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一、前传——家族的历史

2002年,华与华在广州成立。华与华这个名字,含义是创始人华杉与华楠。

我们哥俩出生在贵州省道真县一个教师家庭,我出生于1971年,华楠出生于1974年,所以华楠经常说华与华“Since 1974”。

我们出生的年代,还在中国的“**”时期,那时候的英雄,是“越穷越光荣”,还有“白卷英雄张铁生”,也就是说,谁最没有钱,最没有知识,而且最蔑视财富,最鄙视知识,谁就是国家英雄。

不过,到了我6岁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紧接着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始了“科学的春天”,科学家成了英雄,“知识就是力量”成了口号。我的父母都振奋了起来。

父亲毕业于贵州大学数学系,当时在道真县上坝公社中学任数学老师。母亲先后在上坝小学、上坝中学教书。因为比父亲晚一年上学,正赶上刘少奇倒台,出身不好的地主子女没有上大学的机会,她只上了一个“劳动大学”,算大专文凭。母亲看到恢复了高考,以后考大学要考英语,她看看全县也没有两个英语老师,以后谁来教自己的两个儿子英语呢?于是她开始自学英语。

父亲有极强的理财能力,他总是能用很少的钱,把家里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好,能定期资助有困难的亲戚,自己还能有储蓄。不过,当时他们的钱也不算很少,在70年代,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有七十多块钱,已经算是宽裕了。我出生的时候,父亲竟然能每月拿出15块钱工资给我请了一个保姆!全县只有县长家和我家有保姆了。我的保姆姓赵,爸爸妈妈叫她“赵大孃”,也是我家的亲人了。等到母亲要学英语的时候,父亲又马上拿出六十多块钱,买了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这也是一笔巨款,但是对于他来说毫不困难。于是,母亲就开始跟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英语。

后来县里办了夜校教英语,老师是彭乾中,毕业于贵州大学英语系,我怀疑他是全县唯一一个能教英语的人。彭老师是我父亲的好朋友,几年前来上海时还到我家里做客,大概因为学英语的缘故,他也是全县最时尚的人,我记得他后来是全县最早有摩托车的。彭叔叔一直是我的偶像。

母亲就在彭老师的班上学习。从上坝公社到县城,要骑车走十五公里山路,她上完夜校要骑车赶回来,第二天清晨还要带学生出早操。但她既不怕辛苦,也毫不畏惧夜里一个人走山路,她就是这么好强的人。夜校毕业,母亲又争取到机会,去贵州大学英语系进修两年,终于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而且是高三英语的“把关老师”,就是一直教高三,专门训练学生对付高考的魔鬼教练。我和弟弟后来都在母亲的“把关”下参加高考,英语都取得了好成绩,一切就像我母亲计划的一样。

不过,不要误以为我们的英语很好,我们只是能对付高考,是“高考英语”。

母亲有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我表哥张亚群。因为我父母都是老师,我家就成了父母双方家族子弟的教育基地,我还没有上学,就有表哥表姐们在我家住着准备考大学。我表哥张亚群,一米八的大帅哥,初中毕业考技工学校,六门功课考了一百八十多分,毕业当了五年工人,突然来我家跟我妈说:“嬢嬢!我要考大学!”我妈取笑他说:“你高中都没念过,考什么大学?”张亚群指了一下我们家客厅的双人沙发说:“我就睡这里。”我看了一眼那沙发,他的脚肯定得跷到扶手上了。张亚群到我家,从A、B、C开始学起,就一年时间,他高考英语就考了八十多分,考上了北京语言学院英语系。现在他生活在加拿大。

