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荣就是故意来挑事的。

刘临虽然展现出了商业才华,医术也很高明,但他知道刘临其实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可能作得出什么像样的诗词来。

他就是想让刘临出点丑,压一压刘临的风头。

众人纷纷看向刘临,就连虞佶也看向刘临,他们也很好奇刘临在诗词方面会不会也很有天赋。

当然,打压什么的,众人均没这个想法。

毕竟此时的刘临,能不能作诗填词,已经不影响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地位。

亦不会影响他的名声。

众人纯粹就是好奇而已。

“抱歉,让你失望了,我不会写诗填词。”刘临一眼就看出了谭荣的那点小心思,眉毛一扬,露出一抹淡然笑意。

众人都是笑笑不语,不会写诗词也正常,不是所有文官都能写诗填词的,而且刘临最拿手的应该是医术和商业呢。

然后纷纷回头作起自己的诗词来。

谭荣还有些不甘心,但见没人附和他,他也不好继续挑衅,只得悻悻回去了。

刘临原本只想胡乱作一首走个流程算了,但为了让谭荣闭嘴,不再来烦他,他想了下,还是准备抄一首吧。

就算不是什么传世佳作,肯定也要比他自己胡乱作的强的多。

他又端起酒杯抿了一口,大脑运转,极力搜索起记忆深处的信息来。

半炷香后,还真被他在记忆深处找到了一首他上学时背过的一首有关贺新春的诗词。

于是便起身走到案几边,提笔写起来。

众人见状,都纷纷好奇看向刘临。

都想看看刘临作的什么诗。

谭荣的诗已经写好了,见状,他也走过去,站在刘临旁边,准备第一时间看刘临的诗。

刘临没有搭理谭荣,奋笔疾书。

“欢笑尽娱通夕宴,

词翰高会奉明时。

雅歌婉转绕梁飞,

玉液流霞泛瑶卮。”

随着谭荣将刘临写出的诗词一句一句诵念出来,众人都是微微一怔,随即便融入进了诗词间描写的画面之中。

而当诵念出最后一句时,谭荣声音戛然而止,眼中露出不敢置信。

他目光一眨不眨的盯着那四句诗句,心神骇然!

刘临这四句诗没一个字提除夕,贺新春,但却完美的将他们此时的场景给描绘了出来,而他们此时所做的事,不就是在辞旧迎新吗?

通宵达旦的宴会,文武百官尽情地欢笑娱乐。他们作诗赋词贺新春,犹如高雅的文学盛会,用这些优美的辞章和翰墨来歌颂和奉献大虞这个盛世。

场中,歌女优雅的歌声婉转悠扬,琴弦瑟瑟,如同在梁间飞翔。精美的玉液杯中盛满了流光溢彩的美酒,仿佛整个宴会都被这绚烂的色彩所渲染。

这是新年的色彩!

“高!高!高!”

工部尚书孙广连夸三声,看向刘临笑道:“不愧是刘神医,这诗意境高雅,字字不提新春,却是字字都在辞旧迎新!”

“好一句‘欢笑尽娱通夕宴,

词翰高会奉明时。’

两个句子,就将此时的场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堪称传世佳作了!”一个国子监大学士也忍不住赞叹道。

“哈哈,刘大人高才啊,我们大家还都以为刘大人不会诗词,没想到刘大人一直在藏拙啊。”户部侍郎崔木也夸赞道。

“这诗,胡大人以为如何?”左相李铨看向胡京,笑问道。

胡京沉吟了下,虽然有些不愿评价,但还是点了点头:“好诗。”

“好诗!好诗!刘卿果然没让朕失望。”虞佶也是哈哈一笑,心情愉悦。

荣亲王虞战虽然不懂诗词,但也是夸了几句。

刘临扬了扬眉,这首诗是他那个时空唐朝杜审言写的《守岁侍宴应制》,诗词自是极为优美的,但刘临更欣赏的是聊聊几句,便将辞旧迎新的场景给描绘出来,对此时此刻的他们来说,着实应景。

