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识到自己阅读能力的不足

母语是我们从出生起就一直在使用的语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都使用母语,所以一般不会觉得自己的母语水平有所欠缺。正因如此,当我们要开始学习母语时,最大的困难就是理解学习母语的必要性。

对人类来说,读写能力和与生俱来的听说能力不同,是在短短数千年前才刚刚掌握的新技能。在绝大部分时代和地区中,即使是在文字发明以后,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掌握读写能力。

在学校教育已经普及的社会中,也依然有不少功能性文盲存在。他们虽然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但在语法的正确性和词汇方面却有所欠缺,很难理解文字的含义。

这些成年人无法根据书面的指示作出行动,无法通过说明书来了解产品的使用方法和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方式,读不懂电车和公交车的时刻表,也无法通过阅读来学习知识,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

即使是没到功能性文盲这么严重的地步,人们的阅读理解水平也十分参差不齐。

事实上长久以来,人们几乎将口语和书面语看作两种语言(虽然二者也有许多共通之处),为此甚至专门掀起了白话文运动来消除二者之间的隔阂。

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使用的词汇,以及涉及的话题范围,都和书面语有着很大的区别。有些人总以为,自己在日常会话中没有感受到任何不便,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平就已经足够了。但这只是由于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语言的范畴有多么广大。

花费时间和劳力去学习书面语是必要的,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尤其是对自学者来说,这项学习的投资回报率非常高。

如果学习时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利用(比如课程视频),那么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读写能力的不足。但是如果我们还想让自学更进一步,自己去寻找教材的话,那么读写能力就变得十分必要了。我们的读写能力越强,选择学习资源的范围就会越大,能够利用的学习方法就会越多,效果也会越好(本书中所介绍的绝大多数方法都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样一来,我们的自学不仅会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失败的次数也会有所减少,整体来看,学习到的知识会更多,也更深一些。

那么,我们要如何才能认识到自己母语水平的不足,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呢?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认识不足的机会,然后去想办法面对它,而不是选择逃避。比如,我们可以找一本难度比较大的书来读,当发现有自己读不懂的内容时,不要把责任推到其他人的头上(比如怪作者写得不好等,具体可以参考后文中的“4善意原则”),而是要把这看作一个重新审视自己语言水平的机会。一些对阅读理解中的思考过程进行拆解的书籍也能够派上用场,比如在接下来的短篇故事中即将登场的那本老旧的现代文教辅书。

由于我们对自己的母语实在是太过熟悉,因此就算是认识到了自己水平的不足,想要重新开始学习,也难免会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哪里学起才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将会向大家介绍几个学习语文的大方向和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