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东南有一座高约几十丈的高冠山,从那里可以俯瞰武昌城,有千余汉军精锐人马驻守在那里,与城内守军互作声援,此前朱家军试攻过几次,但都没有成功。
如今高冠山上的汉军因长期被围士气不高,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元璋询问诸将道:“高冠山是我部攻城的一大障碍,谁能为吾夺下高冠山?若夺下了此山,不但利于打击敌人的士气,也有利于我部窥伺城内动向,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才好,否则容易引来汉军增兵!”
这可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傅友德过去在汉军里待过,深知其虚实,何况上次常遇春、薛显二人建立了奇功,才器过人的傅友德不甘下风,便向元璋主动请缨道:“主公,就让属下去吧,我只带麾下三百人足矣,不成功,则提头来见!”
大家都知道驻守高冠山的是一支汉军的精锐,战力并不弱,傅友德此去又是仰攻,形势颇为不利,因此一时都愣住了!元璋闻听其人居然有如此壮语,当即嘉许道:“友德好魄力,那就有劳了!”
可真到了进攻的时候,傅友德就有点后悔了,他想:当时为什么没有说动用五百人呢?再多两百人也无所谓嘛,但三百人确实有点少了。唉,都怪自己争强好胜之心太强,一时冲动了!
就在登山冲击的过程中,傅友德因为一马当先,不小心脸上中了一箭,而且看上去还被射中了要害——箭镞从其脑后穿出。傅友德血流满面,部属们都被吓得不轻,以为傅将军就算不死也是重伤,都围拢过来想要救助他。
哪知傅友德一面让医官替自己救治,一面大声下令道:“本将军没有大碍,你们继续给我冲。”
才一刻钟的工夫,忍着剧痛的傅友德居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虽然他的脸上缠着一重白布,可丝毫没有减损他的威武,只见他操着一杆长戟很快又冲杀到了第一线……
将士们受他的感染和激励,愈发奋勇不已。在冲锋过程中,又有一箭射中了傅友德的肋骨间,疼得他险些就要倒地。傅友德为求必胜,决定豁出命去,于是他一下拔出了射入身体里的箭矢,竟然又开始了冲杀。
高冠山最后真的被傅友德所部成功夺了下来,但是令大伙更为叹服的是,傅将军不仅立下大功,他的命也硬得出奇——两处箭伤居然都没能把他怎么样,他在得胜之后还是照常喝酒吃肉、谈笑风生。从此以后,朱家军上下都把傅友德奉若神明。
不过,就在元璋正为高冠山的捷报欣喜不已时,一件意外的事情突然发生了:
高冠山的失守,让武昌城内的汉军愈加丧气不已,为了进行最后的挣扎,有一支汉军敢死队毅然向着朱家军防守最为严密的方向冲杀而来。所谓“一人拼命,十人莫敌”,面对着这一群抱定了必死之心的好汉,朱家军将士倒生出些敬意来,一时间并未全力格杀,而以抓捕为主。
有一个使槊的汉军军官东突西窜之下,竟一路长驱杀至元璋的中军帐前,为了掩人耳目,大帐平素的防守都是外松内紧的。敌将也不管是谁的营帐,操起手中的长槊便向帐内杀去,由于事发突然,几个卫士反应不及,居然让他直接冲入了元璋的营帐。
当时元璋正坐在胡**看书,他隐隐听到远处的打斗声后,站起来想要到外面去看个究竟,这时敌将正好冲了进来,距离元璋只有几步之遥。元璋被惊得书从手上滑落,忙高声喊道:“郭四,快来给咱杀贼!”
当时郭英等人都在帷帐后面听传,他已经听到了卫士们的喊叫声,赶忙过来护主,元璋呼喊他的一瞬间,郭英已经手持长枪冲出。就在敌将腾跃而起要向元璋突刺时,不期郭英迎面而来,还没容他在半空中做出反应,郭英的长枪已经刺中他的大腿,敌将当即哀号着摔落在地,帐外的卫士一起冲进来擒住了他。
见此情景,惊魂甫定的元璋笑着嘉勉郭英道:“好!便是尉迟恭再世,也未必能及你小子这般身手啊!”说着,他便解下了身上的红锦袍给小舅子穿上,算是一种特别的赏赐。
郭英刚才其实比元璋还紧张,心也一直突突地跳,他忙走出帐外查问究竟,然后回来一边擦着汗,一边禀告道:“主公,都盘问清楚了,原来是几个亡命之徒悄悄地摸到了这里,要不要发落门口那几个?”
元璋此时还在兴头上,于是大度道:“这一次就算了吧,每人先罚去一月俸禄!”
按照张必先的指点,元璋又特意把罗复仁从应天召来,希望他去武昌做个说客,劝降陈理及张定边等人。
元璋向罗复仁保证道:“陈理若来归降,当不失富贵!”