他本是不想做个文抄公的,不过,看着众人那惊叹的样子,看着挑事者谭荣那吃瘪的样子……

好像也挺爽。

很快,刘临的诗便传到了几个国子监大学士手里,虽然刚刚他们已经听谭荣诵读了一遍,此时还是认真品鉴起来。

因为只有三十岁以下的年轻官员参赛,很快就评出了三前甲,而让刘临有些意外的是,他这首《守岁侍宴应制》竟然被评为第一。

只能说,大虞朝的诗词水平的确无法与他那个时空唐宋媲美。

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国子监两位学生。

至于谭荣,竟然连前三甲都没进,这让谭荣更是郁闷之极,脸色极为难看。

很快,前三甲诗篇传入了后堂,后堂正是皇家女眷及文武百官的妻女们地方,当大家知道第一名的诗是刘临创作时,都纷纷惊叹不已。

虞福金和虞茂姬两姐妹更是争着要把刘临的诗收藏起来。

无形中又给刘临的传了一波名声。

这些都只是宴会上的小插曲。

虽然外面下着雪,好多娱乐活动进行不了,整个庆祝宴也足足开了十个小时才散席。

宴会上,不少想巴结他的官员们都纷纷敬他酒,他酒量虽然不错,属于一斤以上量的那种,但喝的可是他酿造出来的高度白酒,散席时,他还是醉了七八分,回去后倒头就睡了。

不过那些喝惯了低度酒的官员们,醉得更多,好多个官员更是因为喝多了,提前被禁卫军们护送回去了。

接下来春节假期,不用当值,刘临本想好好清闲一番。

不料每天都有官员来给他拜年,虽然这些都是人情世故,他还是有些不太情愿。

他不喜欢麻烦。

大虞朝的春节假期足足有十天,正月十一那天正式上朝当值。

由于去川蜀调查的人还没有传回来消息,刘临暂时还去不了川蜀,只得去上朝。

新年的第一次朝会,积累的事情有点多,开了一个多时辰还没结束。

就连刘临这少年郎都有些腿脚酸麻,那些上了年纪的,一个个竟然还精神抖擞,刘临都有些佩服。

“最后一件事,这几年受寒灾影响,北方地区粮食产量年年减产,百姓民不聊生,众卿可有解决之法?”皇帝虞佶看了眼手中的最后一份奏折又问道。

马上就要春耕了,北方连上了好几封奏折,基本都是关于如何解决粮食减产的问题。

众人窃窃私语,一时之间,都没有人有什么主意。

“谭状元,你学识渊博,可有办法解决此事?”见没人回答,虞佶直接点名。

谭荣一怔,急忙出列,神情有些局促道:“回陛下,臣还没想到法子,不过臣下朝后会好好思考这个问题的!”

“嗯。”

虞佶点了点头,也没有为难谭荣,他自然也知道这件事情极为困难,但不想办法解决也不行。

虽然刘临将北方工商业带动了起来,但北方种不出粮食也是个大问题,长久以往肯定会出事。

“陛下,臣以为,北方工商业发展良好,百姓手中有钱,可以从南方运调粮去北方销售,至于税收,实在交不上来粮食,也可以用银两抵扣。”胡京出列说道。

李铨也赞同道:“胡大人所言在理,臣也觉得这是目前解决这件事的最好办法了。”

至于让粮食增产,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增产,所以直接略过了。

左右二相纷纷发言,其他官员们也纷纷附和,他们也赞同胡京之法。

虞佶点了点头,道:“胡爱卿所言极好,那就由朝廷亲自调度吧。”

就在他准备喊散朝时,谭荣突然说道:“陛下,监察御史刘临能解决北方百姓过冬问题,臣觉得他应该有从根本上解决此事的办法。”

虞佶微微蹙眉。

胡京都说出了解决办法了,而且他也觉得这个办法极为不错,这谭荣是脑子有问题吗?

说实话,他也想休息了,一连坐了一个多时辰了,他也有些坐不住了。

胡京等人脸色顿时一沉,谭荣这话让他极为不悦。

这是说他提出的解决之法不行?

李铨等其他官员们也是纷纷摇头,那些知道谭荣与刘临有过节的官员们虽然知道谭荣是想借机打压一下刘临,但也觉得谭荣有些莽撞了。

谭乾更是脸色一变,只想喝斥谭荣一番。

此时谭荣也反应了过来,脸色微变,心里有些后悔。

这时,虞佶看向刘临,脸上露出笑意,问道:“刘爱卿,你可有更好的办法?”