这是张亚群的时代,不是张铁生的时代了。

再说回1977年,不,应该是回到1976年,在我5岁的时候,父母开始对我抓教育,那时候我每天有两个功课,一个是早上,妈妈带着我跑步。我们居住的上坝中学,在一个山谷边,谷底是一条山涧,山涧上游有一个小瀑布,叫飚水岩,飚水岩下有一座桥,是通往遵义市的公路。妈妈就带着我跑过那座桥,顺着盘山公路跑到半山腰,停下来给我讲一个故事,武松打虎、李寄杀蛇、曹冲称象什么的,回到家呢,我的功课就是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这是我最早接受的写作训练。第二个功课是书法,每天用格子本写铅笔字,写多少不论,写完我爸爸检查,写得好的字他就打一个圈,打满五十个圈算完成任务。这些训练打下了我的语文基础,以至于我从小学到中学毕业,每次作文差不多都是班级的范文,1988年高考,我语文考了全校第一。不过华楠说他高考语文是全市第一。(后来我家搬到六盘水市,父母在水城矿务局中学教书。)我相信我们学校的第一名,大概率就是全市第一。所以我也可能是全市第一。但是当时确实没查过,就这么一直让他得意了。

在学龄前,妈妈教我语文,父亲教我算术。那时候除了科学家,还有一种人很英雄,叫“神童”,神童里面最厉害的,是能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就是13岁上大学。经历了“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时代之后,中国特别急于培养科技人才,我父亲就特别希望我以后能考上少年班。当时,少年班有两个学习模范,一个叫宁铂,一个叫谢彦波,我父亲总是给我讲他们的故事,其中讲到宁铂如何刻苦学习,坐在火炉边读书,火炉把他的裤子烤焦了他都不知道。我也很神往那样的刻苦,也坐到火炉边去读书,看看能不能把裤子烤焦。我慢慢地把膝盖靠近火炉,太烫了,终于没能坚持到烤焦,就放弃了。

父亲又常常跟我讲诺贝尔奖,说最了不起的科学家就是能拿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就是我的童年梦想。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县城来了一个摄影师,他带了一块布景板,上面画了一架飞机在蓝天飞行,窗户的位置是两个洞,孩子们就坐在布景板后面,把头从那个窗户孔露出来。我怀疑是不是每个小孩都去照了那张相,因为我们那个星期的语文课,写作文的题目就是这个飞机摄影。所有小孩写的都是“我仿佛驾驶着飞机在蓝天翱翔”,只有我写的是“我仿佛坐着飞机出国考察”。父亲对此很开心,觉得他儿子志向不一样,他叨咕了这事很多遍,否则我都不会记得这件事。

在一个教师家庭,学习就是第一大事。每年我们兄弟俩只有一天可以合法地全天不学习,那就是新年的除夕,大年初一也是必须学习的。这让我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一天没学习,就有很强的罪恶感。

谈华与华的历史,我首先讲家庭和小时候的成长,因为我们是家族兄弟公司,而且完全是父母训练出来的。不过父母当初也想象不出后来中国的巨变,那时候我发挥最大想象力设想的最好人生,就是考上大学,留校任教;或者出国留学,回国报效。除此之外,不知道还有其他了。

我还要上溯到我的家族历史,因为我们家太传统,太标本了,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最标本式的传统家族,而家族的历史也和我今天的事业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家族保存了一千六百年的家族史,一千六百年的基本脉络清清楚楚;八百年每一代都有名字;三百年每一代都有详细的事迹记录。

三百年前,我的祖先华有端从福建连城华家亭村移民四川资阳,投奔他的大哥华有君。有端开始时做货郎,走街串乡,贩卖一些针线玩具之类小商品,攒一点钱,就买一小块田,慢慢积攒起来,成家立业,成了一个农夫。他和大哥华有君,以及亲家廖氏,三家人房子挨在一起,叫“华廖亲”。现在他大哥的房子还在,成了家族祠堂。

幸福的生活没开始多久,沱江就发了一场洪水,有端的妻子和两个女儿都淹死了,房子也塌了。有端破了产,又重新开始,勤耕俭积。“勤耕俭积”这四个字在家谱中出现频次很高,还有另外四个字,“开基创业”。总之,祖先的功绩就是勤耕俭积、开基创业,然后才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就是中国传统。

