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朝各代的莫高窟艺术中,唐代的莫高窟可谓颇具特点。唐代的宗教艺术达到历史的鼎盛时期,因此在莫高窟上大规模开窟。这个时期唐人深信佛教,很多皇亲贵族都发愿造像祈福,还有一些商人及普通百姓也为祈求平安而发愿造像,因此绘画艺术家们把佛教文明带到莫高窟壁画中。

唐代莫高窟现存壁画和雕塑共计247个,占整个莫高窟洞存壁画的二分之一。这些壁画涉及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在创作上都有不同的风格,可见唐代莫高窟发展的日趋成熟与蓬勃向上。

唐代莫高窟壁画题材分为四类:净土变相、经变故事画、佛菩萨雕像和供养人。

净土变相也称净土图,描述了净土佛菩萨的居住设施。通过亭台楼阁、花鸟树木、七宝莲池等美丽事物的展示,给人呈现出一个美好的极乐世界。佛教有西方净土一说,即人死后可以往生永无痛苦的极乐世界。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唐人更加信奉佛教,并对极乐世界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净土变相利用建筑物的透视构图原理,造成强烈的空间感,画面异常逼真。

经变故事画的表现力很强,内容丰富有趣。例如描述“孝义品”中的须阇提太子割自己身上的肉孝敬饥饿的父母的画面;“论议品”中鹿母夫人舔了修道仙人洗衣服的水,生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这位姑娘后来被修道仙人收养,她到另一位仙人的住处求火种,行七步,步步生莲花;还有“恶友品”中善友太子和他的恶友们到海中寻找宝物,却为恶友所害,他在外边流浪,直到被人搭救的故事。这些图画把故事的曲折情节表现得清清楚楚,各种场景也被描述得真实有趣,具有很强的警醒与教育意义。

唐代莫高窟中的佛、菩萨画像被视为佛教艺术中的重要创举。相比以往,唐代在莫高窟中增加了更多宗教人物,如天王、金刚、罗汉等。这些人物表情丰富,形态各异,呈现出坐、立、行等不同动作,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在绘制观音、文殊、普贤等菩萨像时,画家们以唐代贵族妇女为原型,赋予了诸菩萨丰腴柔美的体态,使她们看起来安详平和。菩萨像常用单线勾画,强调身躯的柔软;而天王、金刚们则着重表现男性身材健壮、力量强大的特点,他们被绘制得全身布满筋肉。每一幅画面都设色明亮,富丽典雅,有很强的视觉感。

莫高窟中的供养人像以现实人物为原型,再按照当时的审美特点加工美化。每个时期的供养人像都有不同。

安史之乱后,吐蕃占领河西,统治沙州达60多年。莫高窟不但保存完好,还新建多处,如156窟的精美壁画《张议潮出行图》,描绘的是敦煌人张议潮乘吐蕃发生内乱之际,率领民众,推翻了吐蕃王朝的统治,并收复了河西十一州。该图结构严谨,有条不紊地刻画了统军出行的骑兵阵容。整个出行图气势威严,场面壮观,既有歌舞相伴,又有列队相随,真实记录了沙州地区最高官员出行的豪华盛况,也赞扬了他为唐代一统天下做出的丰功伟绩。

唐代莫高窟不仅和唐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艺术家们的创造与想象力密不可分,它是无数画师巧夺天工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