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enjamin, Walter. Reflection: Essays Aphorism,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 . Ed. Peter Demetz.Trans. Edward Jephcott. New York: Harcout Brace Jovanovich, 1978.. ——作者注(若无特别说明,本文注释均为作者注)
[2] Ziolkowski, Theodore. The Novels of Hermann Hesse: A Study in Theme and Structure . Princeton:Princeton UP, 1965.
[3] 参见《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冯至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第114页。
[4] 参见《游戏的人:文化中游戏成分的研究》,赫伊津哈著,何道宽译,花城出版社2007版,第5页。
[5] Schlegel, Friedrich. Athen um Fragments. Theory as Practice: A Critical Anthology of Early German Romantic Writings . Ed. Jochen Schulte-Sasse. Minneapolis, London: U of Minnesota P, 1997.
[6] Field, G. W. Hermann Hesse. New York: Twayne, 1970.
[7]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掀起了一场中国文化热,许多知识分子面对战后的满目废墟,希望求助于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的世界观,来振作自己破败的精神世界。黑塞就是深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对于玻璃球游戏之音乐境界的描绘,特别契合中国古典艺术精神。按照宗白华先生的见解,“道”的生命和“艺”的生命最终归本于“音乐的节奏”,“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源”。(《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6页)
[8] Field, G. W. Hermann Hesse. New York: Twayne, 1970.
[9] Faesi, Robert. “Hermann Hesse’s Glasperlenspie l.”Neue Schweizer Rundschau . No.7, 1943.
[10] Humm, Robert Jacob. “Hermann Hesse’s Glasperlenspiel .”Die Weltwoche . 10 December, 1943.
[11] Michels, Volker, ed. Materialienzu Hermann Hesses Das Galsperlenspiel . Suhrkamp taschenbuch80 and 108, Frankfurta. M., 1973—1974.
[12] 同上。
[13] Ziolkowski, Theodore. The Novels of Hermann Hesse: A Study in Theme and Structure . Princeton:Princeton UP, 1965.
[14] 据一些学者考证,《一个提契诺人的故事》的情节同《玻璃球游戏》有关,尤其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关于故乡和母亲的联想,同《印度传记》中关于母权神话的构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关于黑塞与巴霍芬母权神话的关系,研究者早就展开了一些有趣的探索。有人认为,黑塞和荣格都“坚持把人类全部文化的根源追溯到母亲崇拜的巴霍芬的命题”,“抛弃了欧洲的市民社会,成为一位背叛传统基督教秩序的信徒”,“按照自己的愿望来塑造新的神”。(《神话与理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的知识界》,上山安敏著,孙传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00——202页)还有人认为,巴霍芬的母权神话影响了黑塞和荣格,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说对黑塞影响甚巨,甚至还诱使黑塞进入了“奥丁神秘主义”。(《荣格崇拜——一种有超凡魅力的运动的起源》,诺尔著,曾林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319页)
[15] Novalis. Philosophical Writings . Trans. and ed. Margaret Mahony Stoljar. Albany: State U of New York P, 1997.
[16] 参见《人的奴役与自由:人格主义哲学的体认》,别尔嘉耶夫著,徐黎明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17] Derrida, Jacques. “Force of Law: The Mystic Foundation of Authority.”Deconstruct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 Ed. Drucilla Cornell, et al. London: Routledge, 1992.
[18] 参见《但丁传》,梅列日科夫斯基著,刁绍华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0页。
[19] 1940年4月,黑塞在战争的炮火声中给儿子马丁写下了这封信。此时黑塞正在创作《玻璃球游戏》,因此不少研究者认为这封信不仅是一则教育儿子的家信,也可以看成一篇解开《玻璃球游戏》创作之谜的导读。——编者注
[20] 此处所指为1940年4月3日定稿的诗作《吹笛》。——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