华有端四十二岁那年,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位夫人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因为她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文化,带来了文明。新夫人姓魏,嫁进来时二十四岁,也是老姑娘了。她的父亲叫魏显邦,是当地宿儒、私塾先生。魏夫人从小就跟她父亲读书,会背诵整部四书。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标准教材,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书。魏夫人全部可以背诵下来。她嫁进来之后,就成了整个家族的中心,因为她有文化,还能讲故事,给妯娌和孩子们讲《今古传奇》,那是明代的一本小说,也都是我熟悉的书。

魏夫人改变了华氏家族,到他的儿子华兆蕙,华氏成了富足的耕读人家,家谱中留下好多宾客往来的诗文。到我父亲的曾祖父华光瑶,他是县里的神童学霸,当时资阳有三大学霸,跟江南四大才子差不多,叫“资阳三光”,因为三个人名字里都有一个“光”字。家谱里有华光瑶参加科举考试时县太爷给他写的评语,我记得县太爷说他的文字气势如虹,“横扫千军”。可惜他的文章没有留下来。

从华有端到我,是第九代。我觉得魏夫人还直接影响着我,这就是家道、家运、家风、家学吧!除了经营华与华,以及写作品牌营销的专业书籍外,我还是一位史哲作家,《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在中国销售了五十万册,而且已在韩国和泰国出版,我希望以后能在全世界出版。《华杉讲透〈论语〉》目前销售了九万册,《华杉讲透〈孟子〉》《华杉讲透〈大学中庸〉》《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第一册)》也已经出版。我希望我能把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智慧介绍到全世界。

▲童年的华杉、华楠与父母

二、曾经有一个机会让我成为富二代,但是我爸没抓住!

中国的高中学制是三年,在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要进行文理分科,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我的文科成绩好,不喜欢理科,所以我希望进文科班,但是父亲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你学文科,以后再有政治运动,要挨整!”我极不情愿,但从小就是听父母的安排,也不知道世上还有可以不听父母的话这回事,就进了理科班。

1988年高考,父亲说:“以后我们国家汽车工业肯定大发展,你去中国最好的汽车学院学汽车吧!”于是我考进了吉林工业大学汽车学院内燃机专业。

后来华楠考大学的时候,父亲说:“以后我们国家会有很多五星级酒店,你去学酒店管理吧!”于是华楠考进了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父亲对国家的发展判断是准确的,但是对我们的判断有点偏差。我实在不擅长搞机械工程类专业。上实验课的时候,拆开一个最简单的195柴油发动机,我从来没能把它重新装配回去过,总是装配好了,还多出几个零件在外面。

大学四年,我除了应付考试,就是谈恋爱、踢足球、读书三件事。一是读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两千多年前轴心时代的中国哲学,老子、孔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商鞅等;还有就是醉心于兵书战策,《孙子兵法》自然不在话下,《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鬼谷子》都没落下,不过我喜欢战略,不喜欢阴谋。《孙子兵法》我很喜欢,《鬼谷子》我就厌恶。《战国策》我也熟读,但是阴谋诡计太多了,不喜欢。之后就是历史,各种中国史书,最重要的两部是《史记》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有三百万字之巨,全是古文,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部书,但是很少有人能读完,我前后读过四遍。现在写作《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算读第五遍了,估计要写七年,总共五百万字。

我的大学时代,就在阅读中国历史中度过去了。这时候我也不想当科学家拿诺贝尔奖了,因为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我的理想是做哲学家、思想家,最差也要做一个专栏作家吧!我觉得专栏作家也挺酷的,总之就是有思想,然后能写作文影响他人的思想,帮助大家形成看法。这个影响和形成大众看法的工作,就是宣传家的工作了。不过那时候还没想到这一层,事实上,这正是我成为广告人的萌芽。

1992年,我大学毕业。那时候中国的大学生还是由国家分配工作,但是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十四年,深圳、珠海等特区已经很火热,可以不要国家分配的工作,自己“下海”了。我就决定下海,自己去找工作。东北的气氛还是比较保守,同学们会问我三个问题:

1.?你不是学企业管理的,怎么下海经商呢?

