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见文于汉口若悬河,将徐桐直接顶住,也没生气而是冷哼一声面无表情道:“好一张利嘴呀!下面是不是该轮到我了?”

李白安见文于汉一番话义正词严,铿锵掷地,心想这文官也不是百无一用。

之前见他来回挑唆,本对他有些怨念,谁知还有些骨气,就听听他还敢不敢直犯天颜。

就见文于汉咬了咬牙,突然头一梗跪倒在地说道:“太后容臣犯言直禀!

自戊戌年后,圣上被囚于瀛台,朝中是奸佞当道,昏暗不堪。百官虽心忧国事,苦叹社稷,却有口难言,有力难出!

多少次眼见着大清的国事日渐衰弱,却苦于无法上达天听嗟叹国殇!

百官何尝不想太后与皇上能同舟共济、尽弃前嫌、整饬朝纲、启用贤明,共领我大清走出泥沼,开启中兴!

怎料百官的希望一次次落空,宵小的权势却日渐隆盛。太后不见朝中有识者被堵塞了言路,有能者被冷落于闲庭,识能才俊皆报国无门,报效无路!

眼看着太后被平庸之辈、阿谀之徒围于左右,遮住了眼、挡住了耳,再也见不到百姓的疾苦、社稷的凋敝,也听不到遍野的哀号、贤良的忠言!

在太后的眼中只剩了奸佞之辈描述的国泰民安,耳中也只充塞着无耻之徒的歌功颂德!

甚至于这些狐豺之辈为了一己之私,竟让太后相信了二十万神棍的血肉之躯就能抵御得了洋人的坚船利炮、火枪炸弹!

现在洋人一路猛进,京师已是困城,庙堂社稷危在旦夕,这两个佞臣之首难道不该被斩首示众以谢国人吗?”

文于汉看看目光灼灼的慈禧又看看眼光犹疑的光绪,长叹了口气接着说:“太后说和皇上的事是家事,那臣今天斗胆说,这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是天大的事!

一朝之君不能明令庙堂,是家国的大不幸!此次开战之前,列强就希望与皇上亲谈和解之法,可是太后却在小人的鼓动之下蹴然宣战,今日之果能够怪皇上吗?”

文于汉再看看目光闪烁的光绪摇头深叹了口气,重重磕了个头接着说:“臣一片丹心只盼大清国富民强!

如太后能与圣上冰释前嫌,还政于上,则皇上现在即可登城与洋人议和,保住社稷庙堂,保住大清基业!

臣也甘愿为马前之卒,身先赴险,用一腔血报效太后,报效皇上!请太后明鉴!”说罢他再次一个头深深叩在地上。

周围是一片鸦雀无声,连与之一道同谋的二位都统都垂手立着,一言不发。

李白安心下暗道:没承想事到紧要关头,反而是这文官说了肺腑之言,骨头最硬!

如果此刻不是他一力顶着,恐怕皇上这边的人早就全盘投降了!

看来自己以前对官场上的愚文假圣们还是有误解,生死关头才真是看出了英雄本色!李大人就是文官出身的,想必当初也有这般刚硬的脊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