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把自己想记,或是记不住的内容写下来

把自己接下来打算去记,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很难记住的内容全部写下来。好好回想一下自己有哪些想记但却没能记住的内容,比如工作的步骤、人名、地名、英语单词、物理公式等。接下来,我将会称它们为“记忆课题”。

② 把记不住会带来的损失和记住后能够带来的回报写下来

看看①中写下的这些“记忆课题”,想一想如果我们记不住(没能记住),会遭受哪些损失。反之,如果我们能记住,又会得到哪些回报。

③ 为每一个“记忆课题”选择最合适的记忆法

在第504—505页中,我将一些最常用的记忆法以表格的形式整理了出来。大家可以将自己平时使用的记忆法,以及一些听说过但却从未实践过的记忆法也添加进来。

④ 尝试使用自己选择的记忆法来记忆

尝试过后如果觉得其他方法可能会更好,那就再试一试别的。这样就能够总结出哪些记忆法最适合自己,自制一个“记忆法工具箱”。

记忆法清单 包括一些常见的记忆方法和窍门

记忆能够为理解提供很大的帮助

一些十分不成熟的学习者会认为“学习就是记住正确答案”。

从这种学习观的角度来看,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只记忆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答案”。当然,我是不赞同这种观念的。这样的学习观只在一些极为特殊的情况下才适用,毕竟很少会有人特意为我们准备好需要回答的问题和对应的正确答案。

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只要理解了就行,根本不需要去记忆”。对于这种观点,我也同样持反对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将“我无法学习”和“我记忆力太差”这两种信念牢牢地绑定在一起。如果这样的想法让许多学习者以及学习的预备军产生了放弃的想法,那么我们就绝不能置之不理。

无论学习意识有多强,我们都无法从记忆的必要性中彻底解放。

实际上,任何理解都必然伴随着记忆。那些主张“只要理解了就行”的人其实也同样会将知识记忆下来,只是他们在记忆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特别的方法,也没有付出额外的努力而已。在我们(认为记性很差的人)看来,他们记东西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理解是最棒的记忆法。通过理解来记忆的知识,既不容易遗忘,又能够很快回想起来,还十分易于应用。

这种记忆法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最高的。理解通常比较费时间,还会消耗大量的认知资源。

当然,我也有好消息想要告诉大家,那就是——记忆能够为理解提供很大的帮助。把知识存储到记忆中后再拿出来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认知资源的消耗。比方说,当我们在读外语文章时遇到了不认识的单词,我们会选择去查阅辞典,而查阅辞典的过程就会占用我们的一部分认知资源,导致用来理解文章的认知资源有所减少。反复对照辞典和文章,将注意力从文章上下文中移开,转而阅读辞典上的释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步骤累积起来,也会消耗不少的脑力。而只要我们把单词提前记下来,就可以将这些认知成本全部节省下来。也就是说,我们事先储存在记忆中的知识越多,就越能够将宝贵的认知资源花在理解上,而不必将其分配在其他事情上。因此,记忆能够为理解提供帮助。

绕了这么一大圈以后,记忆的必要性又一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改变对记忆的看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改善自己的记忆力呢?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首先要加深自己对记忆的理解。

元认知,是指我们对认知的认知。其中与记忆有关的部分则被称为元记忆,也就是指人对自己的记忆以及记录过程的认知。比如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记性很差时,这种信念就会成为元记忆的一部分。

一个人越是觉得自己记性差,就越容易对记忆抱有一些极端的信念。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对记忆的认知和信念,最好的办法就是为自己接下来想要记忆的内容制订一个计划(对话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书写梦想”)。

即使计划未能顺利完成,制订计划(Planning)也会为我们带来许多好处。制订计划的过程能够引导我们去关注自己接下来将要做的事。当我们想要记忆某些内容时,如果能够事先考虑好自己记忆的目的、对象和方法,并对记忆的成果进行预测,那么在正式开始记忆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当前有哪些不好的(或好的)情况发生。

使用记忆法组合术[18],就是在为记忆制订计划。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记忆法,能够为那些想要赤手空拳挑战记忆这一难关的人提供帮助。将这些记忆法全部列举出来的“记忆法清单”想必一定能够派上用场。

通过制订计划和记忆实践,我们早已形成定式的元记忆就会被不断地修正。只要能够理解一些与记忆相关的基本事实——例如“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通用的记忆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记忆和不擅长记忆的内容”“不同的记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记忆对象”等——那么我们对记忆的惧怕感就会消减许多。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记忆神话”,例如“我无论记什么都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天才就算不付出任何努力也能够做到过目不忘”“只要用了某种记忆方法,就能够做到永不遗忘”等。而记忆法组合术就能够将我们从这些“记忆神话”中彻底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