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题为《近代中国的开端》,按时间顺序实际上是全书的第一卷,在《中国近代通史》序列中属于第二卷,主要写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在本卷开始的时候,统治中国的清王朝虽然有过昔日的辉煌,但早已从其巅峰跌落下来,带着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
爆发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所发动的力图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战争的起因是毒品鸦片。英国在其扩大对华贸易的努力一再失败后,转而进行可耻的鸦片贸易乃至鸦片走私以牟取巨额利润,并毒害中国人民。清政府针锋相对,从加强对鸦片的管制开始,进而严禁鸦片入口,最终发展为全面的禁烟运动。不知近代科学技术和近代战争为何物的东方老大帝国根本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的对手。鸦片战争以英国的胜利和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得中国国内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各阶级之间,尤其是官民之间的矛盾激化。底层社会,尤其是南方各地的社会动**加剧。到了1850年,连绵不断的起事,终于汇成以太平天国为重心的人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在向长江流域的进军中迅速发展壮大。太平天国奠都南京(改名为天京)以后,接连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扫北之役和巩固其统治区的西征之役。清王朝面对空前危急的局面,调整了统治枢机,开始重用汉族大臣,着手整顿吏治。前线的军政大员在屡遭败绩和不断撤换调整之后,也不再墨守成规,开始自行筹备战守。其中最典型、最成功的便是曾国藩组建湘军出征。清王朝终于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激发出自己的活力。太平天国的扫北以失败而告结束,西征也一度陷入危局。
太平天国的兴起并定都天京,激发了各地各族的反清起义。但太平天国对这些起而响应的群众斗争,大多未能予以有力的支持或策应。1856年太平天国先后取得西征和攻破江南大营的胜利。东王杨秀清被胜利冲昏头脑,逼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激化了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洪秀全密召北王韦昌辉等赶回大京“诛杨”。韦昌辉等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杀死杨秀清后,大肆屠戮东王部属,株连无辜。石达开起兵“讨韦”,迫使天王洪秀全诛杀韦昌辉等人。他被合朝推举为义王,但始终受到洪秀全的猜忌和掣肘,于1857年分裂出走。
从1856年起延续了4年之久的英法联军之役,是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这一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蛮横侵略与清王朝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在半殖民地的道路上迅速下滑。沙俄割占大片土地,不仅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极大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因天京事变而元气大伤,并迅速由其兴旺的巅峰滑向败亡的边缘。只是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牵扯了清王朝的精力,加上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方兴未艾,才使它得到了重新振作的机会。太平天国提拔任用了一批新人。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由香港来到天京。他为振兴太平天国而撰写的《资政新篇》,提出了一系列革新的主张。陈玉成、李秀成等杰出将领指挥太平军取得了三河之战和再破江北、江南大营的胜利,不仅迟滞了湘军对太平天国首都的威胁,且在苏南和浙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天王洪秀全出于政治需要为杨秀清平反昭雪,但其本人却沉湎于宗教的幻想之中。太平天国内部矛盾进一步加深。清王朝方面,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联手发动政变,整肃了执掌大权的肃顺集团。他们一面维持了“中外和好”的局面,一面更加倚重曾国藩的湘军集团。李鸿章的淮军集团也乘势而起。在清王朝勾结外国侵略势力的共同镇压下,太平天国终于在1864年覆败。其余部和捻军的斗争又坚持了4年之久。各地各族群众的造反,直到1874年才最后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