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攸在江陵城修整了五天,一是捋顺荆州士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寻找可以合作的对象。

二是安定荆州的民心,三是扫除文景升余部在荆州的抵抗。四,则是侦查扬州的情况。

因为李攸的船队现在,离建康也就三天的路程!而路程短,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是,李攸可以速战速决,坏事则是,万一他判断错了文景升的意图,文景升就极有可能率军攻陷江陵,截断李攸军与成都的联系。

一旦文景升部切断了李攸军与成都之间的联系,这孤悬荆州、扬州之间的李攸军,就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所以,为了大计,李攸必须稳扎稳扎、

而他的耐心等待,很快就有了回报,因为文景升在遭遇了夷陵和江陵两场大败,并迅速丢失荆州后,威信也是扫地。所以,有很多人决定,押注李攸!

第一个响应李攸的,就是越州四姓。而且,越州位于扬州的东面,所以,如此一来,文景升就不得不两面作战了。

第二个响应的,确实孙恩,他率军在交州登陆了!当然合理的解释是,孙恩自从两年前被李攸击败后,就一直在筹备登陆交州的事了。

只不过是现在,与李攸碰了个巧而已。

此外,交州虽然远离扬州,但由于它的刺史并非文景升所任命的缘故,孙恩这一闹,交州的军队是无法北上支援了。

李攸在收集到这些军情后,立刻决定,挥师北上,直取夏口!

但此时的夏口,与李攸刚率军攻打夷陵之时的夏口,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文景升的部将,已经用心加强了夏口的防御。

根据李攸收集到的情报,这夏口的文景升军,有两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水军,拥有各式战船两百余艘。

而且,夏口地区,江面宽阔,十分适合水军作战,而驻防夏口的水军,都是从扬州抽调来的精锐。

所以这一仗,理论上说,是十分难打的。但也仅仅是理论上,因为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了。

李攸在江陵等的那五天,可不仅仅是收集情报和处理自己与荆州豪强之间的关系那么简单。

他还在等从益州运来的军资补给!而这批军资中,占比最多的,就是火药桶!而现在,补给品已经到齐,也是时候,让文景升感受一下,什么是恐惧了。

一天后,夏口对出的江面上,三百多艘战船齐聚,大战一触即发!

文景升的水军最先发动进攻,他们在锣鼓喧天之中,冲向李攸军的船只,同时船上,床弩齐发。

这些床弩的射程,是要比三梢炮远的,所以一开始,李攸军确实处于下风。

但这也是看上去而已,因为李攸早就在艨艟的船头上,支起了加厚型的牛皮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床弩对自身的伤害。

而当文景升军第一轮床弩发射完毕,进行装填的时候,李攸军也发动了进攻。

而李攸军的船只,普遍比文景升的水军要小一些,加之是顺江而下,所以更为灵活,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已经逼近到离文景升部不过两百步出。

这里,便是三梢炮的射程范围了!

“轰隆”

“轰隆”

随着一个个火球,在江面上炸起,热浪随之翻涌,木片、铁块、人体四处乱飞。

文景升的水军战船,登时变成了一个个熊熊燃烧着的火球。

而李攸军也并没有就此停下进攻的步伐。

他们钻进文景升的大船之间,或用旋风炮继续投掷火药桶,或用火铳杀向文景升的水军,又或者找准文景升战船的薄弱处,狠狠撞击。

这场声势浩大的水战,只用了一天,就彻底结束了。

文景升的水军,因为武器落后,而被李攸军降维打击,数十艘船只在爆炸中解体,还有四十余艘船沉没。剩下的,这全成了俘虏。

李攸将这些被俘的军士,全部押上岸,交给荆州与自己合作的大族接收。

反正这些大族乐得要青壮年的劳动力,而李攸这么做,又正好免去了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俘虏,不让他们破坏自己的后方的烦恼。

处理完被俘的文景升军后,李攸下令,全军在夏口修整一天。次日一早,就正式启程,进攻建康!

从夏口到建康之间,再没有大的战略要地,只有一些小烽燧,而这些地方的守军,在得知李攸军如此神勇,短短一天,就大败文景升的主力部队后,也立刻逃之夭夭。

离开夏口的第三天,李攸军就兵临建康城下,此时的建康城,城门洞开,数不清的车马正欲离城逃亡。

而西北角的石头城上,还树着军旗,而一有李攸军靠近,上面就有箭矢射出。

显然是文景升的部队,准备在此负隅顽抗,直到援兵到来。

李攸也不跟他客气,当即命令严超石摆好炮阵,对着这石头城就是狂轰滥炸。

炸完了,他的部队才开始攻城,而且攻城的时候,有火铳兵作为掩护。对小股露头的文景升军,就用火铳来轰。

对火力强大的文景升军的重武器,就招呼三梢炮来炸。

所以,一天的功夫,这固若金汤的石头城,也宣告陷落,而此时,石头城内,早已是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火药桶炸死的人。

李攸军审问了俘虏,结果得知,文景升在昨天,就带着安成王南逃了,留下郑贵妃和郑陶,在这里坚守待援。

而郑陶早在李攸军攻城的时候,就被炸死了。郑贵妃则在看见兄长死后,万年俱焚,也自杀了。

在石头城上升起自己的帅旗后,李攸正式率军进入建康,并直入皇宫,结果却是大吃一惊。

原来,魏帝已是驾崩,武陵王也被文景升给害死了。

根据被俘的礼部官员说,本来,文景升是准备在今天,替安成王举办登基大典的,但没想到,大典还没开始,前线就传来李攸全歼文景升部的水军的消息。

文景升知道后,当即带着亲兵,护着安成王南逃,他走得十分匆忙,甚至于连郑贵妃也没来得及通知。

李攸立刻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写信给十公主,让她主持这里的事宜。第二件,则是全力搜捕文景升。

半个月后,越州四姓传来消息,发现了文景升的踪迹。李攸立刻派刘定远率军追击。

最终在越州与福州的交界处,追上文景升部,并将其全歼,文景升和安成王,都死于乱军之中。

十公主也来到建康,表示自己愿意支持李攸登基。

李攸推辞了,并亲自领兵,擒杀了杨崇文,并将临川王幽禁在宫中。但杨崇文刚覆灭,全国各地就有不少士人上书,请求李攸登基。同时,还不断有祥瑞传出。

李攸三辞三让之后,也只能接受,正式加冕为帝,国号大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