2.?你没有户口怎么办?

3.?你以后怎么能有房子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说国家主席也没有一个“国家主席专业”,好像不是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因为熟读历史,对《商君书》很熟悉,知道让人民保持贫穷,和限制人民迁徙,是法家统治术的两大基石。既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越穷越光荣”了,第一条已经取消了,第二条一定不能独存。所以我说户籍制度一定会取消。同学们都认为我说疯话。我也没有想到二十六年后的今天户籍制度还在,但毕竟已经远远不是原来那个户籍制度的概念了,国家没有限制人民的迁徙,也没有在这方面给我带来困难。

最后一个问题,没有房子怎么办。我不知道,那时候也绝想不到可以买房子,我说:“我爷爷有房子,我父亲也有房子,总不至于我没房子吧!我也不知道房子从哪儿来,但总会有吧!”这是我的性格,未来不可预测,老是想以后怎么办,没有意义,我只决定今天要做什么,把未来交给命运和运气。

父亲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他说:“就是应该去!开始几年困难,家里拿钱支持你。我要是在你这个年纪,我早就去深圳了。八十年代深圳刚开始招聘,我和你妈妈就想去,但是考虑到那边教育不行,怕影响你和弟弟读书,才放弃了。现在想来,当初的担忧都是错的。”我这才知道父亲也曾经想去深圳,他思考这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有深圳这个地方!正所谓——曾经有一个机会让我成为富二代,但是我爸没抓住!现在父亲愿意支持我去闯,我就可以啃老了。没想到,我这一啃,啃了三年半!

三、银湖好大雾

1992年我大学毕业,直接到了珠海。不过开始几年,我都没找到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没方向,中间有过两份工作,跑过新疆,还曾经“倒煤”,我在珠海市外贸开发公司承包了一个部门,从贵州把煤炭贩运到广东化州,不过我前后大半年,只做成过五个车皮,三百吨煤的生意,实在是不成规模,也养不活自己,于是又重新找机会。

从1992年到1995年,我的收入都无法养活自己,这就像我爸说的,他寄钱给我“闯”。所以我做了三年半的啃老族,也让我到现在都能理解啃老族,但是你不能啃习惯了,就畏惧社会,成了套中人。

那时候真是找不到自己到底能干啥,宝剑藏玉匣,阴符生素尘。但是,志气还是很大!身无半文,胸怀天下,每天仔细阅读《粤港信息日报》《投资导报》什么的,关心祖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在大排档喝着海珠啤酒,和朋友们畅谈发财大计。1995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试论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投资方向》,纯属自娱自乐和以文会友,大意是说农业产业化、企业并购和家电连锁三个设想,我的一位朋友阿邓读了说:“华杉,可以啊!像王志纲的手笔耶!”我问:“你认识他?”阿邓说:“见过一次,我有他名片。”我说:“赶紧找出来!”

王志纲是新华社广东分社著名记者,那时候写了好多的大文章,我们都是他的读者粉丝,我就照着那名片上的地址,把文章寄给他,又附了一封信,署名“冒失鬼华杉”,意思是希望得到老师指点云云。

后来据王老师说,每天收到这样的信太多,翻一下就扔垃圾桶里了。还好当时王老师的父亲也在场,他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搞了一辈子教育。王校长把我的信捡起来,说:“我看这个冒失鬼还不错,喊来见一下嘛!”我的传呼机就响了,1996年1月6日,我到广州见了王老师,从这一天起,我的职业生涯才算是真正开始了。

第一次见王老师,真让我振奋!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他说:“我要开创中国的策划产业,我要建立中国的商业思想库。”另一句话呢,就是他的口头禅:“我在中国……”总是说我在中国如何如何。我想起当我还是一个“神童”的时候,还是有点资格说“我在道真县如何如何”的,什么时候我也能说“我在中国如何如何”呢?

