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死后,左丞相李斯因为皇上在都城外崩逝,恐怕各个公子及天下人会搞政变,决定隐秘这件事,不发布丧事。秦始皇的尸体放在始皇生前睡卧的辒辌车中,每日照常令人送饭送水,以掩人耳目。只有胡亥、赵高及五六个宦官知道实情。车驾日夜兼程向咸阳赶路。

这时,早就觊觎高位的赵高,开始盘算如何篡权。赵高曾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读书和学习刑法律令等事,深得胡亥的宠幸。而胡亥的哥哥则信任蒙恬。因此,赵高就谋划让胡亥即位,从而使自己可以攫取大权。赵高扣留了秦始皇给扶苏的玺印和书信,并对胡亥说:“皇上崩逝,没有诏令封立公子为王,而只给了长子扶苏一封信。等扶苏一来,就会被立为皇帝,而您却连一寸封地也没有,对此,该怎么办?”

胡亥开始不理会赵高的用意,说:“本来是这样嘛!我听说,贤明的君主最了解他的臣子,贤明的父亲最了解他的儿子。父皇临终,不封赐儿子们,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不开窍,又开导说:“不是这样!当今天下大权,生死存亡都在于您,我和丞相李斯无所谓,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况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被别人控制,难道可以相提并论吗?”

胡亥说:“废弃长兄而拥立弟弟,这是不义的;不遵从父亲的遗命,这是不孝的;才能浅薄,强夺别人君位,这是无能的。这三种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天下人心不服,自身危险,国家也会灭亡。”

赵高说:“我听说商汤、周武王杀死了他们的君王,天下人都认为合理,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了他的父亲,而卫国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还记载了这件事,不算是不孝。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作大德不必谦让。乡里风俗各有习惯,而百官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因此,凡事只顾细节而遗忘大体,日后必定有祸害,犹豫不决将来必定后悔。果断勇敢地放手去做,连鬼神也会逃避,后来必能成功。希望您就这样去做。”

胡亥开始动摇,但又深深地叹了口气,说:“现在皇上刚去世,还没有发丧,丧礼还没进行,怎好拿这事去求丞相呢?”

赵高说:“时间紧急,短暂得来不及谋算。就像背着干粮骑着快马赶路一样,千万不能耽误了时机!”

经赵高反复劝说,胡亥终于同意篡位。赵高又说:“如果不跟丞相谋划,恐怕事情不会成功。臣请求为您去与丞相一起谋划这件事!”

于是赵高就去串通李斯阴谋篡位,说:“皇上临终的时候,给长子一封信,叫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他为皇位继承人。可是信还没有发出,如今皇上已经去世,这事还没有别人知道。给长子的信和玺印都在胡亥这儿,确定太子的事,就在您和我赵高之口所说罢了。事情将怎么办?”

李斯一听,十分吃惊地说:“怎么能说出这种亡国的话呢!这种事不是我们做人臣的所应该谈论的!”

赵高见此,就对李斯施展挑拨离间道:“您自己估量一下,您的才能与蒙恬相比,怎么样?您与蒙恬相比谁的功劳高?深谋远虑而不失误比蒙恬怎么样?不被天下人怨恨比蒙恬怎么样?跟长子扶苏有故交又深得信任与蒙恬相比怎么样?”

李斯说:“这五项我都比不上蒙恬,而你对我的责备是多么深刻啊!”

赵高说:“我本来只是宦官这样的仆役,侥幸因为娴熟狱法文书而进入秦朝宫廷,理事二十多年来,还没见到未被秦王罢免的丞相或功臣,有把封爵传到第二代的,最终都是被诛杀而死。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都是您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强又勇敢,对人信任,又善鼓励士兵,他就位的话,必定任用蒙恬当丞相,您就不可能带着通侯的印绶告老还乡,这是很明显的了。我赵高,接受皇上的命令教育胡亥,让他学习法令已好几年了,没有见过他有什么过失。胡亥仁慈忠厚,轻视钱财,重视士人,内心很明白但不善于言辞,竭尽礼仪,敬重贤士,秦国的公子们没有能比得上他的,可用他作皇位继承人。希望您考虑以后再决定这件事。”

李斯说:“您还是回到您的座位上去吧!我李斯遵照皇帝的遗诏,听从上天安排的命运,还有什么可考虑决定的呢?”

