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头等大事,是什么?吃。

民以食为天,中医先靠边。

在吃这个过程中,人就会受到很多的损伤,不管你吃什么,第一关就是到达肠胃。

关于胃阴,我们先这样捋一捋思路。

比如,得了一些胃肠道的传染病,感染了诸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之类的病毒后就上吐下泻的,首先是丢失水分,哪怕病毒是寒湿性质的,但是它也会伤胃阴。

吃东西首先进入肠胃(先进入到胃,再到肠),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条经脉都是阳明经,阳明最先接触这些食物。然后消化,正常情况下它都需要很多的水分。肠胃感染后为了冲刷病毒,就会上吐下泻,结果胃液肠液丢失了,不就阴伤了?这是一条外感路径造成的胃阴的丢失。

还有一些饮食路径造成的胃阴丢失,比如在外面去吃个烧烤类、烘烤类的东西、各种煎炸的东西——烤鸡翅、烤羊排、烤牛排等各种烧烤,饼干、汉堡、烙饼、比萨、手抓饼、煎饼果子、烤冷面以及热性很大的、辛辣的调料调配的食物等。这些东西吃进去之后,人的胃阴就消耗得非常快。

比如辣的东西,吃完就容易口渴。另外炸薯条、炸串之类,吃完后总想喝水,因为食物经过油炸之后,它脱水脱得很厉害。薯片、薯条之类的脱水才能脆,它本身是经过脱水制成的,你把它放到桌面上一天,它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软。这些东西你吃到胃里面之后,它会把人体的水分吸过去,消耗人体大量的胃阴。人的胃阴一旦消耗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虚性的亢奋。

胃阴虚了,胃就会出现亢奋的状态,表现就是胃口很大,总想吃,就像广东人讲的化骨龙[1]。这也想吃,那也想吃,馋啊。如果不给吃,胃就开始闹,你就开始吃,饭吃完饱是饱了,可是吃下去之后呢,它没有胃阴,就是胃液不足,胃酸不足也好,肠液不足也好,结果就是肠胃不消化,因为它胃阴不足,所以它不能腐熟食物,日久就会饥不欲食。

最终,它造成什么结果呢?结果就是胃阴不足,腐熟乏力继发积食。

阴虚的本证已经有了,但现在是在本证的基础上发展出积食的标证。

一旦食积之后,再继发,它就变成湿热、痰饮。一般情况下变湿热为多,湿热上蒸,沿着经络到了舌头,就出现腻苔了。

总之,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胃阴虚之后造成了饥不欲食、胃脘嘈杂却又腐熟不够,运化不了,不能够腐熟食物,会造成食积痰湿或湿热等病理产物。

因为你胃阴不足,它是虚热的,你吃的食物无力运化易变成湿,它会结合热,往上走到舌头,就产生腻苔了。常伴有口臭,积滞的热气会造成口腔溃疡或牙龈肿痛。再往上走到鼻子,就会造成出鼻血或者打鼾。热气走到肠,肠阴也不足,大便就干燥,结羊粪球,要么肛裂出血或痔疮。

另外,我们会发现,这种体质的孩子可能更加容易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特应性皮炎等疾病。

他这个饮食习惯或体质决定了他的胃阴不足——容易口渴,半夜的时候会出现喉咙干、睡不着、盗汗这一系列的反应。从这个胃阴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状,你现在明白了吗?外感跟内伤是相辅相成的。

当一个人胃阴不足的时候,他就会口干,然后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躯体还会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调动**到胃,这个人会出现皮肤干燥。再有就是这个人偏瘦小,他怎么吃都不长肉,因为吃下去之后,这些食物没有腐熟;或者这个人很胖,吃进去的食物都化为痰湿,成了虚胖。食物的第一个关口没过——过不了胃这一关,脾就没办法发挥作用。食物只有过了胃这一关,脾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所以在饮食的时候,注意保护阴气是很重要的。