我说:“王老师!我来跟您干吧!”

老师说:“要考试!”

我说:“请出题!”

题目是要我写一个关于投资建设广东省文化中心的项目建议书。我在中山图书馆待了三天,把建议书交卷了。王老师说给85分,就把我收下了。从此我加入了王志纲工作室,包住宿,工资1000块一个月。

第一份工作是给一个贵族学校写一条电视专题片文案。那时候老师身边有一批文化人跟着他炒更的,其中一位小伙子叫罗勇,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罗勇带着我写的这条片子。我们俩讨论得兴奋起来,罗勇说:“小华!我打字快!你口述!我打字!”我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地说,罗勇在电脑前打字,很快就弄完了。这工作太适合我了!

很快到了春节,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也结束了。结束后王老师就给大家分钱,其他人都是炒更没有工资的,做完项目再分钱。我是领工资的,没想过会参加分钱,但王老师也给我分了一份,3000块!所以我第一个月挣了4000块!春节我就坐飞机回家了。我的火车时代结束了,进入航空时代。

王老师的策划事业蒸蒸日上,他是中国策划产业的一个启蒙者,启蒙了好多人,包括我。而且,我“发财”了,一千块的工资实际上领了不到三个月,工资奖金都噌噌地往上涨。第二年,我就跟女朋友结了婚,在珠海买了房子,站在窗口踮起脚还能看见海景。

多年以来,王老师几乎每次见面都要取笑我:“小华刚到工作室的时候,衣无领,裤无裆,到了工作室,很快就手里抓着大哥大了。”王老师在钱财上从没亏待跟他的人,就是这样。

1997年,王志纲工作室来了一个捣蛋鬼,叫陈竹父,之前在广告公司干过。现在也在上海经营一间广告公司,叫天阿广告。

陈竹父捣什么蛋呢?他跟我说:“华杉,你不能跟王老师!”我说:“为什么?”我刚刚脱贫致富,正在兴头上,还远远没到想这个问题的时候。

他说:“王老师是中国传统智囊,不是职业社会的专业人士,你跟他,没专业,最后你也成不了他。你应该去干广告,我看你最适合干广告。”

“广告?广告不就是卖挂历吗?”那时候各公司年底都要印挂历,广告公司的业务员,就是200块钱底薪,去拉单印挂历,这工作太低档了吧?

“广告一点也不低档!奥格威你知道吗?”

“不知道!”

“有六个广告人上过《时代周刊》封面,奥格威是其中之一。奥格威还有两辆劳斯莱斯。”

“劳斯莱斯不是英国女王的车吗?”

“英国女王只有一辆,奥格威有两辆!”

哦,原来做广告可以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还可以有两辆劳斯莱斯,开一辆,家里车库放一辆。

我问:“他们有写书吗?”陈竹父给我开了一个书单,那年春节,我把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霍普金斯的《科学的广告》、韦伯杨的《广告人日记》,还有台湾一位姓刘的老师写的书,通读了一遍,哎呀!这玩意儿太适合我了!我不仅能干,而且肯定和他们干得不一样,我会超过他们。我奋笔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我们的战略和战术》,就是我进入广告业的事业理论,主旨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这是“华与华=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的雏形,经营上也可以放大客户的项目和咨询预算。

1998年开春回来,我就找王老师辞职了。王老师很失望,他历来是“君子不器”的观念,强调的是通识、洞察,最忌讳的就是“专业”。我要去成为一个专业人士,他很不以为然,但看我去意已决,还是支持鼓励我。我也很舍不得离开,情绪不是很高。那时候工作室已经不在广州,而在深圳银湖,走的时候是一个雾天,我给工作室留下了一首诗,说诗也不是诗,说词也不是词,因为跟哪个词牌也对不上,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叫“回车”,就是写一句敲一下回车键的意思。

回车一首《银湖好大雾》:

清风浴雾,

隐隐婆娑树。

无限风光在险峰,

人道仙人住。

我欲登高作赋,

何处拾级觅步。

兜转徘徊迷了路,

银湖好大雾!

