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氏本拾遗

问文中子“圆者动,方者静”,先生曰:“此正倒说了。静体圆,动体方。”

问:“管仲设使当时有必死之理,管仲还肯死否·”曰:“董仲舒道得好,惟仁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问知崇礼卑。曰:“崇的便是知,卑的便是礼。”

问:“充塞乎天地之间,莫是用于天地间无窒碍处否·”曰:“此语固好,然孟子却是说气之体。”

问寝不尸,曰:“毋不敬。”

因论持其志,先生曰:“只这个也是私。然学者不恁地不得。”

古者大享,夫人有见宾之礼。南子虽妾,灵公既以夫人处之,使孔子见,于是时岂得不见?

“天且不违,况于鬼神乎·”鬼神言其功用,天言其主宰。

“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天后天,皆合乎天理也,人欲则伪矣。

“古人善推其所为而已矣”,此特告齐王云尔,圣人则不待推。

仲尼圣人,其道大,当定、哀之时,人莫不尊之。后弟子各以其所学行,异端遂起,至孟子时,不得不辨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只取坚不变之义。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有为之功,天地不宰之功。

孔子之时,周室虽微,天下诸侯尚知尊周为义,故《春秋》之法,以尊周为本。至孟子时,七国争雄,而天下不知有周,然而生民涂炭,诸侯是时能行王道则可以王矣,盖王者天下之义主也,故孟子所以劝齐之可以王者此也。

初见先生,次日先生复礼,因问安下饭食稳便。因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颜子箪瓢陋巷不改其乐,箪瓢陋巷何足乐?盖别有所乐以胜之耳。(伊川)

问:“佛戒杀生之说如何·”曰:“儒者有两说。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为虮蝨而生耶?一说,禽兽待人而生,杀之则不仁,此说亦不然。大抵力能胜之者皆可食,但君子有不忍之心尔。故曰:‘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旧先兄尝见一蝎,不忍杀,放去。颂中有二句云:‘杀之则伤仁,放之则害义。’”(伊川)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与“德不孤”,一也。为善者以类应,有朋自远方来,充之至于塞乎天地,皆不孤也。

伯夷,孟子言其迹得圣人之清,孔子言清而有量,故曰:“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若曰饿于首阳之下,但不食周粟,贫且饿尔,非谓不食周粟,至于采薇而食之,如史迁之说也。

乐随风气,至《韶》则极备。若尧之洪水方割,四凶未去,和有未至也。至舜以圣继圣,治之极,和之至,故《韶》为备。

舜巡狩,每五载一方。

仁在己,让不可也。若善名在外,则不可不让。

管仲不死,观其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乃知其仁也。若无此,则贪生借死,虽匹夫匹妇之谅亦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