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治疗关节痛,诸方不效时,可以考虑试试甘草附子汤。笔者初用此方时,是受门纯德老先生启发。

门老说此方是《金匮要略》治风寒湿痹的方子,也是他治疗“寒痹”的主要方子之一,要比“桂枝附子汤”“桂芍知母汤”和“白术附子汤”的疗效好。

门老认为此方的主证是剧痛,关节不能屈伸。乍看此方,寥寥数味——甘草、附子、白术、桂枝。门老的用量,是每味药三钱。而且门老认为此方,药味,绝不能随意加减(这一点,笔者持保留意见)。具体医案,大家可以去阅读《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兹不赘述。

笔者自阅读门老医案后,对此方一直跃跃欲试。

在用之前先分析一下此方与痹证的关系。

而在论这句话之前,笔者再引用姚荷生所著《中医内科学评讲》中一句话:“疾病在祖国医学概念上,应该是致病因素影响机体失去生理正常状态而产生的病变。”

按着姚老先生对疾病的解释,我们如果反过来理解,就是治病,只要去除致病因素就可以了,为机体自愈扫清路上的障碍,从而激发和推动人体的自愈能力。

当大夫的,千万不要越俎代庖,以为用药物可就以替代人体的自愈能力。但也不要盲目等待患体机体自愈反而贻误病情,我们可以用天然药物激活和帮助机体自愈。

以下开始分析:

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本着但求其真、不求其全的原则,只讨论这个痹证的分型,热痹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只看这一句话,风寒湿痹,有多少致病因素在?有风有寒有湿。起码是三种直接致病因素。

至于间接因素,比如由这三种外因引起的气滞、痰凝、血瘀,或郁而化热,或本虚等,暂不考虑。

既然知道了至少有三种外因的致病因素,那么就接着分析一下本方的药物组成:桂枝——能祛风;附子——能散寒;白术——能除湿;甘草——调和诸药,缓和症状及药物的作用。这么一看,此方是多么的熨帖啊!

自此分析后,我对本方是深印脑海,一直等待着应用。

下面分享两例病案。

第一例

2015年9月,老家一位长辈,女,六十岁,来寻我治疗腰痛。当时主诉为腰痛伴左侧坐骨神经痛三个月,左腿不能屈伸。医院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拟动手术治疗,最后患者抱着一丝希望,忍着剧痛,坐了两百多公里路的大巴前来就诊。

就诊时,只能坐半边屁股,查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水滑。尺肤凉润,脉沉而缓。

我说,你这是个阳虚,是个寒痹,舌头这么胖这么水,表明水湿也很重。不管怎样,先开个方试试。

当时我就开了一个处方:生白术45克,黑顺片10克(先煎),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水煎服,日二服。

另再开两种成药,剧痛缓解后,用来善后服用,即金匮肾气丸与桂枝茯苓胶囊。

同时,叮嘱患者需长期忌口,尤其是瓜果生冷寒凉之品,伤阳又聚湿。

五天后,她来电反馈:五剂药服完,疼痛减轻很多,问需要再服吗?

我嘱再服五剂,之后,再服中成药。两月后反馈,腰部基本不痛。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第二例

2015年7月23日,蓝某,女,三十四岁,主诉为背部肩胛骨缝处剧痛伴头痛,手不能抬,一天。

因为是老朋友了,在微信上让我救急,不能袖手旁观,凭我对她体质的了解,及当时她的饮食偏好和仅有的几个主症做出判断。

头痛——夏季空调风;背痛——太阳经所过处,应该有寒气(她家地处承德);牵扯痛——寒主收引。我只能看到风与寒。

夏季,近期有进食过西瓜——我推测有湿。

就这么推测致病因素。

我给出甘草附子汤[生白术50克,桂枝9克,熟附子9克(先煎),甘草10克]。还有一点,她的牵扯痛比较明显,是伤筋以及筋有寒的表现,而肝主筋,于是我又加上了一个散肝经之寒的方子——吴茱萸汤(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大枣10克,生姜6克)。正好她也有头痛,一方两能。

我最后又加了一个枳壳10克,为什么呢?

毕竟天处于盛夏,这么多热药进去了,怕蓄了药的热邪,于是加了枳壳通腑气,让药物被人体利用后可以及时排出体外,不至于引起副作用。

但最后,她还是上火了——咽痛,笔者只好用保和丸来解除药邪。

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注:这是我多年朋友,我比较了解她的体质等情况,才给网诊,读者不要误会。)

心得体会:

本方用于体寒之关节痛较好,尤其适用于痹痛初起,服下即令风寒湿邪散于无形。

我用此方,白术用生品,因生品有润性,量也大,量大运脾之力强,能加强肠道蠕动令湿从肠走,且有扶正作用。桂枝与熟附子及甘草,均有10克左右。

平素我还是使用本方的加味,但更多的时候,是用原方。

笔者用此方,治过肩周炎、腕关节炎、指关节炎,可以说,但凡身上关节疼痛,只要是以寒邪为主,就能有一定的效果。

指征还是按门老的来。

但我治时,会切诊,摸痛处及周边皮肤,多有凉感,皮肤也有湿润的感觉,如果皮肤太过干燥,可能效果会差一点,或据证再加味处理亦可。

临床要多变通,不可死守本方。

以上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附子有毒,个人不要轻易操作。

[1].本文于2016年8月8日发表于“经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