四、广告生涯

1998年2月,我到深圳力创企业形象设计公司工作。力创是中国第一代的CI设计公司,当年的代表作有嘉陵摩托、扬子电器、乐凯胶卷等。力创专门为我成立了力创广告公司,这样,我初入门进入广告界,就做了广告公司总经理。

从来没人教过我做广告,这就让我二十年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上任做力创广告总经理,我的第一个任务倒不是广告,而是替临时走不开的设计公司总经理出一趟差,带设计公司的团队去贵阳,给南方汇通做CI标识提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平面设计。在力创工作期间,我结识了几乎所有中国第一代的平面设计大师,也养成了我对标识和字体的判断和审美,特别是字体。后来我读《史蒂夫·乔布斯传》,他讲到年轻时学习字体设计对他的影响,我深有同感。有了判断和审美,就知道自己没那个手艺,所以之后华与华的几乎所有标识和字体设计,我在自己团队完成设计之后,都会再请大师修改。手艺这东西,没有张屠户,就得吃混毛猪!别人动动手就两小时,你花两年也是白费,我深刻地懂得这道理。现在配合我比较多的是深圳华思设计的刘永清,他特别愿意跟我学习,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期。所以,华与华的很多设计都是请他参与。

说回我的广告生涯,处女作是深圳的喜悦洋参,当时我们用一个印第安酋长的形象来作为喜悦的品牌形象,设计了所有包装和广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入门第一脚就踹对了,这个对我很重要,因为我一开局就走在了正确的经验上。

1997年,华楠从中山大学毕业,在一所旅游专科学校做了一年老师,然后也下海干了广告。华楠一进广告界,就显露出他的文案天才,他的第一句广告文案作品,是广州海珠区的一个房地产楼盘,他写了一个标题,叫《海珠的珠在哪里?》。我觉得这个标题真不错!后来我在珠海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叫凤凰花园,我也用了这个标题,叫《珠海之珠,凤凰之冠》。可惜那时候还没有华与华方法,如果是现在我就不会用“凤凰之冠”,而是直接说“珠海之珠,凤凰花园”,而且我会买下《东方之珠》歌曲的改编权,然后教会全珠海人唱:“珠海之珠,凤凰花园,就在情侣路香洲码头对面!”

华楠先后在合众广告和英扬传奇短暂地干过一阵子,然后他就自己干了。我劝他去奥美什么的学习一下,他不愿意,要自己挣钱,三个小伙伴一起做一间叫“平方”的广告公司。那时候广州是中国的电视广告制作中心,他们的生意,就是打听到哪个企业要拍电视广告,然后做好创意去提案,如果客户认可,就接拍广告,挣制作的钱。

如此各自做了四年,2002年5月,华楠跟我建议,我们俩做一间兄弟公司算了。2002年7月,我们在广州注册成立了华与华。

五、咨询公司也要请咨询公司咨询咨询

2002年7月8日,华与华在广州成立,公司开张时5个人。我们在广州天河建和中心租了一间办公室,有十六个座位,不过,直到我们离开广州,也没有坐满。

第一个客户是竹林众生牌双黄连口服液,一年给一百万元。我印象挺深,11月1日,十六大开幕那一天,我签了康必得,就是大家早年熟悉的“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药结合疗效好!”2003年1月,签了大连美罗,这样我们就有三个客户,三百多万咨询费收入,我觉得公司“稳了”。

5月,签了田七牙膏,三百万年咨询费,这时候我们全公司9个人,有九百多万咨询服务合同。

只提取前两道药汁,竹林众生牌双黄连口服液。

康必得治感冒,中西药结合疗效好!

