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种话除了能在电视剧里听到,我还听一个同龄人说过。这个二十二岁的女孩,在谈了一次(只是一次)失败的恋爱之后,不知道怎么了,对男性(除了她爸)都产生了较大的敌意。
她秉承着妈妈教过的“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样的原则,几乎断绝了所有与异**往的机会。上课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日常休闲都是和女孩待在一起,与男生的交际大多就是朋友圈里点个赞,通知点日常事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那次经历大概是给她带去了一些后悔和伤痛,失败的恋爱的确让人后怕,因此她紧闭心门,只和女孩交流打闹。
用她的话来说是“心不动则不痛”。
为了不再次陷入苦楚,索性避免产生任何爱情的可能。
我身边一大群女孩子,上大学了,甚至都大学毕业了,如果和男生多说几句话,都会觉得不好意思,有的甚至还会害羞、脸红、语无伦次。
这可不是因为产生了爱情,仅仅是因为“不习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扎进女生堆里的那个,和一群女生叽叽喳喳地上学,叽叽喳喳地下课,初中、高中时代,谈得上关系好的男同学寥寥无几。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但我这几年来在“交朋友”这件事上出了点意外。
怎么说呢,有一次忽然意识到,我聊得来的朋友里竟然男生过半,且都相处得不错,一改往日通讯录里阴盛阳衰的态势。
我一向认为和女孩生活在一起更舒服,逛街、吃饭、聊生活日常这一类的事情还是和女朋友们一起做比较好。但我忽然发现,和大多数男孩相处的时候是另外一种感觉。
(根据我的感觉,我身边大部分)男生少了很多隐秘的小心思,他们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更客观和冷静。他们不喜欢嚼舌根也不喜欢说坏话,大多数时候有着更好的执行力和逻辑性。过了打架的年纪,他们的情感更为内敛,喜欢讲道理,而不会任由感性泛滥。
怎么说呢,和异性相处,很让人长见识。
我前几天去参加活动,与一个“90后”的学长短暂地交谈,发现挺聊得来。这个学长的星座是水瓶座,看起来沉默且沉稳,但在台上的时候时不时抖一个段子出来,让人蛮意外的。
他喜欢读木心的作品,车上放的却是俄语歌,媒体行业出身,在北京漂过,因为一个姑娘回到扬州,如今依旧单身,于是去遥远的国度旅行,见闻这个世界。
他内心有岿然不动的岛屿,也有广袤无垠的沙洲,对未来的方向坚定又缥缈。
我们聊了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木心诗里的语法是否自成一派,比如生活中莫名其妙的失落究竟从何而来,他说他是神秘主义者,而我享受当下的现实生活。他带我去扬州当地的小铺子吃大个儿的馄饨、煎饺、灌汤包和面条,口味偏甜,我不太吃得惯,他又买了好吃的小米酥,把一大盒塞到我手里。我咬了一口,的确好吃。
扬州当地有家叫“浮生记”的独立书店,他开车带我去逛了逛,店主树老板也是他的朋友,借了学长的光,我有幸蹭了老板一杯特调奶茶。
当时我一边和他聊,脑海里一边想到的是《爱在黎明破晓前》里杰西和塞琳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聊天的场景,这样的沟通必定和爱情无关,或许从今往后我们没有机会再见面,但我对于短暂的交谈上瘾,这次谈话启发了我很多思考。
最后离开时他告诉我:“你在台上和台下给人的感觉蛮不一样的嘛,完全不是一个人啊。”
我说:于是我们愉快告别,夜晚的扬州也很明媚。人与人相处,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相互理解、相互启发。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告诉我,多和男孩子交朋友,因为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女孩子身上少见的品质。最开始我不信,因为那时候的我对自己蛮没有自信的,觉得自己并不是男生最喜欢的那一款,而且多和他们说几句话,都会很担心自己“发挥”得不好。
后来我发现“和异**朋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仅仅是谈恋爱这一件事情,而是通过其他人,开拓一个自己从未了解的世界和思维方式。
我们从异性身上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东西,远不止爱情这一件事。社交媒体常常框住我们的思路,如果把“男”和“女”放在一起,中间的连接词大多是“爱”“喜欢”“追求”,仿佛男女之间除了爱和性,别无其他。
男生和我们完全是不同的生物,他们对于一件事的看法、分析思路、处理方法等,在大概率上和女孩子是不一样的。但其实异性之间是有宇宙的,只要你愿意去探索。
如果让我给年轻女孩一个所谓的“人生建议”,我可能会提到一点,那就是“尝试去交几个你信得过的异性朋友吧”。
异性朋友可以给我们提供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另外一种角度,我无法确定这是更好的,但肯定是你之前没有想到的。
男生和女生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或者说,人和人之间的思维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等重要的,是“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见过越多的人之后,我们才可能变得越发平和以及包容。
在他人身上发现自己的美和不足,是我们应该学会的事情。这个世界就像巨大的图书馆,每个人都像是一本书,你遇到的人越多,就会把他们分门别类地规整在你自己的“世界格层”里。
你了解过人性的多样,在“人”这座图书馆里驻足越久,反而越可以找到自身的定位和价值,越来越清晰地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每当这时,爱情甚至显得有些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