之前我写过一篇名为《阳气真的超重要》的文章,讲述了阳气的重要性,通过上面的讲述,你就会明白,阴气一样很重要。

我们发现,不能过度地去消耗胃阴。

吃的东西热性太高,吃完就口干,那当你觉着胃阴会受损伤的时候,这段时间内暂时先别吃这个,让胃阴慢慢地恢复就好了。

有些人会觉得吃东西把胃阴消耗了,吃点东西就能很快补回来,很多时候却会弄巧成拙。比如,你吃了烤鸡伤了胃阴,你觉得我伤了胃阴,你会说我吃点西瓜或者其他凉的补补不就行了吗?其实这会造成更糟糕的结果,因为吃了这些寒凉的,身体的阳气又有损伤。这个时候,你胃阴还没补充回来,本来你吃的食物就不能消化,你又吃了寒凉的,结果就是痰湿又加重了。就是阴虚没有得到补充的情况下加重了湿气,湿气在胃阴虚火旺的烧烤之下,就变成了湿热。

不是说你不能吃西瓜、梨之类的,你得先让胃里的东西消化一下再吃。但是也不要多吃,就少吃几块西瓜、梨之类,这个量你要把握好。凡事不要绝对。

如果胃不能够很好地分泌胃酸,那不就是没有胃阴吗?胃阴不足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胃酸不足了。但是为什么又会出现烧心、泛酸水等胃酸过多的表现呢?因为你胃阴不足继发的食积产生了这种湿热,它就出现了酸臭的味道,泛酸水。它反映了湿的出现,并不是胃阴过多的表现。看上去是胃酸分泌过多,但它本质上其实是胃阴不足继发的湿热。

所以说我在大口七[2]里面用了什么?用了玉竹。主要这个玉竹很关键的一个作用就是滋养胃阴,吃了这个胃口就好了。

大口七出产以后,我在这个配方基础上再重复运用之后发现,它不仅开胃,而且使大便也顺畅了。很多孩子是胃口很好,但是大便就很干,他们吃了大口七大便好了很多。

用我那个培土茶[3]去改变胃阴不足的问题是不行的,培土茶主要调理偏脾阴不足,大口七则主要针对偏胃阴不足。

玉竹对胃阴不足的大便干燥效果特别好,所以,我又加大了玉竹的剂量。

不仅玉竹,沙参、麦冬、白扁豆也可以润肠。

胃阴不足的孩子常见剥苔,不过这种剥苔时隐时现,一会剥,一会不剥,但根子上还是剥。

可能因为这两天饮食好一点,吃点药,养养胃阴,就不出现剥苔了,但是没养好,吃伤了,胃阴又伤着,就会出现剥苔。

那出现剥苔就罢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腻苔呢?我们要理解其中的先后关系才能想明白这个问题。

一个人在胃阴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食积,食积又变化为湿热。湿热又上蒸于舌头,在舌面上形成苔,它变成了一种腻苔,腻苔刮开来一看,底下是剥苔,它还有热,会起红点,就会形成草莓舌,等等。

你要学中医,要整个人沉浸在中医的这个思维中,你就阅读、观察、思考和看病,去刨根问底。你不刨根问底,就不会想到怎么治这个问题。

只有一个人胃阴恢复了之后,再来健脾才有用。

如果一个人因为胃阴不足而不大想吃饭,你给他健脾,只能越健脾越糟糕。他不想吃饭等问题,根本原因不是升的问题,而是降的问题,他不是脾升不起来,他是胃降不下去——没有胃阴是降不下去的。

胃一旦下降,脾就会上升。就像拉个滑轮一样,你往下一拉,滑轮那边的那个桶就往上升。这样的升降才有序,你降了它才能升,你升了它自然会降。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但是你一定要会看到问题卡在哪个点上,如果这一点你没看到,这个病就不好治。

胃阴要怎么养呢?按摩往哪里按?你要降,就按摩天枢(位于中腹部,在肚脐左右两寸的地方,与肚脐持平),降一降,再按一下内庭(位于足背部,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按摩这些穴位,就可以养胃阴。

我不是说凭空想象之后写出来的这一篇文章。

为什么明明是湿热你不祛湿热,却去养胃阴呢?养胃阴不是增加湿吗?

