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论述诗歌的专著,由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汉魏以后,五言诗迅速发展,许多风格不同的诗人和诗歌作品涌现,《诗品》正是对这一发展的总结和论述。钟嵘对这些作家的艺术风格进行了评论,还在序言中对诗歌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问题,以及当时诗坛中的一些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涉及大量的美学问题。

在《诗品序》中,钟嵘首先指出诗歌是由外界事物的变化,对人心的触动和感发而形成的。在外界事物的感发下,心中生出某种情感,而通过文字表达出心中的情感,就形成了诗歌。钟嵘突出了情感的作用,强调诗是情感的产物。他认为相聚时候的诗歌表现了亲切之情,分离时候的诗歌表现了愁怨之情。钟嵘强调由艰苦的环境,坎坷的生活经历,所产生的怨愤之情,更能引起人的同情,产生情感的共鸣,也更能揭示人性的本质,更加具有审美感染力。

在钟嵘看来,声律与真情相比,真情更为重要。过分重视引用典故,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引用典故可能会增加诗歌的文化历史感和对传统的继承性,有时候可以起到增加内涵的作用,但是如果因为过分追求用典,而影响了抒情,就会得不偿失了。

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钟嵘提出了“真美”这一概念。“真美”一方面是强调情感之真,声律和用典都不能影响真实情感的抒发;另一方面是指自然之真,也就是对清新自然之美的追求。这里说的“自然”与“人工”相对,自然之美往往给人以原始的清新之感,而人工之美往往因雕琢而精致、华美。钟嵘在审美上倾向于前者。

《诗品》中还提出了“滋味”的概念。钟嵘说,五言诗是各种文体中最为重要的,因为它是最有滋味的。五言与之前的四言相比,文字增加了,就更容易使诗歌清楚明白而富有表现力,因此更有滋味。

“滋味”是内心情感与华美文辞的统一,有滋味的作品一般都有充沛且真挚的感情,而且作品语言华美、音韵铿锵。另外,“滋味”是有限的意象与无限的意蕴的统一。对物象的描写都是以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依据,这就说明意象是有限的、具体的。但是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是无限的、不确定的,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感受。有滋味的诗既具有真实而形象的意象,又具有无限丰富的意蕴。钟嵘还认为,一首诗文有“滋味”,那么它既具有教化作用,同时还具有无限的美感。

总结起来看,钟嵘品诗是注重诗的情感的。他认为外界事物引起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将这一情感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歌。因此诗歌最重要的也是情感的抒发,与此相比,诗歌的形式是次要的,写诗不必拘泥于声律、用典等形式和技巧,而应该抒发真情,使诗歌具有“真美”。这一主张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与欣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