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网络在改变着世界,网络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在网络中畅游,在充分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在饱受着潜在的污染。——本案中的主角吴小华,正以她的痴迷为我们演绎着这样一个怪诞的故事……第二天,汪振东打给吴小华的电话里,着实让吴小华惊喜万分!

汪振东:“我想好了,我决定去北京!”

“真的!太好了。”吴小华又问,“你准备什么时候启程?”

“需要你以出版社的名义向我发出邀请。我接到你的邀请函以后,办完手续就可以动身。”汪振东又解释说,“这事并不复杂,祝你成功。”

此刻的吴小华心里,别提有多么兴奋了。因为这时候的出版社里,最需要的就是计算机人才,而汪振东正适合这个需要。这真是天作之美。

然而,当她起草邀请函的时候,她又有些犹豫了。因为汪振东在美国拥有数千万美元的资产,而且又是位年纪轻轻的专业博士,请他来出版社做具体工作,这合适么?他的工作、他的职位、他的收入,他会认可吗?

她不得不再一次给汪振东拨通了电话。在电话里,她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汪振东听了,立刻说:“我离开祖国多年了,我也应该回去为祖国做些贡献了……”

一句话让吴小华如释重负。她立刻拟好了邀请函,发给了汪振东。

一个月后的6 月12 日,北京的初夏,炎热的天气笼罩了大地,而吴小华此刻的心里比北京的天气更热。因为她正在等待汪振东的到来,这是她期待已久的“老朋友”、贵客、才俊、大能人——她相信汪振东的到来肯定会给她和她的出版社带来福祉。

吴小华把接待汪振东的地点安排在了北京的贵宾楼,这是她经过了反复权衡之后最终敲定的地方。她仿佛已经感觉到在这里会面会给汪振东一个巨大的惊喜。

不知道什么原因,吴小华前来贵宾楼与汪振东见面,她不想让除她之外的任何人参与,她甚至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社里的其他任何领导,包括她所信赖的人,连前来开车送她的司机也被她打发走了。这究竟是不是她的自私,还是一个女人特有的隐秘,她搞不清楚。汪振东反正是按自己的感觉来了,至于是不是妥当,她没有细想。

十一点钟,两个人在贵宾楼大厅相见了。这对于吴小华和汪振东,无疑都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两双期望已久的手握在了一起,久久没有松开,彼此间的所有情结全都融入其间了。

此刻的吴小华,已经被眼前这位客人征服了——他一表人才,风流倜傥,一身笔挺华贵的浅色西服,白色碎花领带,白白净净的脸,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俨然一个十足的绅士。他的庄重、大气使他显得老成,但是他的仪表面相则比他28 岁的年龄更为年轻。他举止潇洒,言谈中透出了一种精明的练达。

虽然在网上、在电话里早有交流,并且一见如故,但这次会面,依然是互致问候。吴小华也从对方的表情中感受到,汪振东对她在充满敬意的同时,还有更多的满意和庆幸。

坐在酒桌面前的时候,汪振东认真地看定吴小华,好大一会儿,才点点头,说:“你说你快50 了,但如果让我猜的话,你至少年轻十岁!”

吴小华兴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是吗?可在你面前,我真的有些嫉妒了。”

汪振东:“在美国,跟女士谈年龄是被忌讳的事,可是你却十分的自信。

你的诚恳和对我的信赖,让我非常感动。”

席间,他们来言去语,极尽恭唯,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汪振东的侃侃而谈,让吴小华陶醉在了一个神奇的遐想里。

这时候,汪振东突然向吴小华甜甜地叫了一声“姐”。当他确认对方对这一称呼感到十分惬意的时候,说:“姐,这次我来北京,是第一次来,在这里,除了你,我举目无亲。所以,我认为,你应当是我最亲近的人。不论你是不是接受。”

在酒精的作用下,吴小华对汪振东的一声“姐”和那恳恳切切的要求格外的动情,说:“你正巧说出了我准备要说的话。你的要求我没有理由不接受。”

汪振东取出了一个塑夹,递给吴小华:“这是我的博士学位证书,那张碟,是我的著作文稿。”

吴小华接这个塑夹的时候,她的手在微微直抖。她已经兴奋得无法自控。

她看过那张全是英文的博士文凭,又看了那张光碟,竟激动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吃完饭,告别的时候,吴小华紧紧拥抱了这位海归的“弟弟”,连连拍着汪振东的肩膀,鼓励他:“放心吧,你在北京的一切就全都包在姐的身上了。

我是出版社的社长,我把你安排在我的手下工作,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你的工作创造条件。好好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