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雅嘀喊,那么小一点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喜欢吗?
耀帝也会跟她开玩笑。
“有没有可能,是他在外面喜欢上的?”
段小雅一顿,抬起了头来,脸上写满了惊讶:“外面喜欢上的?你的意思是,他喜欢上了一个村姑?!不是,你这儿子什么爱好?你喜欢上一个村姑就算了,他怎么也喜欢上了?”
“什么叫朕喜欢就算了,他怎么也喜欢上了?”耀帝听到这话,有些不爽。
段小雅“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道:“你忘了,当年臣妾可不就是村姑?”
耀帝一脸不认同:“你是被人给换了,你本来就是京中贵女。”
“是啊,可要不是臣妾养父母,也不会有臣妾今天。”段小雅说道,“相较于他们,臣妾觉得,臣妾何该就是夏家的孩子。要不是有了这个身份,臣妾就能和陛下在一起,臣妾早就抛掉这个身份回乡下逍遥自在了。”
“所以,当初你回去疗养迟迟不归,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要不是朕伺候你,你都不想回来了,是吧?”
段小雅一副心虚的样子,狡辩:“那个时候,臣妾的身子不是还没有彻底恢复嘛……再说了,你在京城也不寂寞,有那么多美人陪着你,臣妾一回来,差点就不知道往哪儿站了。”
“你就瞎说,你一回来,她们不都靠边站了?”耀帝上前揽住了段小雅,叹气地说道,“朕知道,这些年辛苦你了。要不是为了朕,你早就回去了。你那一颗心,野着呢。别以为朕不知道,你那宫女、太监经常往外跑,你哪回不盼着?你盼的是他们?你盼的是他们给你带回来的东西……”
段小雅心头一凝,没想到自己宫中动向,耀帝知道得这么清楚。
不过,她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她顶多就是书院开得多了一点,生意做得好了一点,又没干什么要掉脑袋的事情。
段小雅戳了戳他的胸口,有些不满地说道:“你也知道啊?要不是为了陛下,臣妾早出宫了。外面多好啊,好山好水好地方,还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臣妾老早就想出去玩了。
只可惜,臣妾入了宫就不能出去了。要不是趁着疗养的时候还在外面呆了几年,臣妾怕是要憋坏了。
现在臣妾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想开个书院打发打发时间,陛下不会不许吧?”
耀帝抓着她白嫩嫩的纤细,亲了一口,说道:“怎么会?你都已经开了这么多年,朕之前都没有拦你,怎么会现在就拦了呢?要拦,朕要就拦了!”
他才不会说,他的私库之所以那么富裕,有那么多宝贝赏人,有一半是她的功劳。
她可真是他的财神爷,开个书院而已,也能挣这么多钱。
当然,主要是夏家人会挣钱,给段小雅开了很多后门,让段小雅走了很多捷径。
这些,耀帝都是知道的。
当时他还担心夏天做了什么暴力敛财的事情,特地按中安排了几队人马去调查。
结果却发现,夏家的生意没问题,他自己的人马里却有几个怀有私心的。
夏家,真的是做一行像一行。
当官的当官,经商的经商,开书院的开书院,开药堂的开药堂……
大昭360行,行行都被他们搞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
即使是民间,老百姓的钱包都鼓了。
钱包谷,粮仓丰满,老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盛世也。
话题绕的有点远。
耀帝没有忘记自己今天是来干嘛的,很快就把话题给扯回来了,告诉段小雅她儿子喜欢的是谁。
他看到段小雅一愣,瞳孔瞬间放大,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陛下,臣妾是不是听错了?你刚刚说的村姑谁?!”
“你没有听错,朕说的就是你大哥家的夏乐瑶,你儿子的大表姐。”
段小雅当着耀帝的面伸出了手指头算年龄:“这年龄差是不是太大了?他疯了?!喜欢也该喜欢年龄小一点的,怎么喜欢年龄这么大?
不对啊,我大哥家的女儿不是早就过了18岁,早就嫁人了吗?他总不能还想让我大哥的女儿和离,改嫁给他吧?”
说着说着就生气,骂来一句“小兔崽子”。
“老娘是让他去疗养的,不是让他称王称霸,去当土匪的。”
可见段小雅气的有多糊涂啊,连这话都敢当着耀帝的面说。
耀帝难得看到她暴露自己的真性情,直接给逗乐了。
他笑着说道:“这你就冤枉你宝贝儿子了,你儿子还真干不出去男霸女,让人和离一个事情。但是你爹娘……他们干得出让自己的孙女改年龄,硬是拖着不嫁人的事情。”
段小雅的瞳孔再一次方法:“改……改年龄?!臣妾只见过把年龄改大了,从来没见过把年龄改小的。他们怎么改的?就为了让乐瑶晚点嫁人,就把乐瑶的年龄给改了。”
耀帝点头:“不只你大哥大姐家的乐瑶给改了,你大堂姐家的那个一年出生的女儿也给改了。朕猜测,应该是怕不一块改会暴露,所以特地一起打的。”
他还告诉了段小雅一个消息,“哦,对了,不知道老七有跟你说没有,你大堂姐、大堂姐夫准备让他们家女儿立女户,留在家里招赘。”
段小雅一副头痛的样子,她抚着自己的额头念叨着:“立女户我一点都不意外,当年要不是家里条件不行,我爹娘就这么为我打算过……现在到了孙辈头上,他们会这样打算也很正常。
但他们怎么能干出改年龄的事情呢?这不是违背大昭律法吗?
他们是怎么想的?当年教导我们的时候,口口声声让我们遵守大昭律法,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看一眼大昭律法,怎么到了他们自己身上就这么离谱?”
那副接受无能的样子,再次把耀帝给逗乐了。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当年在宁山村时,他对夏家的印象——看似普通,但总让人感觉哪里怪怪的。
嗯!
或许注重律法也算其中一条。
在别的地方还讲人情往来之类的,夏家却十分关注大昭律法,给人一种法家代表的错觉。
但耀帝知道,不是,夏家世世代代就是农民,跟法家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导致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段小雅入京以后我也特别关注大昭律法。
当别人在那里讲家规族规的时候,段小雅讲的是大昭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