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距离定远县不过三四百里,刘福通等人举事之后,为了互为羽翼,他又派人游说各地豪杰举事,这其中自然包括了“小柴进”郭子兴。
在最初的半年里,郭子兴出于谨慎,未敢轻举妄动,等到至正十一年(1351)年底,他风闻东、西两系红巾军已经四面开花,才开始蠢蠢欲动。这天,他召集了孙德崖、马大威等五位兄弟来商议大事。郭子兴首作开场白道:“现今刘福通、彭和尚、芝麻李等都闹腾起来了,而且还闹腾得有声有色,我等既以仁义相标榜,想在江湖上一举扬名,现今可不正是大好时机吗?再上一层,中原逐鹿,小者王,大者霸,也不是空谈嘛。眼下濠州官军都一心盯在颍上,我们正可杀他个措手不及,一鼓作气夺了濠州,岂不痛快?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马老弟,你意下如何?”
马大威系宿州闵子乡人,家世背景、为人都跟郭子兴差不多,但因是一个“及时雨”宋江式的人物,所以败家也很快。他年轻时膂力过人,威震乡里,而且一向行侠仗义、疾恶如仇。后来因杀人被迫带着全家逃至定远一带,不久之后,就与意气相投的郭子兴结为刎颈之交。
马大威早就受够了流亡的日子,巴不得有一天杀回宿州去,因此听郭子兴这么一问,便慨言道:“郭兄所言甚是,小弟别无异议!不过,小弟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说不当说?”
“咳,你我自家兄弟,何必如此客套?”郭子兴道。
“郭兄,实不相瞒,小弟这几年来一心想回家乡,那里还有我不少兄弟,而且民心可用,小弟略有虚名,到时必定一呼百应。此番我就赶回宿州,咱们约定了时间一同举义,岂不可以互为膀臂,胜算更大吗?若是一方不幸失利而一方得胜,那咱们就合兵一处,长长远远做一场好兄弟!”
“哎呀,这个主意是极好的,”郭子兴拍手道,但他马上又眉头一皱,“不过你毕竟离开宿州多年了,如今贸然回去,怕是有不少风险,不如你就留下来,跟老哥哥我生死都在一处吧!”
郭天叡是郭子兴的长子,英武颇似其父,当时他就侍立在父亲一旁,于是附和道:“是啊,马叔,恁就留下吧!”
孙德崖等人也一齐劝道:“老马,留下吧!”
马大威沉吟了半晌,拱了拱手道:“郭兄、诸位都知道,在宿州地面上,人家都认小弟是个‘及时雨’式的人物,不是小弟夸口,如今只要小弟振臂一呼,响应者必定过千过万。另外,小弟如今已经听说,为了隔断刘福通和芝麻李,宿州城及其周边已经驻扎了四五千官军,非得小弟在宿州搅他一家伙,才足以减轻郭兄的担子啊!这七八年来,小弟吃住都在郭兄家里,感激之情自不必讲,小弟一心思报,如今这等好机会若是放过,岂不要抱恨终天?”宿州位于濠州以北约三四百里处,而定远则位于濠州以南几十里处。
郭子兴左右为难,他一时无法说服马大威,又深知马老弟为人,觉得他所言有理。经过一番艰难抉择,郭子兴只得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回宿州吧。不过我的好闺女秀英你不要带走,而且一旦你发觉势头不好,要立即赶回定远,晓得吗?”
“那是自然,秀英一个妮子家,小弟自然不便带在路上,就拜托郭兄替我好好照顾她吧!咱秀英她娘死得早,她也没个兄弟,她大姐嫁到那王家,受我牵累,如今也不知下落了。唉,咱秀英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啊!”马大威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不过,他很快又转悲为喜道:“郭兄也知道,凡人都说咱秀英是大富大贵的命,她又知书达礼,若小弟果真有个不测,那拜托郭兄和嫂子务必给咱秀英挑个好夫君吧!”
