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卷二经部二易类二)

宋伊川程子撰。卷首有元符二年《自序》。考程子以绍圣四年编管涪州,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当成于编管涪州之后。王偁《东都事略》载是书作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全书》通作四卷。考杨时跋语,称“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于京师,以示余。错乱重複,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複,逾年而始完”云云,则当时本无定本,故所传各异耳。其书但解上下经及《彖》《象》《文言》,用王弼注本,以《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解》例。惟《系辞传》《说卦传》《杂卦传》无注,董真卿谓亦从王弼。今考程子《与金堂谢湜书》,谓“《易》当先读王弼、胡瑗、王安石三家”,谓程子有取于弼,不为无据。谓不注《系辞》《说卦》《杂卦》以拟王弼,则似未尽然。当以杨时草具未成之说为是也。程子不信邵子之数,故邵子以数言《易》,而程子此《传》则言理,一阐天道,一切人事。盖古人著书,务抒所见而止,不妨各明一义。守门户之见者必坚护师说,尺寸不容逾越,亦异乎先儒之本旨矣。

《程氏经说》七卷(通行本)

(卷三十三经部三十三五经总义类)

不著编辑者名氏,皆伊川程子解经语也。《书录解题》谓之《河南经说》,称《系辞》一、《书》一、《诗》二、《春秋》一、《论语》一、《改定大学》一。又称程氏之学,《易传》为全书,余经具此。其门目卷帙,与此本皆合,则犹宋人旧本也。其中若《诗书解》《论语说》,本出一时杂论,非专著之书。《春秋传》则专著而未成,观崇宁二年《自序》可见。至《系辞说》一卷,《文献通考》并于《易传》,共为十卷。《宋志》则于《易传》九卷之外,别著录一卷。然程子《易传》实无《系辞》,故吕祖谦集十四家之说为《系辞精义》以补之。此卷疑或后人掇拾成帙,以补其阙也。《改定大学》兼载明道之本,或以兄弟之说互相参考欤?明徐必达编《二程全书》,并《诗解》二卷为一卷,而别增《孟子解》一卷、《中庸解》一卷,共为八卷。然《经义考》引康绍宗之言,谓《孟子解》乃后人纂集《遗书》外书而成,非程子手著。至《中庸解》之出吕大临,朱子辨证甚明,亦不得窜入《程氏经说》,增此一种。故今所录,仍用宋本之旧焉。

《二程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卷九十二子部二儒家类二)

宋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复次录之者也。自程子既殁以后,所传语录,有李籥、吕大临、谢良佐、游酢、苏昞、刘绚、刘安节、杨迪、周孚先、张绎、唐棣、鲍若雨、邹柄、畅大隐诸家,颇多散乱失次,且各随学者之意,其记录往往不同。观尹焞以朱光庭所钞伊川语质诸伊川,伊川有“若不得某之心,所记者徒彼意耳”之语。则程子在时,所传已颇失其真(案此事见朱子《后序》中),故朱子语录谓游录语慢,上蔡语险,刘质夫语简,李端伯语宏肆,永嘉诸公语絮也。是编成于乾道四年戊子,乃因家藏旧本,复以类访求附益,略据所闻岁月先后,编第成为二十五卷。又以行状之属八篇为《附录》一卷。《语录》载陈淳问第九卷介甫言律一条何意,曰:“伯恭以凡事皆具,惟律不说,偶有此条,遂漫载之。”又郑可学问《遗书》有古言乾、坤不用六子一段如何,曰:“此一段却主张是自然之理,又有一段却不取。”又《晦庵文集》内有答吕伯恭书曰:“《遗书》节本已写出,愚意所删去者,亦须用草纸抄出,逐条略著删去之意,方见不草草处。若暗地删却,久远却惑人”云云。今观书内如刘安节所录“谨礼者不透,须看《庄子》”一条,语涉偏矫,则注云“别本所增”。又畅大隐所记“道岂可离而不可离”一条,纯入于禅,则注云“多非先生语”。其去取亦深为不苟矣。考《文献通考》载《遗书》卷目,与此本同。而黄震《日抄》所载则至十七卷而止,与此互异。又震所载《遗书》卷目吕与叔《东见录》及《附东见录》均次为第二卷,而此本则《次附东见录》为第三卷,殆传本有异同欤?至《附录》中年谱一篇,朱子自谓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载,与凡他书之可证者。震则谓朱子访其事于张绎、范棫、孟厚、尹焞而成。盖朱子举其引证之书,震则举其参考之人,各述一端,似矛盾而非矛盾也。

《二程外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亦二程子门人所记,而朱子编次之,成于乾道癸巳六月,在《遗书》之后五年。《后序》称《遗书》二十五篇,皆诸门人当时记录之全书,足以正俗本纷更之谬。而于二先生之语则不能无所遗。于是取诸人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二篇,以为《外书》。凡采朱光庭、陈渊、李参、冯忠恕、罗从彦、王蘋、时紫芝七家所录,又胡安国、游酢家本及建阳大全集印本三家,又传闻杂记自王氏《麈史》至孔文仲《疏》,凡一百五十二条,均采附焉。其语皆《遗书》所未录,故每卷悉以“拾遗”标目。其称《外书》者,则朱子自题所谓取之之杂,或不能审所自来,其视前书,学者尤当精择审取者是也。中间传闻异词,颇不免于丛脞。如程氏学拾遗卷内,以“望道未见为望治道太平”一条,黄震《日抄》谓恐于本文有增。又时氏本拾遗卷内,以老子“天地不仁万物刍狗”之说为是一条,震亦谓其说殊有可疑。盖皆记录既繁,自不免或失其本旨。要其生平精语,亦多散见于其中。故但分别存之,而不能尽废。如吕氏《童蒙训》记伊川言“僧家读一卷经,要一卷经道理受用,儒者读书,都无用处”一条。又明道至禅寺,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一条。朱子语录尝谓其记录未精,语意不圆。而终以其言足以警切学者,故并收入传闻杂记中,无所刊削。其编录之意,亦大略可见矣。

《二程粹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杨时撰。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人。熙宁九年进士,官至国子祭酒。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卒谥文靖。事迹具《宋史》本传。时始以师礼见明道于颍昌,相得甚欢。明道殁,又见伊川于洛。南渡以后,朱子及张栻等皆诵说程氏,屹然自辟一门户,其源委脉络,实出于时。是书乃其自洛归闽时以二程子门人所记师说,采撮编次,分为十篇。朱子尝称:“明道之言发明极致,善开发人;伊川之言事明理,尤耐咀嚼。”然当时记录既多,如《遗书》《外书》《雅言》《师说》《杂说》之类,卷帙浩繁,读者不能骤窥其要。又记者意为增损,尤不免抵裙庞杂。朱子尝欲删订为节本而未就。世传张栻所编《伊川粹言》二卷,又出依托。惟时师事二程,亲承指授,所记录终较剽窃贩鬻者为真。程氏一家之学,观于此书,亦可云思过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