。
看清生活真相的人或许开始变得警惕而释然,懂得精明地计算得失,然后凭策略行事而不仅仅是直觉。他们不会孤注一掷,而是划分出自己剩余的情绪,然后尽可能地包装得体,送出去。
爱情历久弥新,但人会老去。成熟的人不可耻,但可惜,他们或许不会再因为谁动摇自己建立好的城池,生活被划清界限,心照不宣地彼此搭伙过日子,恨不得两人之间隔着一条六尺巷,保持礼貌,各自安好。
我们把自己的爱过期处理了。
现在有很多类似“只想脱贫,不想脱单”“不想恋爱,只想赚钱”的说辞。我一直都将其看作是一种幼稚的自嘲。讲真的,如果有好的爱,谁不想要呢?
要是还没遇到喜欢的人怎么办?
不用急,真的。
学习、游历、赚钱自立、拓展自己的可能性……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非常精彩,值得践行。
没遇到爱情之前,先努力丰衣足食吧,我并不觉得找一个帮自己买单的人是可耻的事情,但如果两个人都没有为彼此买单的能力,都没有抵御外力的能力,再坚固的爱也是会变形的。
人总得拿着社会化习得的理性和精明,去供养感性和本能,我们所有的理性举措,不过是为了遇到爱的人那会儿,可以奋不顾身。
对爱保持挑剔和认真的人才有资格得到最好的爱。
理性的终点是浪漫,我的deadline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