现在根据上面的讲述,回头再想一想这先后关系,你会发现,原来是可以一边养胃阴一边祛湿的。

你用这种方法会事半功倍。

有没有这种又养胃又袪湿热的方子呢?有,叫甘露饮。记住,它不是甘露消毒丹,是甘露饮。

甘露饮里面有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它养阴,不仅养胃阴也养肾阴。祛湿热用的是什么呢?用枇杷叶跟绵茵陈,为什么用绵茵陈祛湿,还要用上枇杷叶呢?因为祛湿的话必先行肺气,肺气的宣发肃降有助于湿气运行出体外,所以用上枇杷叶,搭上绵茵陈,这两味药可以让湿气往上下两个方向走,还有黄芩可以清热,它可以清中焦的湿热,还有枳壳可以降胃,把它降下去,然后放一点甘草调和诸药,这就是十味药的甘露饮。

你别小看甘露饮这个方子。

我常常用甘露饮来治鼻塞和腺样体肥大。只要是属于胃阴不足的病机引起的,效果都很好。治胃的方子怎么能治好鼻子的问题呢?胃的经络经过鼻子,胃的胃阴不足造成了湿热,湿热循着经络就堵在鼻子上。

当一个人胃阴不足的情况下,如果不滋胃阴,胃的腐熟功能就不能恢复。胃的腐熟功能不能恢复,只要你一吃东西,它就容易变成湿热。

上面已经讲过了,甘露饮里面的枇杷叶和绵茵陈能够祛湿,再用一点枳壳行滞消积,它能把这个湿热和食积往下通,鼻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这种情况下,鼻子的问题解决了,是因为食积和湿热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根子上的问题还是通过滋补胃阴解决的。

所以学中医,用中医知识的关键就看你有没有融会贯通。你要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逻辑是怎样层层递进的。

这个养胃阴的方法,很多人会困惑——为什么明明是湿热,你要养胃阴呢?通过上面的讲述,你明白了吧?

《温病条辨》[4]里面有湿温篇,你就看讲湿温那一块,文章有上中下三焦的讲述部分,这个讲述的后面部分,在治疗湿热病证的时候,为什么都会用到养阴的药呢?明明前面是湿热呀,你用上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汤——各种祛湿的药,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的变方——各种祛湿热的药,用了这么多祛湿或者祛湿热的药治疗,后面怎么还会养胃阴呢?明明湿热祛掉就好了,还养什么胃阴?后来你会发现,只要有热它就会伤阴,只要你吃到热的东西,它就容易伤胃阴。

其实湿热外感,很多情况下都存在肠道的“感染”,它由口鼻而入,入口的最先接触的就是胃与大肠,最先停留在胃与大肠,最先消耗的是胃与大肠的阴气,然后进入一系列这样的恶性循环。你只要打破这个节点,这个病就能够被你终止,然后身体慢慢恢复。

除了甘露饮、益胃汤(由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组成的方子)能够养胃阴,石斛、白扁豆也可以养胃阴。

很多男人应酬的时候喝酒、吃火锅,结果食积化热,这样就会造成胃阴不足。吃辣的火锅更容易伤胃阴。湖北、湖南、四川、江西、贵州和云南这些地域的饮食里有很多伤胃阴的调料,吃了之后非常容易伤胃阴,胃的功能受影响进而产生湿热。

我目前所讲到的,还只是气分的病变,当它一旦入了血分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的变化,治疗起来更麻烦。

胃阴是一天伤的吗?不是的。

胃阴永远在受伤吗?有可能。

就是说今天伤一点胃阴,又补充一点胃阴,明天再伤一点,再补充一点。

因为你每天吃饭,很难规避问题,只能说要小心。一个人,很难做到不伤到胃阴,因为你本身每天还要消耗胃阴,除了消耗胃阴之外,也消耗胃阳。阳气很重要,阴气一样很重要。

这样一讲,好像人生没有什么乐趣了。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

我没有这个意思。

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关系的,但最好要有节制。

附文:

吃了养胃阴的药后,反而变瘦了

一位患者吃了滋胃阴的药,结果他滋胃阴以后,人反而就瘦了。他有点迷惑不解,不是说这个药是滋胃阴的吗?滋阴不应该胖一点吗?怎么就瘦了呢?

