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那可汗望了一眼大帐外的天空,忽然转身朝那王座上走去,片刻便躺在了王座上,安然入睡。“唐大哥,现在我们怎么办?”尹俊望了一眼那可汗肥胖的身影道。我低头了思索了片刻道:“这鞑子竟然用这瘟疫来屠城,那么定有解药,这解药如此重要,那鞑子一定会放在药房之中,且派人把守,所以我们眼下只要找到药房,偷上一副药拿回去一试,便可知晓这药方!”“对,说得对!只要我们搞到了药房,还能怕这些鞑子了!”尹俊有些兴奋道。

夜越来越暗,两条身影在蒙古大帐外穿梭了半响,终于在一处深深的草丛之中停了下来。“唐大哥,你说这鞑子的药房在哪儿呢?怎么我们找了大半夜,连药房的一个鬼影子都没看到了,是不是鞑子想入住中原想糊涂了,没有药房吧?要是那样的话,那可就太可怕了!”尹俊微微踹着气道。

“不可能,自从当年元顺帝退出中原后,这鞑子就一直不甘心北方草原,元顺帝死后,蒙古贵族追忆中原的繁华与富庶,仍然一心要重新入主中原,不断组织力量反攻。太祖皇帝为了巩固大明江山,对蒙古采取了征讨和招抚并用的策略。其结果,双方都没有能够如愿以偿,从而形成了我朝与北元南北对峙的局面。”

“那有没有成功啊?”尹俊忽然来了兴趣道。

“当然没有终其我洪武一朝,北元终没能强大起来,元顺帝时候,元顺帝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从明军的包围之中逃到哈拉和林,与扩廓帖木儿会合。爱猷识理达腊随即在哈拉和林即皇帝位,称必力克图汗,年号宣光。他厉兵秣马,希望有朝一日重登中国皇位。然而,蒙古的军事力量已经衰败了,不再是从前战无不胜的铁骑,北元在与明朝的较量中节节败退,北元主力逐渐北移到哈拉和林一带。

尤其是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皇帝打算乘胜彻底打垮北元的势力,以除后患。太祖皇帝命徐达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分东西中三路进攻北元,直指北元的政治中心哈拉和林。哈拉和林为蒙古黄金家族大本营,是蒙古人心中权力和荣耀的象征,一旦被明军攻破,将代表着蒙古帝国的灭亡。因此,北元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最终大败爱猷识理达腊,黄金家族从此灭亡!虽说如此,但蒙古贵族仍念念不忘当年京都的繁华与富庶。后来,非黄金家族出身的瓦刺部脱懽与脱懽之子也先(注1),以武力统治过蒙古。并且也先还以“大元田盛(天盛)可汗”自居,随着也先的实力逐渐扩大,终于在正统十四年(1449)大举侵犯我朝,发动了土木之变(注3),并在此战之中俘虏我朝英宗皇帝,并胁裹英宗包围北京城,后被我大明忠肃公于谦(注2)击却,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随后不久女真诸部起而为乱,后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敛与骚扰,也起而反叛;内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归于己,而弊则均受,引起部下不满。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五年后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没想到,只不过短短数年,蒙古实力竟然如此之大,于今却想通过嘉峪关来入主我中原!”

(注1也先(1407—1454),又译额森、厄僧等。明代瓦剌贵族首领。被明廷称为“瓦刺都总兵答剌罕太师淮王大头目中书丞相”。

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领。又译额森。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氏,顺宁王马哈木孙,脱懽子。祖孙世掌瓦剌之政。正统四年(1439)脱懽死,也先嗣位,称太师淮王,常与明朝有贡使往还。可汗脱脱不花仅以元裔之名为君,不相临制。也先在脱懽兼并蒙古各部的基础上向外扩张,西攻哈密,又大规模地出讨蒙兀儿斯坦,并与沙州(今甘肃敦煌)、赤斤蒙古(今玉门市西北)诸卫首领通婚;东破兀良哈,胁逼高丽。使东至女真,西至赤斤蒙古的广大地区,皆受其约束,正统十四年(1449)大举侵明,在土木之变中俘虏明英宗,并胁裹英宗包围北京城,后被于谦击却,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此后,他杀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田盛(天盛)大可汗,建号添元,设左右丞相及行省,又采取一系列统治措施。但也先的统治为时很短。先是女真诸部起而为乱;后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敛与骚扰,也起而反叛;内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归于己,而弊则均受,引起部下不满。也先荒于酒色,恃强益骄,致其众日益离心,走散大半。景泰五年(1454)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杀,瓦剌势衰。

正统四年(1439),继其父脱欢为太师,进一步兼并蒙古诸部。并乘胜扩展势力,挟岱总汗脱脱不花以征伐、封官、联姻等手法,北服乞儿吉思,西征中亚细亚诸族;南破哈密,慑服其甥哈密忠顺王倒瓦答失里,控制西域要道;联结沙州、罕东、赤斤蒙古诸卫,封喃哥为平章,置甘肃行省,以撤除明廷的西陲屏蔽;东攻兀良哈三卫,与泰宁卫都督拙赤等联姻,使充其耳目;遣使结好建州海西女真,以配合其对明廷的军事行动。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长城,致使“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从东、西、北三面对明廷形成包围,欲重建大元一统天下。正统十四年(1449)秋,分兵四路直逼明境,亲率主力进攻大同。经土木堡之战,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十月,进围明都北京,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议和,送还英宗,恢复与明贡市关系。随著其势力增强,与姐夫岱总汗矛盾益深,欲立外甥为太子,以“舅上皇”自居,遭岱总汗拒。景泰二年(1451),离间岱总汗与弟阿噶巴尔济济农之关系,使岱总汗势孤而败,为兀良哈沙不丹所杀。继坑杀阿噶巴尔济,尽据汗及济农部众。四年(1453),自称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建年号添元(天元),由于东蒙古正统势力的顽强抵抗及部分瓦刺封建主的反对,统一局面维持不久。五年(1454),瓦剌内讧,为阿剌知院所败,身亡。据《蒙古源流》载,在败逃途中为布库索尔逊之子巴郭所杀。注2于谦,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传颂的《石灰吟》真诚地表达了他高洁的志向: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一生,可谓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的磨难。先是参加科举考试时,以状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无它,就因为他不肯对主考官溜须拍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当上官,又因为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榘,而且是“居心叵测”仕途还能得意?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注3

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杀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史称土木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