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刚刚步入职场的新人,还是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达人,在面对工作的问题时,总免不了要跟周围的领导、同事或陌生的客户打交道,而沟通交流的第一步就是给对方一个恰当的称呼。千万别觉得这是小题大做,生活中,如何称呼对方是一件非常有讲究的事。

一个骑马赶路的年轻人,见天色已晚,想找家客栈住下来。只可惜,身在异地他乡,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到了哪儿,离最近的客栈还有多远的路程。恰好有一位老汉经过,他在马上高声地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客栈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

年轻人听后,立刻策马狂奔,向前赶路了。但他一口气跑出了十几里路,却连客栈的影子都没看见,四处荒无人烟,他有点生气,觉得那老头儿故意捉弄他,很想回去跟他理论理论。他一边想,嘴里一边嘟囔:“五里,五里,什么五里?”念着念着,他突然醒悟了,原来,老头儿说的是“无礼”,而非“五里”。他掉头就往回赶,没过多久,再次与老头儿相遇。这时,他连忙下马,客客气气地走到老人跟前,亲切地叫了一声“老伯”,接下来的话还没说,老头儿便开口了:“客栈离这里很远,如不嫌弃,就到我家暂住一宿吧!”

称呼在交际中有多重要,想必不用再赘述了。称呼是彼此之间展开沟通的信号,也是传达礼貌和情意的途径。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对他人如何称呼自己都是很在意的,只是由于各国各民族的风俗、语言不一样,称呼上有很大区别。

想成为一个懂礼节、受人喜欢的人,不管是朋友相见,还是与陌生人相见,都要特别注意称呼的问题。错误的称呼不仅会闹出笑话,还可能引起误会,让听者不高兴。

燕子是一家公司的前台,一个毕业没多久的学生,因为公司的产品很畅销,所以每天要接待不少来访者。那天,公司来了一位老妇人,穿着十分考究,她是预约来公司了解产品的客户。燕子立刻奉送上热情的笑脸,甜甜地说了一句:“奶奶,您找哪位呀?”

老太太原本微笑的脸突然沉了下来,看了燕子一眼,说:“哪儿来的‘愣头青’!”燕子愣了一下,很惊讶,心想:我也没招惹她呀,怎么骂人呢?可作为前台,她不能对客户无礼,就给老太太倒了一杯水,赔着笑脸说:“奶奶啊,我们老板出去了,大概下午才回来。”

老太太的脸更沉了,狠狠地瞪了燕子一眼,转身就走了。

恰好这时候公司领导回来了,遇到老太太就握着她的手说:“哎呀,顾大姐,您来了!真不好意思,我刚出去,让您久等了。来来来,里面坐。”

燕子有点费解,领导才三十几岁,怎么管老太太叫“大姐”?就在她愣神的时候,老太太突然对领导说:“还叫大姐呢?你们这姑娘都管我叫奶奶了!”燕子顿时脸就红了,知道自己在称呼上犯了错误,得罪了客户。

称呼看似很简单,实则蕴含着许多信息。一个巧妙而适当的称呼,体现的是说话者对他人的尊重,就像妙音入耳,让对方觉得很温馨,能够缩短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顺利。尤其是在职场中,更不能随便地称呼他人。

称呼的格调有雅俗之分,应依据对方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称呼。比如,对于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称之为“某老”,如“李老”,或者加上对方的头衔,如“李教授”,切不可张口就称“老伯”,若是平日里与陌生的老人相遇打招呼,倒是不妨这样称呼。前者带有敬仰之意,后者则是一般情况下的尊称。

再者,年轻的女人很喜欢称呼别人“师傅”,虽然听起来很亲切,但文雅不足,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对于工人、厨师称呼“师傅”比较合适,可对于医生、干部、军人等就显得不合适了,应要视场合、双方关系来选择恰当的称呼;若担心说错,最好就在姓氏后面加上对方的头衔、职务,这样既显得正式,又不失尊重。

在涉外活动中,依照国际通行的称呼惯例,成年的男子都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太太”;对年长但不明婚姻状况的女子或是职业女性,则统称为“女士”。若知道对方的姓氏、职称,也不妨加上,这样更显得对他人的重视和尊敬。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尊重,礼貌的称呼恰恰是表现对他人尊重以及自身修养的方式之一。在交际中,女人一定要尽量多用尊称和敬语。对一些资历老的同事,要称呼为“老师”,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对经理和上司,一定要予以尊重,不要称呼对方“老大”“老总”,直接称呼“经理”“主任”就好。

现在年轻人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在称谓上也很亲昵。可是,在职场当中,尤其对女性而言,亲昵的叫法还是尽量少用,一来容易引起别人的误会,二来会显得比较轻浮。

关系比较亲近的同事之间,偶尔会给彼此起个绰号,显得比较亲切。但这些绰号私底下称呼还好,切不可用在公共场合中。对待上司,尽量保持尊重的态度,切不可胡乱起绰号。

说了这么多,就想提醒朋友们,欲在职场与人顺利协作,赢得对方的好感,在对别人的称呼上一定不能马虎。多使用礼貌用语,分清楚交谈场合和主次关系,了解对方的身份地位、个性喜好,能避免许多尴尬,给人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