马大威就要顿首拜谢,郭子兴连忙扶起道:“哈哈,这个无须老弟多虑,我与你嫂子尽心竭力就是!秀英就是我郭子兴的亲闺女!”
发动举事的大计已无异议,具体的步骤和时间还须细细定夺。孙德崖是个农家出身的粗鄙汉子,空有一身力气,只听他瓮声道:“就定在明年二月吧,这是春荒最重的日子,民心最是不稳!”
郭子兴想了想,觉得这农夫说的不无道理,最后拍板道:“好!那就定于明春二月举事!在此之前,我等一定要拿出些诚意来,别叫兄弟们动摇才好!”
眼看着春节过了,正月也快过完了,举事的日子近了!
这天上午,大伙要为马大威一行人送别,他的女儿秀英也在场。秀英年幼丧母,她不愿再失去父亲,自然早已泣不成声。她红肿着眼睛对父亲沙哑地说道:“眼下秀英就爹爹一个亲人了,若是爹爹有个三长两短,秀英岂不成了孤儿?往后可如何是好?”
马大威轻抚着女儿的肩头,如今女儿已经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他心里自是快慰不已。但身为江湖豪客,他自然有自己的命运,岂能牵绊于儿女情长,让江湖上的朋友们笑话?为了安慰女儿,马大威便当着众人的面道:“英儿啊,你现在虚岁都二十一了,早就是大姑娘了。常言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你马上就得嫁人了,那时爹爹想留你也不成了,这几年爹爹拼命留你在身边,已经让人家笑话了,哈哈!你郭伯父、伯母都很喜欢你,早就想把你收作养女,若是爹爹真的回不来了,那郭伯父、伯母就是你的亲爹娘!”
郭子兴的独生女郭天珍已经十四岁了,生得花容月貌。这几年相处下来,她早已跟秀英情同亲姐妹。她在一旁也安慰秀英道:“姐姐,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永远都是你的亲妹妹!”说着,她一把抱住秀英哭泣起来。
郭子兴夫妇在一旁微笑着。张氏是郭子兴的续弦,也是郭天爵和郭天珍的生母,她一边安慰自己的女儿,一边和颜悦色地对马大威父女说道:“咱秀英是忒标致的好姑娘,又知书达礼,我们郭家能收她做养女,那是我们祖上有德!从前我还想着叫咱秀英给我做儿媳妇呢,老郭就骂我糊涂,说爵儿是个纨绔子弟,外面看着漂漂亮亮,里面是一堆草包,根本配不上咱秀英!”
秀英知道父亲有父亲的事情要做,她根本拦不住。她也知道郭家一定会将自己视同己出,绝不会让自己受到半点委屈,只是骨肉至亲毕竟无法取代。她平素在做女红之外还常读史书,心知父亲这等秉性和这番作为,是注定不会有好收场的。此次离别,也许就是与父亲的永诀,所以她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克制奔泻的感情,把眼泪都快哭干了……
马大威虽不是铁石心肠,但也不想在众人面前丢了名声,最后他对女儿叮嘱道:“女子在世,不过求一个‘贞’字;男子在世,不过求一个‘义’字;那做臣子的,则求一个‘忠’字!这就是文山先生说的‘好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了。英儿啊,你读了这些年书,又有算命先生那些话,爹爹平生无子嗣,但爹爹相信你虽是女儿身,却一定可以光耀门楣的!你自己多保重吧,爹爹去也!”
然后,马大威便与众人拱手作别,在十几个人的护送下,骑着马扬尘而去……
既然父亲提到了文天祥,秀英立马记起了文丞相死前给妹妹写的信。文丞相要尽自己的忠道,只好忍痛放弃了父女亲情,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了妹妹,他对妹妹道:“收柳女信,痛割肠胃。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想到这里,秀英觉得今日之事何其相似,成仁取义者总是难得的、可敬的,她的心反而不那么痛了!