这位患者的胖是虚胖,可以说是痰湿造成的。我摸过他的肺经,他的肺经、心包经、心经循行的部位上有非常多的结块,即痰核。这证明他的上焦有很多的痰湿。

那他这个痰湿是怎么来的呢?是从胃来的——从经络上讲,胃与肺有经络上的联系,肺经是还循胃口的,就是绕着胃走的。所以胃有什么就容易通过经络传给肺。

《灵枢?营卫生会》中讲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

饮食进到胃里面的时候,假如一个人的胃的阴气不足,它的腐熟能力就会减弱。如果它的腐熟能力不能得到满足的话,那么它吃进去的食物会消化得很少,可能大部分都变成食积,食积最后转化为痰湿,而痰湿就往肺经上走,肺经就会聚集很多痰湿。

胃阴不足还会出现哪些症状呢?首先胃会出现相对的虚性的亢奋,他胃口会变大,变得吃不饱。

还有一种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变成了没有胃口,不能受纳,吃进去严重的会呃逆干呕。

一个人胃阴不足,他的胃口会非常大,而且很容易胖,还容易累。为什么会这样呢——他胃火很旺,所以胃口很大,他不停地吃。可是因为他的胃阴不足,吃进去的东西非但没有转化为人体需要的气,反而变为痰湿,储存在人体的经络缝隙里面,还会堵塞人体的气机,结果会让人看起来非常胖。

如果经过治疗,一旦他的胃阴的功能恢复,他的胃能够腐熟、加工这些饮食,那他痰湿的产生就会变少,他经络里的痰湿慢慢减少,就慢慢地变瘦了,虽然体重没有变。

胃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意味着胃的消化能力不足,这就会造成人的气是不够的。

《内经》讲:“谷气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

也就说他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好,没有吸收到位,等于没有吃东西,等于白吃,没有吃东西的话,他的气就会很少,相当于谷气不入,所以人就会很累。尽管他吃了很多,但是都是转化成了痰湿,并没有变成气,所以就累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么能吃,但人却是很累。

因为胃阴不足,胃就产生了虚火,这个虚火会让人很怕热,出很多汗,皮肤很油腻。

我们来看看胃经的循行路线,再看看胃阴虚产生的痰湿可能造成的相关症状。

1.痰湿往上走,经过**,如果这个痰湿堆积在**,会出现乳腺增生。

2.痰湿继续往上走,经过人迎穴,人迎穴的旁边是甲状腺,如果停在这里,就会造成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出现问题的人,有些是胃口很旺盛的。

3.再往上走会到了咽喉,因为阴气不足,所以会有咽干的表现,同时产生了痰湿会让喉咙有黏痰。

4.再往上就到了牙龈,会有牙龈肿痛,或出血。

5.再往上走,到了鼻子,鼻子会有干的感觉,因为痰湿聚集在这里,所以鼻子会堵,甚至会出鼻血。

6.往上走,它挟鼻上眼,眼内角很干很痒出眼屎,记住是眼的内角。

7.往上走,就是入络大脑,这个痰湿到了脑了,人就可能就会失眠睡不着,头晕,头上热得出汗。不管成人还是小孩都可能出现这些问题。

8.往下走——冲脉是与胃伴行的,冲脉隶属于阳明,也就是说,冲脉的功能实现是要靠胃的,冲为血海,血海在哪?血海与子宫密切相关。所以胃有问题,子宫也容易出问题,痰湿要是堵下来,子宫容易出现肿块息肉,或者胃火直接冲到血海,出现崩漏。

这一系列下来,我们谈的是胃阴的变化,可是我们仅仅是只讲胃吗?

不,你胃阴一旦虚的话,胃背后的痰湿就盯着要动手了,肝风也容易要来克胃。

肝是挟胃贯膈的,它克你,就会“捏”你的胃——现在胃阴不足,胃虚了,肝就来克胃——肝“捏”你的胃,你就打嗝嗳气,一“捏”你的胃,就嗳气;“捏”到你的**,就**胀痛;“捏”到你的脖子,脖子就有异物感,好像被掐住一样喘不过气;“捏”到你的大脑,那你就头疼了,眩晕了,最后脑血管爆或者堵死,出现中风。这些就是胃阴不足引发的问题。

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动态发展地观看,分析疾病也一样,要动态发展地分析,不要死板、教条。你看,胃阴不足的问题可以延伸出多少问题:

胃阴不足,首先是引起胃本部的问题,如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的肠化[5],等等。

