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接过信的时候,只觉得达西会再次提出求婚,可她万万没想到会是这些内容。可想而知,她当时读信的心情是多么迫切,感情上又产生了多大的矛盾。她的情绪当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在信的开头,伊丽莎白简直不敢相信,达西居然自以为能获得他人的原谅;再读下去,她更是坚信达西无法自圆其说,但凡还有一点儿羞耻之心,他都不会这样在人前欲盖弥彰。伊丽莎白带着强烈的偏见,从纳瑟菲尔德舞会那一段展开了对达西的抨击。她读信时一目数行,根本来不及细想,往往上句的意思还没理解就着急往下读了。达西认为她姐姐对宾利没什么感情,于是,伊丽莎白便一口咬定他在撒谎。当他一条条列出两门婚事的不利条件时,伊丽莎白更是气得不愿再读下去。他对自己的作为没有一丝懊悔之意,这让她感到颇为不满。他的语气毫不谦逊,反而狂妄至极,那副傲慢无礼的派头跃然纸上。
读到威克姆先生那一段的时候,她才稍微冷静了一些。其中许多描述与威克姆先生亲口所说的故事极为相似,假如这些情况属实,她之前对威克姆的好感又算什么呢?一想到这里,她就更加痛苦,更加不知所措了。她感到惊讶、困惑,甚至还有一丝恐惧。她恨不得把这段话全盘否定,因而反复叫道:“不可能!这绝对不是真的!他一定在撒谎!”她读完信后,立马把它收了起来,连最后一两页写了什么都没看清楚。接着,伊丽莎白断然道,这封信里谎话连篇,她今后绝不会再读。
她的思绪乱作一团,不知该如何是好,只顾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但这样可不行。不到半分钟,她又调整好心态,重新把信拿了出来。她专心读起了有关于威克姆先生的段落,并逼着自己琢磨每句话的意思。信中写到了威克姆和彭伯利家的关系,而这一点与他本人口述的完全一致。虽然,她不了解老达西先生对他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但是应该与他自己所讲的基本吻合。到目前为止,双方所述的情况还可以互相印证,但是读到遗嘱问题的时候,两个人就各执一词了。威克姆当时说到牧师俸禄的那些话,她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她逐字回忆起来,并下意识地认为有一个人在说谎。一时间,她又高兴起来,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准没错。接着,她仔细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当读到威克姆放弃牧师俸禄以获取三千镑补偿的时候,她不由得犹豫起来。她放下信,尽量公正地推敲了每处细节,并斟酌了每种说法的可能性,可是她依旧毫无头绪。这两个人都颇具说服力。她只得继续往下读,但是越读越糊涂。她本以为这件是板上钉钉的事——任凭达西先生怎样花言巧语,都无法改变他作恶多端的事实,但是信上的每行字都在清楚地表明,只要换一个角度看,达西先生就是无辜的,他的一切行为都情有可原。
他毫无顾忌地指控威克姆先生,说他过着骄奢**逸的生活,伊丽莎白对此感到大为震惊,可是她又提不出反证,因此只能暗自生着闷气。在威克姆先生参加民兵团之前,伊丽莎白对他一无所知,而他之所以入团,也只是因为在镇上偶然碰到一个见过几面的朋友,随口劝他加入的。至于他以前的生活方式,除了他自己说的之外,在赫特福德就没有人知道了。还有他真正的品行,即使伊丽莎白能打听到,也从未想过这样去刨根究底。他的相貌、声音和举止无一不是至高美德的映照。她希望回想起一两件足以证明他品行端正的事例,或者找到一些他宅心仁厚的证明,将他从达西先生的指控中解救出来——至少可以凭这些优点来弥补他意外犯下的错误——可是她什么都想不出来。她所说的“意外的错误”是指达西先生对他的指控,威克姆先生常年过着糜烂的生活,在伊丽莎白看来或许事出有因。威克姆出现的时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风度翩翩,与众人谈笑风生,并在邻里间广受称赞。可是,除了他用社交手段赢得的赏识之外,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实在的优点。她思考了好一会儿,决定继续读信。可是,天哪!接下去便是他对达西小姐的企图,早在昨天上午,就在菲茨威廉上校那里得到了证实。信的最后让她去找菲茨威廉,问他是否真有其事。早在之前,她就听菲茨威廉上校说过,他对表兄达西的事情了如指掌,更何况,她也没有理由去怀疑他的人品。她确实想过去找菲茨威廉上校问个清楚,但这样不免有些尴尬,再说,如果达西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贸然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的。因此,她彻底打消了求证念头。