胃痛?光荣!肯定是忙工作忙出来的!美罗牌胃痛宁片!

拍照大声喊“田——七——”,田七牙膏。

我们的广告作品可以算是风靡中国,之后又增加了几个客户,我们很快有了超过一千万的年咨询费收入,到2003年结束的时候,全公司也就11个人而已。

2003年,我们决定把公司迁往上海,说搬就搬,12月24日,华与华迁址到上海南京西路中欣大厦。我记得那幢楼是GE的亚太总部,我们公司隔壁一边是新浪网,一边是雅马哈,这是我一贯的风格,咨询创意公司,办公室必须“高大上”。

2004年在上海的第一个新客户是晨光文具,后来又有了三精制药、黄金酒、黄金搭档、葵花药业等客户,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那时候是电视广告的黄金时代,我们差不多每个月都在拍广告。在2008年左右,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中国十大广告主的排名,就是统计在广告投放上花费最多的十个广告主,我一看,十个里面,有四个华与华的客户,就是田七牙膏、三精制药、黄金酒和黄金搭档。我已经习惯了,打开电视,遥控器换来换去,都是我们的广告作品。

华与华早期业务的迅猛发展,跟一个人有关系,他就是哈尔滨晓声广告的老板于晓声。他的业务,是媒介代理,代理全国各大卫视的电视广告,主要是服务于制药业。我和他因为早年共同服务于益佰制药结识,之后又介绍他跟竹林众生和康必得代理广告,他就把他的所有客户介绍给我——没错,是所有客户。三精制药、葵花药业、辅仁药业、天方药业……还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都是他介绍给我的。我后来跟他说,没有于晓声同志,华与华也能发展起来,但是还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三年,有了于晓声同志,华与华就一帆风顺了。他说:“华杉,我告诉你!企业发展极快!一旦上了道儿,极快!你自己都挡不住自己!”

华与华的作品,有三个特点。

第一个,当然就是超级符号。“超级符号”这个词,是华楠提出来的,所以我们说:华与华是超级符号思想的发源地。无论是视觉符号还是听觉符号,我们创建的品牌,都以一个符号为核心,用《孙子兵法》来说,就是“形名”。形,就是视觉符号;名,就是听觉符号。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听符号指挥。超级符号,就是所有人都熟悉的符号,而且是所有人都接受它的行动指令的符号。

第二个,是购买理由,往往就是一句超级口号。符号让人找到品牌,之后还得给他一个理由让他购买。尤其在拍摄电视广告时,我们始终强调,用15秒钟,让受众购买一个他第一次听说的东西。有购买理由,还要强调是第一次听说,就是零基础沟通,永远不要认为顾客已经了解我们了,要“品牌升级”了。只用15秒,第一次看见,就一目了然,过目不忘,一见如故,不胫而走,马上想要,这就是超级符号思想的出发点。后来,华楠把这套思想,总结成十六个字:货架思维、购买理由、品牌寄生、超级符号。

第三个,是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华与华=战略咨询公司+产品开发公司+广告公司。最开始,我们讲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主要是讲包装设计和电视广告是一件事。因为我们本身既做平面设计又做电视广告,又把包装当成品牌最大的媒体和战略工具,包装和广告都围绕超级符号,所以我们就要求包装设计和广告创意是一件事,要用一个系统来完成,这样我们才能把整个品牌资产凝聚在一起。后来我们提出“包装设计就是产品再开发”。因为产品开发就是购买理由设计。再往下走一步,那就是先设计购买理由——成果物体现为包装设计,再作为《产品开发任务书》交给企业,我们用这个方法开发了田七长牙牙、换牙牙儿童牙膏,晨光孔庙祈福考试笔,益佰制药克刻牌“冰喉30分钟”润喉糖等非常成功的商品。这样就把产品开发,也就是商品概念开发发展成了华与华的拳头产品。企业战略,就是产业结构和业务组合,我们从产品开发又发展出企业战略咨询服务,后来的代表案例,是葵花儿童药战略,以及360转型互联网安全业务的企业战略等。整个过程,就是后工序决定前工序,一路往上推演的过程。华与华也由此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战略营销品牌创意咨询服务”。

