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是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他多才多艺,同时是戏曲作家、话剧作家、电影剧本作家、歌词作家、小说家和诗人。在中国话剧的早期发展中,他贡献了一份重要的力量。

田汉是湖南省长沙县人,1916年18岁时随舅父去了日本东京,在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系学习。1921年,他在东京曾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1926年,他在上海与唐槐秋等人创办了南国电影剧社,决定以这种“人类用机械造出来的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同一年,就以十分有限的资金条件开拍了第一部电影《到民间去》。第二年,田汉和归国者唐槐秋等人创立了话剧社“南国社”,继而又成立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的话剧作品,主要有日本戏剧家菊池宽的《父归》以及田汉自编的《到何处去》《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

《名优之死》是田汉早期的代表作。该剧以民国初年著名艺人刘振声之死为素材,塑造了刘振声这一位注重戏德戏品的正义演员形象。因剧本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本就有血有肉,又有诸多实力派剧作家兼艺人的倾情演绎,将旧社会戏曲艺人的苦难遭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自1927年冬在上海梨园公所首演后,1928年以及1929年又在上海、南京三次公演。《名优之死》的演出成功,是田汉艺术创作臻于成熟的体现。无论作品的主人公是底层的艺人或农家少女,还是知识分子或富家公子,田汉都非常善于用人物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浓烈情感,使得话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且在演出中,南国社的舞台往往使用具有流动性且能突出灯光效果的布条做布景,而不用硬景或绘景。其他的舞台道具,也往往运用交叉的色彩来突出灯光效果。这些因素也凸显了南国社的与众不同。

在南国社成立后的三年间,田汉的戏剧作品获得了广大学生、群众特别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热捧。不过,观众对田汉的作品最多的评语是:“把戏剧专门局限在知识阶级的局域里,所以很难有普遍性。”

虽说南国社的戏剧创作活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田汉的话剧在文学创作和表演上仍对中国话剧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各个话剧社团或者学校剧团所上演的剧本,以田汉的作品居多。南国社还培养了一批戏剧艺术骨干,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的话剧事业。