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蹇,险阻之义,故为蹇难。为卦,坎上艮下。坎,险也,艮,止也,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前有险陷,后有峻阻,故为蹇也。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南,坤方。坤,地也,体顺而易。东北,艮方。艮,山也,体止而险。在蹇难之时,利于顺处平易之地,不利止于危险也。处顺易,则难可纾;止于险,则难益甚矣。蹇难之时,必有圣贤之人,则能济天下之难,故利见大人也。济难者必以大正之道,而坚固其守,故贞则吉也。凡处难者,必在乎守贞正。设使难不解,不失正德,是以吉也。若遇难而不能固其守,入于邪滥,虽使苟免,亦恶德也,知义命者不为也。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

蹇,难也。蹇之为难,如乾之为健,若易之为难,则义有未足。蹇有险阻之义。屯亦难也,困亦难也,同为难而义则异:屯者始难而未得通,困者力之穷,蹇乃险阻艰难之义,各不同也。险在前也:坎险在前,下止而不得进,故为蹇。

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以卦才言处蹇之道也。上险而下止,见险而能止也。犯险而进,则有悔咎,故美其能止为知也。方蹇难之时,唯能止为善,故诸爻除五与二外,皆以往为失,来为得也。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蹇之时,利于处平易。西南坤方为顺易,东北艮方为险阻。九上居五而得中正之位,是往而得平易之地。故为利也。五居坎险之中而谓之平易者,盖卦本坤,由五往而成坎,故但取往而得中,不取成坎之义也。方蹇而又止危险之地,则蹇益甚矣,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谓蹇之极也。

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

蹇难之时,非圣贤不能济天下之蹇,故利于见大人也。大人当位,则成济蹇之功矣,往而有功也。能济天下之蹇者,唯大正之道。夫子又取卦才而言,《蹇》之诸爻,除初外,余皆当正位,故为贞正而吉也。初六虽以阴居阳而处下,亦阴之正也。以如此正道正其邦,可以济于蹇矣。

蹇之时用大矣哉!

处蹇之时,济蹇之道,其用至大,故云大矣哉。天下之难,岂易平也?非圣贤不能,其用可谓大矣。顺时而处,量险而行,从平易之道,由至正之理,乃蹇之时用也。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山之峻阻,上复有水,坎水为险陷之象,上下险阻,故为蹇也。君子观蹇难之象,而以反身修德。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故遇艰蹇,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是反身也。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君子修德以俟时而已。

初六,往蹇,来誉。

六居蹇之初,往进则益入于蹇,往蹇也。当蹇之时,以阴柔无援而进,其蹇可知。来者,对往之辞。上进则为往,不进则为来。止而不进,是有见几知时之美,来则有誉也。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方蹇之初,进则益蹇,时之未可进也,故宜见几而止以待时,可行而后行也。诸爻皆蹇往而善来,然则无出蹇之义乎?曰:在蹇而往,则蹇也;蹇终则变矣,故上已有硕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王臣。虽上下同德,而五方在大蹇之中,致力于蹇难之时,其艰蹇至甚,故为蹇于蹇也。二虽中正,以阴柔之才,岂易胜其任?所以蹇于蹇也。志在济君于蹇难之中,其蹇蹇者非为身之故也。虽使不胜,志义可嘉,故称其忠茸不为己也。然其才不足以济蹇也,小可济,则圣人当盛称以为劝矣。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虽艰戹于蹇时,然其志在济君难,虽未成功,然终无过尤也。圣人取其志义,而谓其无尤,所以劝忠荩也。

九三,往蹇来反。

九三以刚居正,处下体之上,当蹇之时,在下者皆柔,必依于三,是为下所附者也。三与上为正应,上阴柔而无位,不足以为援,故上往则蹇也。来,下来也。反,还归也。三为下二阴所喜,故来为反其所也,稍安之地也。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内,在下之阴也。方蹇之时,阴柔不能自立,故皆附于九三之阳而喜爱之。九之处三,在蹇为得其所也。处蹇而得下之心,可以求安,故以来为反,犹《春秋》之言归也。

六四,往蹇,来连。

往则益入于坎险之深,往蹇也。居蹇难之时,同处艰戹者,其志不谋而同也。又四居上位,而与在下者同有得位之正,又与三相比相亲者也,二与初同类相与者也,是与下同志,众所从附也,故曰来连。来则与在下之众相连合也,能与众合,得处蹇之道也。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四当蹇之时,居上位,不往而来,与下同志,固足以得众矣;又以阴居阴,为得其实,以诚实与下,故能连合而下之。二三亦各得其实,初以阴居下,亦其实也。当同患之时,相交以实,其合可知,故来而连者,当位以实也。处蹇难,非诚实何以济?当位不曰正而曰实,上下之交,主于诚实,用各有其所也。

九五,大蹇,朋来。

五居君位,而在蹇难之中,是天下之大蹇也。当蹇而又在险中,亦为大蹇。大蹇之时,而二在下,以中正相应,是其朋助之来也。方天下之蹇,而得中正之臣相辅,其助岂小也?得朋来而无吉,何也?曰:未足以济蹇也。以刚阳中正之君,而方在大蹇之中非得刚阳中正之臣相辅之,不能济天下之蹇也。二之中正,固有助矣,欲以阴柔之助,济天下之难,非所能也。自古圣王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之臣为之助者,汤、武得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者则有矣,刘禅之孔明,唐肃宗之郭子仪,德宗之李晟是也。虽贤明之君,苟无其臣,则不能济于难也。故凡六居五、九居二者,则多由助而有功,《蒙》《泰》之类是也;九居五、六居二,则其功多不足,《屯》《否》之类是也。盖臣贤于君,则辅君以君所不能;臣不及君,则赞助之而已,故不能成大功也。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朋者,其朋类也。五有中正之德,而二亦中正,虽大蹇之时,不失其守,蹇于蹇以相应助,是以其中正之节也。上下中正而弗济者,臣之才不足也。自古守节秉义,而才不足以济者,岂少乎?汉李固、王允,晋周顗、王导之徒是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六以阴柔居蹇之极,冒极险而往,所以蹇也。不往而来,从五求三,得刚阳之助,是以硕也。蹇之道,戹塞穷蹙。硕,大也,宽裕之称。来则宽大,其蹇纾矣。蹇之极,有出蹇之道。上六以阴柔,故不得出,得刚阳之助,可以纾蹇而已,在蹇极之时,得纾则为吉矣。非刚阳中正,岂能出乎蹇也?利见大人:蹇极之时,见大德之人则能有济于蹇也。大人谓五,以相比发此义。五,刚阳中正,而居君位,大人也。在五不言其济蹇之功,而上六利见之,何也?曰:在五不言,以其居坎险之中,无刚阳之助,故无能济蹇之义;在上六,蹇极而见大德之人,则能济于蹇,故为利也。各爻取义不同,如《屯》初九之志正,而于六二则目之为寇也。诸爻皆不言吉,上独言吉者,诸爻皆得正,各有所善,然皆未能出于蹇,故未足为吉,唯上处蹇极而得宽裕,乃为吉也。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从贵也。

上六应三而从五,志在内也,蹇既极而有助,是以硕而吉也。六以阴柔当蹇之极,密近刚阳中正之君,自然其志从附,以求自济,故利见大人,谓从九五之贵也。所以云从贵,恐人不知大人为指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