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一生崇尚精神自由,不入科举,不走仕途,以吟诗作画、游历山水为乐。

沈周在绘画初期师从家学,后师法于宋代董源、巨然,元代黄公望、吴镇,以及马远、夏圭等绘画名家。他博采众长,学习各画家笔墨用线,能粗细并用,柔中带刚,终自成一脉,称之为“吴门派”。“吴门派”以文人山水画为特点,讲究画中的士人之气。早在沈周之前,就有赵原、刘钰、陈汝言等众多画家偏爱此种画风,直到沈周的出现,“吴门派”便自立门派,并发展壮大起来。

沈周画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尤以花鸟、山水成就显著。他画风严谨,用笔秀挺。早年多作小幅作品,中年以后改为大幅,且风格更加沉稳内敛,讲究笔法的遒劲有力,气势的壮丽磅礴。其晚年作品多用笔豪放大气,尽显其浑厚的功力。他的作品《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春山欲雨图》《沧州趣图》等流传至今。

《庐山高图》从画卷题款上推算,应为沈周41岁时的作品,这正是他人到中年转小幅为巨幅的杰出之作。画卷上题有长诗,是典型的文人山水画。全图由近、中、远三个空间景象构成。近景为青松挺立山岩,中景引出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与两侧峭壁形成动中有静的互补画面,再往远处眺望就是著名的庐山主峰。沈周用曲线使远中近三景“一脉相连”,高低纵深之感随处彰显,有如身临其境,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述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沈周创作该画多采用元代画家王蒙的技法,构图严谨,下笔精细。他强调重叠密集的山体。山峰用解索皴,山冈用折带皴勾勒,先勾再点,用浓淡相间的笔墨晕染,并施以薄雾,山体秀丽壮观、连绵曲折、高大险峻的状态立刻就显现出来。画中树木郁郁葱葱,小草茂盛,突显出南方山林的柔美。小路、山石和人物尽管属于微小之物,他都细心描绘。这种“刚柔并济”的描绘手法把庐山的美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更显示出“吴门派”的绘画特色。

沈周在绘画上不但保留了文人画传统,还将南宋的浑厚苍劲与北宋的清新秀丽融会贯通,加上“吴门派”对山水的骨力与气势的重视,使得众多绘画爱好者师法于他。陈焕、宗周、杜冀龙、沈硕等都成为其派系中的一员,而沈周也因此闻名南北,与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名家合称为“明代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