老实厚道的罗复仁害怕元璋食言,又见元璋一直软禁着陈善,于是再三伏地请求道:“我等昔日多受陈氏之恩,今番更思回报,望明公体念我等之情!”
“如今咱非兵力不足,之所以久驻此地,不过是想要让他们主动来归,以免伤及无辜生灵!鄱阳湖一战,你我皆是亲历者,留下了多少孤儿寡母!”元璋叹了一口气,“你且去,咱绝不误你!”
既然如此,罗复仁也就无话可说了,次日他便来到武昌城下。陈理及张定边等人在城上召见了他,但见罗复仁号哭不已,十三岁的陈理从小也熟悉这位忠谨的老臣,于是连忙将他召进城里,彼此相见之际,不禁相持痛哭,皆恍如隔世!
罗复仁言辞恳切地转达了元璋的意思,穷途末路的张定边等人也有意就坡下驴,不过张定边还提出了一点个人的要求,希望元璋能够将他与张必先放归江湖,张定边郑重承诺——二人从此以后绝不再踏出山里一步。
罗复仁回去以后,便将张定边的亲笔书信交给了元璋,其文道:
边顿首,奉启吴王朱公殿下:
曩者,边与陈公诸辈,愤于胡虏奴我中华,遂起兵拒之,乃据有江汉。陈公不识天命,再三启衅于公,身死国灭,不亦宜乎!
公起于布衣,奄有江淮,实天命所归也。前此数战,边已识公英明神武,甘为俯首矣!边本江湖人士,从今亦归江湖,断无反复之理,愿我公勿迫之急也!
公混一四海,驱逐胡虏,尚可期也,边亦乐见矣!只愿我公善待万民,善待陈氏孑遗,边虽不敏,亦为我公祈也!边再拜。
元璋本想说服张定边为己所用,但是他心知那定是徒劳,何况张定边武艺高强,只要他对自己心怀不轨,那么自己在三步以内就很难幸存。
可是如果张定边自食其言,以后在条件适宜时还继续对抗自己呢?元璋对此还有所担心,于是他去征询刘基的意见,只见刘基拍着胸脯说道:“主公勿虑,张氏乃有德之辈,断不会食言的!”
“好吧!就许他回山修行吧!”元璋拍板道。
等到罗复仁再到武昌城里传达元璋的意思时,陈理与张定边终于决定开城投降,此时陈友谅的父母都在城里,张定边也征得了两位老人的同意。
至正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年幼的陈理以衔璧肉袒a之礼,率领文武百官正式出城投降,张定边则如约带着张必先先行离开了。元璋一直好奇张定边当初究竟是怎么治好自己的百处箭伤的,所以还特地派人前去询问,张定边笑着告诉来使:“不过是运气封住了身体,让血少流一些罢了,保住了身体的元气。”
当年幼的陈理到达朱家军的营门时,但见他俯伏战栗,不敢仰视。元璋怜其幼弱,亲自扶起他并拉着他的手宽慰道:“吾不归罪于你,你不要害怕!”
元璋又命人到陈友谅父母居住的皇宫中传谕,对两位老人特意抚慰了一番。同时他又做出规定:凡武昌府库中的储蓄,一概由陈理自己支配;文武官僚按顺序出城,其妻、子及家里的下人都可以跟随。
a **着身子,嘴里咬着宝玺。
武昌城归降后,按事先约定,朱家军不派一兵一卒入城,所以城内市井晏然,没有出现恐慌和混乱。当时城中老百姓饥困不堪,元璋为了收取人心,于是又命配发粮食进行赈济;加上他礼敬陈友谅的父母,又召城中的父老进行抚慰,一时间民心大悦。很快,汉、沔、荆、岳郡县相继归降,其中也包括陈友谅大伯家的二哥陈友才。
后来陈理等人一直被监视着,到了洪武初年,蜀帝明升也投降后,已经称帝的元璋就将他和陈理等人一起远远打发到了高丽,以免其生出祸端。
达氏在被俘后,也几次三番想要寻死,但她还是比较懦弱,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而且她非常不满陈友谅在最后时刻离开了她,不然她一定会为他殉葬的;她又想到陈友谅最后关头居然给了自己一把匕首,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让自己自杀还是自卫?无论是自杀还是自卫,基本都是死路一条,显然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自己嘛,这也让她很是不悦。
元璋见到达氏后,一度惊为天人,因此甚为宠待于她,这也让她生出了苟且偷生之念。何况自己曾经是倪文俊的女人,后来才归了陈友谅,难道有什么理由为哪个男人守节吗?更令她惊奇的是,从前她一直没有怀孕,但自从跟了元璋以后,竟然马上就怀孕了,欣喜之余,更觉这真是天命的暗示。
达氏就这样犹豫着,为自己的苟活竭力寻找着心理安慰,最后她真的成了朱皇帝的达定妃,尽管不是贵妃,但谁又能说哪天做不了洪武帝的贵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