其次就是胃阴不足可能继发了乳腺增生,乳腺炎或堵奶等。

胃阴不足也可能引起甲状腺结节和甲亢。

当患者出现了能吃又大汗的症状,发展下去开始从胖突然消瘦的,就是糖尿病了。

胃阴不足影响到了咽部,可以是神经官能症,可以是梅核气,还可以是腭扁桃体肿大。

胃阴不足影响到了牙龈,可以是牙周炎。

胃阴不足影响到了鼻子,最常见的就是腺样体肥大。

胃阴不足往上影响到了眼睛,就容易出现慢性结膜炎、麦粒肿,甚至是霰粒肿。

胃阴不足影响到了脑子,就容易导致脑缺血、中风、眩晕症、失眠、狂躁或抑郁等病证。

胃阴不足往下影响到了子宫和血海,就会出现子宫肌瘤、纳囊、内膜息肉等妇科病。

表面上看,我讲的是调好脾胃治百病,从深层次看,都是由结构决定的功能变化——脾胃的经络就是过了哪里,堵在哪里,哪里就生病。不懂经络而治病,开口动手便错!

中医是讲逻辑的,我讲的这些,都是和经络相关联的,包括我讲的肝克胃,肝经挟胃贯膈。

我上面讲的都是基于结构相关的底层逻辑,是物理性质的,不是想当然的理论。

你看,深入了解中医就会发现,中医治病是有逻辑的,中医不是盲目的。

为什么可以说脾胃好很多病就容易好,它不是五行生克那么简单,它一定是有某种物理结构支撑着的。

为什么胃阴会虚?大多是吃出来的,煎炸、烘烤、辛香的食品,或牛羊肉等都容易造成胃阴不足。

那怎么判断胃阴不足?

1.看胃口:分析胃,一定要先谈胃口。胃热,一定是胃口旺盛的,能吃。能吃能化,胃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能吃,又累,那胃就有问题了。

2.看舌头:舌质色泽可以是淡嫩的,但绝大部分都有裂纹舌,有些人深,有些人浅而已,这个要看得仔细。很多人有细小的裂纹的,这意味着出现胃阴虚了。有的人是地图舌,或者还同时存在剥苔和腻苔。

记住,胃阴虚和脾气虚是可以并存的,脾气虚会让舌质淡嫩,但是胃阴不足又会出现裂纹和剥苔。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判断错。就以为只是脾气虚的问题,没考虑到胃阴虚,就只会健脾,这会造成鼻出血和大便干。只要加点养胃阴的药,这个问题多半就能避免。

3.胃火起来了后,阳明有热,容易出汗,怕热。

4.兼有湿热之后,皮肤油腻了,头维穴处开始脱发,即M型脱发,胃经经过的一切部位可以发痤疮,如大迎穴区的颌角处,如绕唇部位,如鼻翼处等——开始口臭,开始口疮溃疡发,可能会出现湿疹。

热盛生出的风,可以超越胃经,弥漫全身,发现风团瘙痒,即荨麻疹,甚至幽门螺旋杆菌也可以开始滋生了,有感染HPV的也不出奇。

你看,从一个胃阴,我就可以进行这样的沙盘推演,完全是讲逻辑的,不是乱讲的。

我们讲五脏六腑,每一个脏腑的气血阴阳变化,都是这么变幻莫测的。中医基础一定要学牢,这样你就可以推演了,一旦推演过,你就会上瘾,会发现里面有大美的风景。

推演得熟练了,这跟透视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对病机把握到位了,有时患者不用出声,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1].“化骨龙”本义即龙生九子里的饕餮(tāo 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广东人喜欢把胃口过于旺盛的孩子叫成化骨龙。

[2].大口七:作者自拟经验方,组方为山楂、麦芽、玉竹、小米、大麦、鸡内金、莱菔子、白扁豆、百合、莲子、山药、橘皮。

[3].培土茶:作者自拟经验方,组方为五指毛桃、山药、白扁豆、茯苓、芡实、莲子、黄精、橘皮、甘草。

[4].《温病条辨》一书系清代吴瑭(鞠通)的著作,为温病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

[5].肠化:肠化是因为长期炎症的刺激,胃黏膜发生形态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