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东1970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西塘桥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天资聪颖,争强好胜。从上小学开始,他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在全班的前列。几代务农的父亲见儿子如此的出息,原本只希望他上完小学能学会算账就可以在家支撑家务的打算有了升华,一直供他读完初中又读了高中。高中毕业后的汪振东逐渐成了村里的小小名人。当家里让他放弃考大学留在家里务农的时候,踌躇满志的汪振东为此大哭了一场。

1988 年,18 岁的汪振东在家里无所事事,他无法接受一生务农的这个现实。

他想寻求另外一个途径打拼自己的一生。

巧在此时,一位几年未曾谋面的发小朋友来到了他家。汪振东从这位朋友的嘴里得知:留洋,能够赚到大钱!

朋友正是走了这条“留洋”之路,发了大财。这让汪振东激动不已,跃跃欲试。他相信,凭他的聪明和执着,他一旦留洋,绝不会比朋友差。

他很快打听到,朋友“留洋”是通过“偷渡”跑到国外的,一旦“偷渡”

成功,赚大钱就不在话下了。

从此,他开始对“偷渡”一事朝思暮想。他甚至在梦里梦见自己已经偷渡成功,并且赚了很多很多的钱。之后,他回到了家乡,他一下子成了当地的富翁,他不再是一个农民……

第二年,1989 年6 月,汪振东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在一个偷渡回国同乡的引荐下,私下筹集了2 万元交给“蛇头”,踏上了一条“偷渡”之路。

这天深夜,蛇头将汪振东悄悄地安排在了一艘开往美国的韩国籍货轮的货舱夹层里,汪振东靠从自家带来的干粮,吃住在这个漆黑、闷热、潮湿的空间里,饿了就吃一点霉变发臭的干粮,没日没夜地熬呀熬,他承受着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煎熬。这个时候,他一次次的想起了家,想起了亲人。到最后,他发现他实在熬不住了,也许在顷刻之间他就会死去,默默地、没有任何人知晓地死去……

6 个星期后,货轮到达了目的地。汪振东已经奄奄一息。

他踏上了美国的土地,来到了美国南部一个名叫莫比尔的小城。他像所有偷渡者一样,先是费尽周折找到了当地的同乡,然后在同乡的帮助下在一个中餐馆做杂役,负责扫地、刷盘子洗碗。劳累了一天,累得筋疲力尽,躺到**以后还要学习英语。一年以后,汪振东离开了打工的中餐馆,来到康涅狄格州,在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耶鲁大学找到了一份打扫卫生的临时工作。这工作比在中餐馆更累更苦,但为了生计,他必须咬紧牙关坚持干下去。

汪振东利用在耶鲁大学打工的机会,偷偷地旁听了一些计算机系的课程。

日子久了,他认识了一些洋同学,他虚心向这些洋同学请教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使人们渐渐习惯了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打工仔。

不久以后,汪振东用自己打工攒下的钱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他很快学会了上网,并从网上浏览信息。一来二去,汪振东对计算机的知识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6 年以后,一位来自家乡的同乡带来一个不幸的消息,说他的父亲病危,盼望临死之前要儿子见一面。汪振东不得不火速赶回家。他带上几年里的积蓄,通过圈内的蛇头,偷渡回国。

回到家乡的汪振东,与病危的父亲见了面。此时的家乡,在他离开的6 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到处是一派改革发展的勃勃生机。汪振东一方面将病重的父亲送进城里治病,一方面用自己带回的钱筹备自己的企业。他办起了一个丝织品工厂,招进工人35 名,他亲自担任厂长。然而,他根本不懂经营管理。

一年下来,工厂倒闭,投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他一下子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

26 岁的他,不得不从头再来。他根据前次偷渡的经验。这一次,他选择了福建,联系上一个蛇头,以自己的厂房做抵押,又一次偷渡到了美国。

他踏上美国土地的时候,正好是他离开这里的一年以后。他又在华人饭馆找了一份刷盘子洗碗的工作。但他不安分,他生性喜欢冒险,他常常在睡梦里想入非非。这就给他后来的招摇撞骗埋下了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