2013年,我们出版了《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介绍华与华方法和案例,并在2016年增补再版,成为财经类的畅销书。

大概在2007年,我读到一本韩国人写的漫画书《丰田就这么几招》,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TPS丰田生产方式,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妈呀!简直跟我的做法一模一样!这就是良知良能,生而知之,不学而能,这就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就该这么干!我买了好多本送给当时的客户朋友,其中包括晨光文具的董事长陈湖雄。书给了他两年,他也没看。两年后的一天,他带着公司高管和优秀经销商,奖励去欧洲旅游,抓了这本书路上看。在飞机上他就看入了迷,下飞机就取消了旅游行程,在酒店租会议室集体学习。回来后,我去晨光开会,看见每个人桌上都放了一本《丰田就这么几招》[1],还请台湾老师来讲TPS。

我对陈湖雄说:“呵呵,这书给了你两年,今天终于认识到了?”

他说:“你认为TPS的精髓是什么?”

我就把少人化、多技能工人、U型生产线、后工程引授、全攻全守、JUST IN TIME、看板管理、一页纸计划,如数家珍说了一遍。

他说:“呵呵!我看你还是没掌握TPS的精髓!”

我深知一个道理,叫作知行合一,他说我没掌握,一定是因为他企业比我大,知道了更多我还没有接触到的东西,便赶紧请教:“老师教我!”

陈湖雄说:“我看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持续改善!如果一个公司,每个员工都能有持续改善的意识,那这公司不得了!”

哦,我似懂非懂,但是“不明觉厉”,牢记在心。

时间到了2014年,我去参加厨邦酱油的阳西新厂投产仪式,遇到了尚和管理咨询公司的桥本正喜老师和胡光书老师,知道他们是厨邦酱油的TPS顾问,我便抓住机会,请桥本老师和胡老师来华与华做顾问。两位老师不相信,说你自己就是咨询公司,怎么还要请咨询公司呢?我说,咨询公司也要请咨询公司咨询咨询!

2015年,华与华启动TPS的“5S”管理,从清扫活动开始,我亲自带头,每周一早上全公司清扫一小时,每个月有两天的5S辅导活动,而且每年派出游学团去日本学习,从总经理一直到基层员工,全员都去。具体情况不细说,可以专门写一本书了。

2018年,5S活动结出初步成果,同事们的持续改善意识建立了起来,行动落实了起来,并且在客户服务上屡创佳绩。最近给绝味鸭脖做的一个终端改善活动,客户评价说值一个亿,这就是我们在日本学习鱼国总本社小组改善活动的成果。说一千,道一万,过去二十年,在中国赚钱太容易!躺着天上都往下掉钱,需要弯腰捡的钱,根本没人要。等天上不往下掉钱了,还是不懂得弯腰,只是抱怨钱难挣!我们干活都太糙了,只要愿意细致地去做,愿意慢一点积累,就能建立压倒性的优势。你看日本人,挖空心里,细致到变态的地步,就争那么一点点优势,而我们这儿,不还在粗放经营高周转吗?我在华与华两大拳头产品:超级符号、超级口号的基础上,再加一个——持续改善!

持续改善,吾知之矣!我始终记着当年和陈湖雄的对话,赶紧把胡光书老师推荐给他,现在尚和管理咨询公司也是晨光的顾问。就像当年于晓声对我的支持一样,我把华与华的客户也都推荐给了胡光书老师,这也是把我十几年积累的资源分享给他。因为华与华,尚和在中国的业务也迅猛发展了。这是一种感恩,感恩不是报恩,报恩是利益交换,而感恩是把精神和价值传递出去。

六、生病是上帝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