半个月后的一天,晴日朗照,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各色人等,其中不乏十几岁的街头混混这样所谓的“少年”,汤和、周德兴、费聚等人当时也在场。郭子兴尽散家资,杀牛置酒,与四方来的大小头目十多人结拜了手足之谊(将来彼此做声援),这支队伍的主帅还是郭子兴,另有副元帅孙德崖等四人。
这支队伍当天就攻占了定远县衙,次日开仓放粮,又临时聚拢起几千人。郭子兴、孙德崖等便带着这支临时拼凑起的上万人的队伍前往攻打濠州城,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破城。
得知濠州城失陷后,附近的两千元军立即赶来镇压,并先行夺回了定远。郭天叡颇得老爹的真传,他与自己的结拜兄弟邵荣都异常悍勇(但他不及邵荣有谋略)。为了在众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为老爹脸上增添些光彩,经过轻敌的老爹首肯,他率领麾下千余人出城与元军展开了一场激战。然而,缺乏作战经验的郭天叡不知深浅,被元军团团围困,邵荣等人援救不及,结果连人带马被元军射杀。
虽说郭子兴立即带人杀退了元军并抢回了儿子的尸体,但这一不幸的事实却对老郭打击至深,不仅是因为老二、老三都远远不及老大,而且他猛然意识到——造反果然是有莫大风险的。前几天顺风顺水时虽然格外畅快,但一旦品尝到难以下咽的苦果,还是令他觉得有些得不偿失!
从此以后,不知不觉间,郭子兴的进取之心竟渐渐淡了下去,他也开始不太在意所谓的江湖名声了。
又过了几天,从宿州传来了马大威的噩耗:由于事机不密,起事之初,马大威就遭到了元军重兵围攻,他伤重被俘后遭处死,首级被悬挂于城头示众。依照郭子兴先前的脾性,他非要杀到宿州为马大威报仇不可,可而今却只有长吁短叹、捶胸顿足的份儿了!
何况他在濠州的日子也不好过,到了闰三月的时候,元军将领彻里不花又带着三千元军杀到。
对于父亲的死,颖悟的秀英虽然早就已经预知到了,可是一旦成为事实,她还是无法轻易释怀,于是愈加想念失散多年的姐姐了。
父亲昔日在乡里时,总是喜欢扶危济困,比如每年冬天他都要准备好几条棉裤,不是因为他穿得浪费,而是因为他每次外出时,路上遇到在寒冬里没有棉裤穿的可怜人,就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棉裤脱给人家,然后自己穿着单裤瑟瑟缩缩地回家。每一次,他都会笑着对秀英的娘说道:“哎呀,那个人的命实在是太苦了,你都想不到他冻成了什么样子,咱真的是看不下去!你们娘们儿就多忙活些,再多做条棉裤给咱吧!”
遇上灾荒之年,一般的地主家担心百姓来拼抢着“吃大户”,往往会先拿出一些少得可怜的米粮来赈济灾民,其实也就是装装样子,熬点稀得不能再稀的粥;可是每次只要父亲一出手,必定会实心实意为百姓着想,馍馍、大饼应有尽有。秀英的娘担心家底被饥民吃空,父亲便一笑道:“怕啥,反正咱家里还有几百亩地,不行就卖它几亩!怎么都比这些饥民强!”
莫说是闵子乡,就是整个宿州,谁不知道他马大威的仁义之名?哪个百姓不对他竖大拇指?偏偏父亲还尚义任侠,喜欢打抱不平,结果得罪了当地的恶霸豪强,被逼得家无宁日,妻子重病而亡,最后终以被迫杀人、流落他乡收场……
父亲的惨死,既让秀英觉得老天不公,也让她得以仔细追忆起自己与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今父母都不在了,大姐也杳无音讯,这让她更想有个可靠的归宿,幻想有个子孙满堂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