伊丽莎白到现在还记得,那天晚上在菲利普先生家第一次与威克姆见面的场景,对他说过的话也记忆犹新。她突然意识到,跟一个陌生人讲这些话有多么不妥,还奇怪自己以前竟然没这样想过。他不仅在人前自吹自擂,而且说话做事还互相矛盾。她记得他曾夸口说不怕见到达西先生,还说他会坚守自己的阵地,该走的人是达西先生,可是他没有参加下一周的纳瑟菲尔德舞会。她还记得,在纳瑟菲尔德那家人搬走之前,他没有跟任何一个人谈过自己的身世(除了伊丽莎白),可当那家人搬走之后,这件事就尽人皆知了。他曾经对她说,为了尊重达西的父亲,他永远不会揭露他儿子的罪行,但实际上,他在不遗余力地败坏他的名声。
现在细想一下,关于威克姆先生有诸多可疑之处,这件事或许会迎来一个惊天动地的转折!看来他向金小姐献殷勤一事,纯粹就是为了金钱,真是令人厌恶。金小姐的财产并不丰厚,但这不代表威克姆爱她,反而说明他见钱眼开,不放过任何一个得利的机会。然而,他对伊丽莎白的动机也不单纯——要么就是误以为她很有钱,要么就是为了博得她的喜爱,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恨自己为何如此轻浮,要将对他的好感全都表露出来。伊丽莎白再也无法替威克姆先生辩护。当初,简向宾利先生问起此事,对方直接回答说达西先生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过错——至此,伊丽莎白也愿意相信他所说的话了。尽管达西态度傲慢,可是从他们认识以来,她并没有发现达西有什么不堪或者恶习,特别是他们最近经常见面,她也更加了解他的脾性和处世方式了。他的亲朋好友都很重视他,也很尊敬他,就连威克姆先生都承认他是个好兄长。她还常听到达西亲切地提起自己的妹妹,这说明他是个重感情的人。假如达西真像威克姆说得那样恶毒,他也没办法骗过身边所有的人。再说,一个如此薄情寡义的人,又怎么能和宾利先生成为朋友呢?
伊丽莎白越想越觉得惭愧。无论是达西,还是威克姆,都成了她盲目、固执和偏见的牺牲品。
“我的做法实在太荒谬了!”她嚷道,“我一向自负有知人之明,还为这一点感到颇为自豪!我一向瞧不起姐姐那种‘忍气吞声’的大度,可现在用这毫无意义的猜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真是自取其辱!我活该丢这个人!就算我掉进爱河溺了水,都不会糊涂成这样!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爱上了谁,而在于我的虚荣心。一个恭维我,我就高兴,一个怠慢我,我就生气。从一开始认识他们的时候,我就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对他们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直到现在,我才总算有了点儿自知之明。”
伊丽莎白从自己想到简,又从简想到宾利,她的思维逐渐连接成一条长线。她突然想起,达西先生在简和宾利的问题上也做了解释,于是,她又赶紧把信拿了出来。第二遍读起来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她既然在一件事上不得不相信他,那另一件事又怎么能质疑他呢?达西说,他并没有察觉到简对宾利的爱意,这时,她不禁想起了夏洛特对他们两人的看法。伊丽莎白无法否认,达西对简的描述也算是有凭有据。虽然简的内心火热,但是表面不露声色,再加上她那副悠然自得的神情,确实让人难以想象,她其实是个多情善感的人。
当她读到自己家人那一段时,其中的言语固然伤人,但是那一番指责并非毫无道理。伊丽莎白越发感到羞愧。面对这一针见血的责难,她根本无力反驳。他特别提到,当时在纳瑟菲尔德舞会发生的种种情形,正是他反对这门婚事的首要原因。伊丽莎白对他的第一印象奇差无比,然而,达西又何尝不是呢?
信上对她和姐姐的称赞,伊丽莎白也并非无动于衷。她看了心里很舒坦,但是并没有因此感到安慰。家里人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口舌是非早晚要惹到她和姐姐身上。伊丽莎白想到,简被人这样嫌弃,跟她的至亲好友可脱不了关系,姐妹俩也必然会因为亲友的失当行为而受人诟病。想到这里,伊丽莎白陷入了深深的无力感。
她沿着小路走了两个钟头,脑中思绪万千——她努力还原每个场景,重新思考每种可能。这个转折太突然了,也太重要了,她不得不尽快找出真相。最后,她只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也没整理出什么头绪,又想到出来这么久,也应该回去了。进屋的时候,她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希望表现得像平常一样自然,免得跟人谈话时露出马脚。
她一到家,马上就有人告诉她,在她外出的这段时间,罗辛斯庄园的两位先生都来找过她了——达西先生前来辞行,只待了几分钟就走了,菲茨威廉上校跟她们起码坐了一个小时,就是为了等她回来,还差一点儿要跑出去找她。虽然伊丽莎白表面上很遗憾,心里却轻松了不少。菲茨威廉上校再也不是她牵挂的对象了,她的心里只有那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