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北部,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同时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物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体现了古罗马建筑的伟大。

万神庙始建于公元前27年,主导者是古罗马军统帅阿格里帕,这座神庙是为了纪念当初屋大维打败安东尼和埃及艳后的联军而修建的。之所以称其为“万神庙”,是因为这座神庙供奉的是诸神。在这一点上,古罗马的神庙和古希腊的神庙有很大不同,古希腊一般一座神庙只供奉一位神,而古罗马的神庙则是同时供奉很多神。

80年,一场大火让万神庙被毁掉。120—124年,皇帝阿德良对神庙进行了重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万神庙建造在有三层台阶的台基上,整座建筑由门廊和神殿组成。门廊呈矩形,约宽33米,长18米,由16根巨大的大理石石柱支撑着三角形的檐墙。这些柱子约高14米,直径1.4米,是典型的科林斯柱式。柱子顶端有蔓藤样式的装饰,下面有图案装饰,显得既庄严又华丽。

神殿四周墙壁有6米厚,墙上没有开窗,不过有彩色的大理石和镶铜做成的装饰物,并开有八个壁龛,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减轻了墙体的承重。这种壁龛的建筑样式十分具有开创性,在后来欧洲各国的教堂中经常会出现。整个万神殿由8根巨大的拱壁支柱支撑,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承重载体。

万神殿顶端的半球形屋顶十分壮丽,这个半球形屋顶下面覆盖的穹顶跨度达43.3米,穹顶距离地面的高度也是43.3米,穹顶上部厚度为1.5米。万神庙的这个圆顶起初被认为是建在神殿的第二层之上,由砖和混凝土砌成,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对万神庙进行修复时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这个圆形穹顶里面没有骨架支撑,也并非是建在神殿第二层之上,而是直接修在了第三层上。直径跨度如此大,且没有砖砌的支撑骨架,这个穹顶简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一直到19世纪之前,万神庙的这个穹顶都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建筑物,这个记录万神庙保持了近两千年。拱顶不是古罗马人发明的,但是在使用和创新方面,他们发挥到了极致。能造出如此有想象力的巨大穹顶,背后是古罗马建筑师高超的技艺和精确的计算水平。

巨大的穹顶是用混凝土制成的,材料中火山灰占了很大的比例。越是到顶端,使用混凝土的比例越小,这样做是为了减轻穹顶的承重,到了最顶端,用的是最轻的浮石。穹顶内部,壁上全是一个个凹陷进去的格子,上下共有5排,每排28个,这样做也是为了给穹顶减负。据说原先这些格子里面放着镀金的玫瑰花饰物,现在已经不见了。在穹顶的最顶端,开有一个直径8.9米的大天窗。这个天窗设计得非常巧妙,一来减轻了穹顶的重量,二来让阳光照射进大殿,弥补了大殿四周墙壁没有开窗的缺陷。从宗教上来讲,这个天窗象征着人世间与上天众神之间的联络,虔诚的信徒可以在这里升天。

迄今为止,距离最初修建万神庙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千年,万神庙虽然被多次修缮,但依旧保持了最初的模样,无论是地板上的图案,还是天花板上的方格。从609年被教皇改为基督教的礼拜堂开始,至今万神庙一直被当作天主教教堂使用,它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圣玛利亚圆形教堂。

马塞卢斯剧场

古罗马人喜欢观赏戏剧,这样剧场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

古罗马人的剧场都是依山而建,借助山坡修建看台,这就要求剧场的选址需要考虑到地势。著名的马塞卢斯剧场打破了这一限制,它建在台伯河边的一处地势平坦的空地上。当时混凝土技术已经开始使用,马塞卢斯剧场借助这一技术,层层架起了观众席,使之保持同心圆的结构。马塞卢斯剧场的观众席直径达129.8米,可以容纳两万名观众,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剧场。

可惜马塞卢斯剧场后来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内部的舞台和剧院的第三层都被损毁,底下两层成了商店,内部也被改建成了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