赵高说:“安全可以转为危险,危险可以转为安全,安全和危险都没有确定,怎么能尊贵?”

李斯说:“我李斯原是上蔡街道里的平民,皇上之所以提拔我为丞相,封我为通侯,让我的子孙都能得到尊崇的地位和丰厚的俸禄,是因为将要把国家存亡安危的重担交托给我。我难道能辜负皇上吗?忠臣不避死是最基本的,孝子过于勤劳就会危害自身,做人臣的只应恪守本分的职责。你还是不要再说了,再说的话将会使我李斯蒙受罪过!”

赵高说:“我听说圣人处世迁徙无常,能够顺应变化而依从时势,看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根本,看到事物的趋向就能知道事物的归宿。事物本来就是这样的,哪能有永恒的法则呢?当今天下的权力和命运都掌握在胡亥手中,我赵高能揣摩出胡亥的意向。况且由外部来制服内部就是作乱,从下面控制上面就是叛逆。所以秋霜一降,花草就凋落,春暖冰化水流动,万物就生长,这是必然结果。您为什么迟迟不能理解这种道理呢?”

李斯说:“我听说晋献公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结果三代政局不安;齐桓公怕和公子纠兄弟争夺王位,后来公子纠被杀死;殷纣王杀死叔父比干,不听劝谏,因此都城变成废墟,终于使国家危亡。这三件事都是违背天理的,弄得国破家亡,宗庙没有人祭祀。我李斯还是人啊,怎么能参与篡位的阴谋!”

赵高说:“上下同心协力,大事就可以长久;内外一致,事情就不会有差错。您要是听从我的计策,就可以得到封侯,世世代代称王称侯。

而且您也必定有像王子乔、赤松子两位仙人那样的长寿,像孔子、墨子两位圣贤那样的智慧。如果您放弃这个好机会而不肯去干,就连您的子孙都会遭受祸殃。我实在替您心寒。聪明人是能因祸而得福的,您打算如何处置呢?”

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流着眼泪叹息说:“唉!我偏偏遭遇这样的乱世,既然不能以死效忠,又向哪里去寄托我的命运呢?”

李斯终于屈服于赵高的计谋。赵高就回复胡亥说:“我请求奉太子您的明确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丞相岂敢不遵命!”

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捏造罪名,反责扶苏在边疆十几年,不能向前扩展国土,士兵伤亡消耗却很多,没有一点功劳,反而屡次上书直言诽谤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因不能回来作太子就日夜怨恨,是为“不孝”;而蒙恬知道扶苏的言行而不加以纠正,表现“不忠”,要他们两人自杀。赵高与李斯又假造了立胡亥为太子以继承皇位的诏书。伪造的书信由胡亥的亲信送往扶苏、蒙恬率军驻扎的上郡。

扶苏接到信一看,就哭泣起来,不知其中有诈,深知父命难违,便走进内室要自杀。蒙恬劝止扶苏说:“陛下在外巡视,没有确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叫公子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如今只有一个使臣到来,就要自杀,您怎么知道这不是诡计呢?请您再请示一下,再请示之后自杀也不迟!”

扶苏为人忠厚,对蒙恬说:“父皇既令儿子自杀,那还要请示什么呢?”

扶苏说完就自杀了。蒙恬不肯自杀,使者就把他交给狱官,囚禁在阳周。此时,载着秦始皇尸体的车驾已从井陉(今河北井陉北)绕道九原向咸阳进发。他们故意从北边绕一大圈,一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是等使臣回报扶苏的消息。载尸的车已散发出臭气,内中秦始皇的尸体腐烂不堪。于是赵高下令在后面的车中装上一石鲍鱼同行,以鱼腥气掩盖臭气。

当车驾由九源沿直道快抵达咸阳时,终于传回了扶苏自杀的消息。赵高一伙欣喜若狂。回到咸阳,就给始皇发丧。然后宣布太子胡亥继位为二世皇帝。那一年,胡亥21岁。赵高因此当上了郎中令,掌握宫廷戍卫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