刘临看了眼谭荣,暗暗摇了摇头,才出列回道:“回陛下,臣倒是有更好的解决之法,不过说来话长,我看大家都有些累了,要不一会垂拱殿细说?”

原本他是不准备献策的,但这谭荣实在太跳了,虽然他自己挖好了坑,说不得,他只得助他一臂之力,将他推进他自己挖的坑里了。

听到刘临的话,众人先是一怔,惊讶刘临竟然有比胡京更好的解决办法。

同时也觉得他很不错,很有眼力见。

那状元郎谭荣和他一比,差距太大了,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行,一炷香后左右二相及六部尚书、刘临来垂拱殿议事。左都御史也来吧,退朝!”

憋了一肚子尿的虞佶话还没说完,就直接起身,转身向后面走去。

胡京看了刘临一眼,沉着脸走了出去。

一些胡京一派的官员们也纷纷一脸不善的看向刘临,显然他们觉得刘临这是对胡京不敬。

刘临懒得管别人,转身也向外面走去。

谭荣看着刘临的背影,眼神有些阴沉。

“混账,你在干什么?”谭乾走过来,也不管还有别的官员没走,冲着谭荣就是一顿喝斥。

谭荣最近的表现太让他失望了。

谭荣低着头,一句话都不敢说。

但他把这种憋屈全转到了刘临身上,他觉得就是刘临害他失去了方寸!

一炷香后,垂拱殿。

放了水,休息了会的众人纷纷来到了垂拱殿。

不过皇帝还没有来,几人只能先在偏殿候着。

偏殿,自有太监给几人端了杯热茶,喝了杯热茶,众人身上的寒冷也被驱散了不少。

“刘,你真有与胡大人不同的解决之法?”左都御史范丞放下茶杯,看向刘临,一脸微笑地问道。

刘临也杯里的茶饮完,放下茶杯,才缓缓道:“胡大人的方法自然是极好的,至少当下是能完美解决此事的。

我的办法倒也不是针对北方粮食减产之事,我的办法全国地区通用,所以我觉得可以试试。”

“哼,好大的口气,你难道还能让所有地方的粮食都增产?”胡京有些不悦,冷哼道。

刘临笑笑不语,这让胡京更是不悦,有种被刘临小瞧的感觉。

李铨眼睛一亮,问道:“刘御史真能让粮食增产?”

“嗯。”刘临点头。

“哦,要真能让粮食增产,那可是天下百民之福啊!”孙广有些激动的说道。

刘临嘴角一撇,心里有些不屑。

粮食再怎么增产与百姓有什么关系?还不是要被你们这些大族士绅地主们给剥削了?

最终百姓能留多少在手中?

去北方走了一趟后,刘临算是真正见识到了大虞朝的百姓过得有多惨。

绝大多数的百姓被各种赋税压在身上,别说吃饱饭了,能不被饿死都是幸运的了。

“刘御史,细说下人的方法。”李铨也是脸色一喜,说道。

“一会皇上到了再说吧。”刘临淡淡道。

他不想现在说了,一会还要再解释一遍。

似是看出了刘临的心思,李铨也是点了点头,也不再催刘临。

其他几人见刘临不像是说假,也都纷纷期待起来。

他们各家都有着无数亩良田,如果粮食能增产,他们的收入更可观。

很快,皇帝在近侍太监的陪同下来到了垂拱殿,身后则是一群端着粥和馒头的小太监。

众人向虞佶问过好后,虞佶道:“众卿先吃点东西吧。”

随即小太监们便纷纷将粥和馒头递给了各位大臣。

刘临也喝了一碗热粥,吃了两个馒头。

吃饱后,太监们收拾残局,虞佶才看向刘临,笑问道:“刘爱卿,说说你的法子吧。”

“臣的法子就是让粮食增产。”刘临说道。

“哦?快细细说来!”

虞佶眼睛一亮,其他几人也是一脸的期待。

就连对刘临有些不悦的胡京也是凝神静听。

他倒要看看刘临是不是真能让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